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没得选了,暗示愿意降低关税,希望能在一月内结束“噩梦”

石江月 2025-04-21 19:08:45

在中方的一系列“组合拳”下,特朗普似乎终于“扛不住”了。

当地时间4月17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椭圆形办公室面对媒体时坦言,他并不倾向继续对中国商品加征更多关税,理由是此举可能导致双边贸易陷入僵局。

【特朗普暗示称要降低对华关税】

彭博社等多家外媒随后报道指出,当被问及美方将如何回应中国的反制行动时,特朗普暗示,他正在考虑“降温”,甚至可能降低部分关税。

更值得关注的是,特朗普罕见地透露,美中双方目前正就关税问题展开新一轮协商,他预估,双方或将在未来三到四周内就相关协议达成初步共识。

这番话一出口,外界立刻嗅到了一股“服软”的味道。要知道,特朗普自重返白宫以来,就不断对中国挥舞关税大棒,并一直将其视为与中国“谈判”的核心筹码。企图通过这种方式压制中国,达到其所谓振兴美国制造业的愿望。

但如今看来,特朗普的愿望几乎可以说是基本破灭了。中方的反制一波接一波:加大对中重稀土的出口管制,对进口自美国的产品加征125%关税,叫停对美国大豆、鸡肉等农产品的进口等,这些举措不仅令美国商界遭受巨大冲击,更让特朗普政府原以为能“零成本施压中国”的幻想彻底碎裂。

如今,眼看贸易战不仅没让中国“服软”,反倒让美国通胀高企、制造业哀鸿遍野,农产品滞销、民众怨声载道。对于特朗普而言,这场被他称为“非常容易赢”的贸易战,似乎正在变成其政治路上的一个巨大“噩梦”。

在此背景下,特朗普称愿意降低对华关税,完全是意料之中的事情。但实话说,与其说是“愿意”,不如说是“别无选择”。

【特朗普关税政策引美国民众不满】

一方面,中国并没有像西方想象的那样,在压力下屈服;另一方面,美国经济结构的脆弱也在暴露。高通胀、货币政策紧缩、企业信心下滑……这些内政问题,本来就让特朗普焦头烂额。如今再硬扛对华贸易战,无异于自掘坟墓。

所以这次他放出“3至4周内达成协议”的话,其实不是看见了什么突破口,而是急于找一个体面下台的借口,给自己制造“谈判成果”,尽快结束这场没有“硝烟弥漫”的关税战。

不过,要注意的是,特朗普希望尽早结束关税战的意愿可能是真的,但降低关税的话我们还是不能轻易相信。

特朗普承诺“未来几周达成协议”,这话是不是听起来耳熟得很。还记得他承诺的“24小时结束俄乌战争”吗?他还曾豪言“100天之内解决冲突”,结果现在眼看就要100天了,乌克兰那边连个停火的影子都看不到。

特朗普“口若莲花”的本事世人皆知,但他的承诺兑现率嘛,恐怕连他自己都不敢打包票。

所以我们要看清楚一件事:特朗普的“想法”和“行动”之间,永远隔着一个“政客的嘴”。他说他愿意谈判,不代表他愿意让步;他说他希望达成协议,也不代表他愿意拿出诚意。

对于中国来说,这些话听听就好,千万不能当真。尤其是在关税问题上,若贸然放松立场,只会让美方以为“中国软了”,从而进一步得寸进尺。

【中方反制精准打中美国“痛点”】

中方的反制为什么能打疼美国?答案很简单:精准、克制、但毫不退让。

首先,中方从不搞“蛮力”,而是打得点到为止,专挑痛处下手,避免误伤自身。例如对美国关键技术企业进行审查,不是“一刀切”,而是针对安全漏洞提出合理要求,既体现法律依据,也警示对方不可肆意妄为。

其次,中国并未全面“脱钩”,而是持续对外开放,欢迎真正守规矩的外资企业。近期外企高管密集访华、继续投资中国,就是对中方政策最好的认可。

最后,中国在推进自身经济转型升级的同时,也在积极扩大与“全球南方”国家的经贸合作,从东盟到拉美,从中亚到非洲,中国的新朋友圈越来越大,对美依赖程度正在下降。

这些手段,让美国很难找到反制空间,也让特朗普所谓的“极限施压”彻底失效。如今,特朗普“低头”了,这说明中方的策略正在奏效。但我们要保持清醒:美方愿意谈,不代表它会真让步,更不代表它会停止打压。

总而言之,谈判可以谈,但底线必须坚定。我们要的不是“谈一个漂亮数字”,而是“守住国家核心利益”;不是“应对一时风波”,而是“布局未来几十年”。

中国已经不再是任人宰割的“加工厂”,而是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面对美方掀起的关税战,谁先服软,就说明谁先顶不住。

特朗普的话或许今天变、明天变,但中国的态度,必须坚定如一。

0 阅读:33

石江月

简介:深度防务分析,看西方如何评论中国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