​不设范围,不划重点,让考核离实战近些再近些!

昌宇说历史故事 2024-11-23 19:18:59

近年来,随着武器装备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技术保障任务日益繁重,而对官兵的专业素质要求也在不断加码。特别是在某火箭军部队,技术考核的方式发生了显著变化。过去,考核内容有时只是围绕固定范围或重点展开,但如今,所有与岗位相关的知识都可能成为考核的内容。这一改革的背后,是部队对综合能力要求的提升,以及对技术保障任务的日益重视。

举个例子,王元芝作为技术室的带头人,意识到仅仅依靠传统的知识储备是远远不够的。随着装备科技含量的提高,单纯的技术能力已经不能满足部队的实际需求。她带领团队加强了基础知识的学习,拓宽了知识面,确保每一位成员不仅能解决当前的技术问题,更能够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新挑战。在她的带领下,技术室的团队不仅在考核中获得了第一名,王元芝本人也凭借着过硬的专业素质,取得了个人第二名的好成绩。

这一变化并不仅限于某一支技术队伍,而是整个部队对技术保障模式的深刻调整。考核的内容更加贴近实战,涉及特情处置、行业新技术等多个方面,而不仅仅局限于法规制度和装备知识。如此一来,官兵们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还要能迅速应对各种复杂的故障,发挥出实际操作能力。

我想说,这种考核改革的核心目的,是让官兵们从“做技术”到“懂技术、会运用技术”之间的距离缩小。没有任何一项技术可以在纸上谈兵,它必须服务于实际操作,尤其是军事领域的技术保障,直接关系到任务的完成与否。而对于王元芝和她的团队来说,真正的挑战并不仅仅是考核中的高分,而是如何在不断变化的技术环境中,始终保持自己的竞争力。

从这些案例来看,这种改革不仅考察了官兵们的专业能力,更重要的是提升了他们的综合素质。文职人员王江帆也曾表示,通过扩展业务学习和技能训练,他对实战的需求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原本对某些技术细节的理解只是停留在理论层面,而经过这次考核,他不再是单纯地“做事”,而是更懂得如何根据实际情况作出调整与应对。这种理解上的转变,不仅让他们在考核中取得了优异成绩,更为将来的实际任务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这背后,不仅是技术的更新换代,更是理念的革新。过去,可能我们更多依赖的是“既定的模式”和“规定的范围”,但现在我们看到,真正的竞争力是能够适应未知的变化,敢于接受挑战,善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王元芝和她的团队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提升专业素质,扩大知识面,不仅能让官兵在技术考核中获得高分,更能在关键时刻为部队的战斗力提供保障。

作为普通人,我们是否也能从这种改革中找到一些启示呢?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是否也该像王元芝一样,不仅依赖眼前的资源和技能,而是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不断提升综合能力呢?当今社会瞬息万变,单纯的专业技能已无法应对复杂多变的需求,只有不断学习和创新,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事实上,这种改革之所以成功,不仅仅是因为它符合部队的实际需求,更在于它推动了官兵们对“学、训、用一体化”模式的深刻理解。所谓的“学”,是让他们掌握更多的基础知识,增强技术能力;“训”,则是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操作水平;而“用”,则是让他们在真实环境下进行综合运用。这种一体化的模式,强化了官兵们的实际应变能力,也使他们能在复杂的实战场景中迅速反应,解决技术难题。

这不禁让我们思考,在不断变化的时代背景下,如何才能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在我们所处的快速发展的社会中,过分依赖单一技能,可能会成为制约个人发展的瓶颈。无论是工作中的任务,还是生活中的挑战,都需要我们具备多元化的能力。唯有不断打破思维的局限,拓展知识的边界,我们才能在日新月异的世界中立足。

王元芝和她团队的成功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考核成绩,它背后揭示的是一个更深远的道理——在技术和能力的背后,最重要的,是不断创新和持续学习的态度。这种态度,不仅能够在任何考核中脱颖而出,更能帮助我们在面对未来的各种挑战时,拥有应对的智慧和力量。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