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蒋介石孙子提出“两蒋移灵”,称:这是老蒋家的夙愿

唠叨的三哥 2024-06-24 10:57:56

“将祖父和父亲安葬在大陆老家,是我蒋家子弟毕生不敢忘却的大事,此事不成,我蒋家便一日不会放弃。”

1996年,在台湾一处发布会上,蒋介石的孙子蒋孝勇,迎着台下众人的目光,声泪俱下宣誓,这是他毕生的夙愿,也是蒋家几代人的愿望——让“两蒋”的遗体落叶归根,迁回大陆老家安葬。

为了这个愿望,蒋孝勇努力了大半辈子。

那么蒋孝勇为何如此执着地要将父亲与祖父的灵柩迁回故乡呢?

这要从蒋介石和蒋孝勇的隔辈亲说起。

祖孙之间的隔辈亲

蒋孝勇出生于1948年。这个时候的国民党在解放战争中连连失利,处于最低谷的时期。

不久之后,尚在襁褓之中的蒋孝勇就跟着父亲蒋经国和祖父蒋介石一起逃往了台湾。

小时候的蒋孝勇天性活泼、率真可爱,别的小孩子还在玩泥巴的时候,他就开始混不吝地耍起了刀枪棍棒。

蒋介石对这个小孙子非常疼爱,他觉得这个小孙子的身上有自己年轻时候的影子。因此,蒋介石经常把蒋孝勇带在自己的身边,亲自对他进行教育,对他寄以厚望。

蒋孝勇13岁那一年,蒋介石带着他一起外出礼拜。那天恰逢天降大雨,年幼的蒋孝勇被雨淋了之后,便不自主地伸出手来挡雨。

蒋介石见状,便拍了拍小孙子的肩膀说:“男子汉大丈夫,这点雨算什么。”

蒋介石希望从小就磨练蒋孝勇的性子,让他长大之后能够承担重任。

为此蒋介石把蒋孝勇带在自己的身边,亲自教他学习阴阳哲学和四书五经。

多年后,蒋孝勇回忆起这一幕,说道:“祖父总是一句句地教我,要我先背下来,他再讲解句子的意思。”

成年之后,蒋孝勇在大学期间认识了自己的一生所爱,并在1973年准备举行婚礼。

按照奉化老家的习俗,蒋孝勇在婚礼的时候,需要跟自己的妻子一起给蒋介石敬茶。然而这个时候蒋介石由于年事已高又加之疾病缠身,必须在住院疗养,无法出席婚礼。

虽然如此,但蒋介石打心里不愿错过小孙子的婚礼。

于是便让宋美龄安排相关的事宜,让蒋孝勇在婚礼之后来病房里给他敬茶。

此时蒋介石的身体已经非常虚弱,稍微活动一下就会气喘吁吁。

不过为了自己的小孙子,他坚持让宋美龄给他换上了崭新的长袍马褂,强撑着坐在太师椅上见证了孙子的婚礼。

蒋介石对疼爱的小孙子有着如此的隔辈亲,蒋孝勇又何尝不是如此。

从小,他就在祖父的精心培养下长大,他对蒋介石的感情甚至超过了自己的父亲。所以,对蒋介石晚年的心路历程,他也是最了解的人。

正因如此,他才会不顾一切地完成自己祖父的遗愿,因为他知道祖父一直想落叶归根,让自己的遗体安葬在奉化老家。

晚年蒋介石思乡情切希望葬在故乡

对于自己的故土,蒋介石有着很深的执念。

1961年,蒋介石在外出考察的时候坐车路过一处地方。车窗外的风景一下子就吸引了蒋介石的目光,于是他叫司机把车停了下来,下车后驻足良久沉默不语,似在思索着什么。

随行人员非常不解,这在台湾不过是再简单不过的一处地方,为什么蒋介石会有如此大的反应。只有蒋介石自己心里清楚,眼前的一草一木像极了自己魂牵梦绕的家乡奉化。蒋介石生长于奉化,是被母亲一手带大的。所以他对故乡有着很深的执念。

许久之后,蒋介石叫来随行人员说:“这个地方以后就改名叫“慈湖”吧。”

蒋介石母亲在奉化的陵墓就叫“慈墓”,晚年蒋介石的思想之情可见一斑。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随着岁月的流逝,蒋介石已经不再执着于“反攻大陆”了,此时的他更想能够落叶归根,在自己故去之后能葬在自己的家乡。

这种心境的变化,使得蒋介石在对大陆的政策上发生了改变。他不再那么抵触与大陆的交流和统一,反而是开始和大陆方面秘密接触,洽谈两岸统一的可能性。

为此毛主席专门写信给蒋介石,邀请他回大陆扫墓,这更加剧了蒋介石对回归故乡的迫切。

然而尽管国共之间进行了多次谈判,但由于某些原因,并未能促成两岸的统一,蒋介石也未能回到家乡。

这件事成了蒋介石最大的遗憾。

1975年,重病缠身的蒋介石走到了生命的尽头,弥留之际他抓着儿子蒋经国的手嘱咐道:“我死以后,将我的棺椁停在台湾,但不要安葬,如果有一天时机到了,你将我的棺椁送回老家,我要葬在那里......”

蒋介石去世之后,蒋经国接过了父亲手中的权杖,执掌台湾大权。按照蒋介石遗愿,蒋经国将父亲的灵柩安置在慈湖。这种去世后不下葬的方式是浙江的习俗,叫作“浮厝”。

蒋家两代人的共同努力

父亲的话深深地烙印在了蒋经国的心里。从小生长在大陆的蒋经国,对于家乡也有着很深的执念,再加上父亲临终前的嘱托。

蒋经国内心里很希望,能尽快改善台湾和大陆之间的关系,这样也能早日实现父亲葬在故乡的遗愿。

可是要改善两岸之间僵持了近三十年的关系又谈何容易。

作为台湾地区的领导人,蒋经国每走一步都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即便他有着和大陆重新交好的意愿,但实现起来却是非常困难。一时间事情陷入了僵局之中。

1982年,邓小平率先打破了这一局面。

他让蒋经国的故友廖承志代笔,在台湾公开发表了一封信。信中大致内容是希望两岸的关系能有所改善,并且还表示奉化的蒋氏祖坟得到了修缮,邀请蒋经国回大陆祭祖。

这封诚意满满的信打动了蒋经国。他下定决心和大陆改善关系,不再坚持不接触、不谈判、不妥协的“三不政策”,并且多次派出代表和大陆协商两岸统一的事宜。

蒋经国希望两岸统一之后,父亲的灵柩能归葬故乡。邓小平表示统一之后,这些都不是问题,并多次在公开采访中说道:“两岸和平是众望所归,希望不要把事情拖到下一代了。”

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谈判进展得非常快。很多人认为很快台湾就能回到祖国的怀抱之中了。可就在这个时候蒋经国突然病倒了。病魔来势汹汹,很快就击垮了蒋经国的身体。

尽管台湾当局派出了最好的医生对蒋经国进行治疗,但仍无力回天。

在蒋经国生命最后的时光里,他仍然没有忘记父亲的遗愿。

病榻上,蒋经国对小儿子蒋孝勇嘱托道:“孝勇啊,我死后你一定要将我和祖父的灵柩迁回去,千万不能做出不利于国家统一的事情。”

说罢,蒋经国便带着深深的遗憾撒手人寰。

蒋经国去世后,蒋孝勇牢记父亲的嘱托,一心想让父亲与祖父落叶归根。可蒋经国去世后,台湾的政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蒋家在政坛上式微,这件事办起来更是困难重重。

蒋经国有三个儿子,本来该由他们来接手台湾政局。但这三个儿子或不成器或对政治不感兴趣,最终导致了大权落到了李登辉的手中。

李登辉这个人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台独”分子。掌握政权之后,对蒋介石极力抹黑,企图刷去蒋家在台湾的历史。

将“二蒋”灵柩迁回大陆,在李登辉看来是向大陆的妥协,他自然极力阻止。

蒋孝勇为了实现父亲与祖父的遗愿,重回台湾政坛。却发现现在的蒋家已经是人微言轻。不过他仍向李登辉提出,要完成父亲和祖父的遗愿。由于蒋家旧日的影响力,这一提议得到了不少人的支持。

李登辉见状便以“兹事体大”为由,将这件事拖延了过去,并在暗中打击了一批蒋家旧臣。此后,肯为蒋孝勇说话的人越来越少。

“两蒋移灵”终未成功

天有不测风云,移灵一事被搁置之后,1955年蒋孝勇在一次体检之中被查出患有食道癌,并且时日无多。为了能在自己的有生之年完成父亲与祖父的遗愿,蒋孝勇开始和大陆方面接触,希望能得到助力。

1996年秋天,蒋孝勇拖着病体,带着家人秘密前往大陆,回到了奉化老家。蒋孝勇出生的时候,国民党已经败逃台湾。这是蒋孝勇第一次踏上故土。

回到奉化之后,虽然因为疾病缠身精神不佳,但蒋孝勇依旧情绪高涨地参观了蒋氏故居。

来到父亲和祖父曾经生活过的地方,蒋孝勇再也克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他饱含热泪,对跟着自己一起来的小儿子说:“孩子,这里是我们真正的家,我们要帮祖父回家。”

年幼的小儿子虽然不知道这其中的意义,但仿佛是受到了血脉呼唤一般,跟着蒋孝勇说:“这里是我们真正的家。”随后蒋孝勇还到“慈墓”祭拜了自己的曾祖母。

这次故乡之行,更加坚定了蒋孝勇心中让父亲与祖父迁灵故乡的想法。

回到台湾之后,蒋孝勇争取了叔父蒋纬国的支持,再次在高层会议上提起此此事。

有了蒋纬国的加入,李登辉也无法再搪塞这件事情。

但李登辉充分展现出了他作为一个政治家的狡诈。

他先是假意赞同蒋孝勇的提议,并成立“两蒋移灵奉安研究小组”。背地里却找到了蒋介石的遗孀宋美龄。

宋美龄这个人是坚定的顽固派,自然不可能同意让蒋介石移灵了。

有了宋美龄这把“尚方宝剑”,这件事情最终不了了之。

移灵的失败,对蒋孝勇的打击非常大,更是加剧了他的病情。

在得知自己病入膏肓后,他强撑着身体,召开了新闻发布会。

此时蒋孝勇的身体已经到了强弩之末。

但在谈及移灵事件时,他言辞犀利,批评李登辉等人首鼠两端,更是放下狠话“移灵大陆总比被自己人鞭尸好”。

话锋一转,他又恳切地向大家诉说:“我的爷爷蒋介石、父亲蒋经国,他们生前都特别交代了,死后一定要魂归故里。”

来参加发布会的大多数从前的蒋家旧臣,蒋孝勇的一番话令台下的人们唏嘘不已。可惜这次发布会并没有起到太大的作用。不久之后,蒋孝勇也因病去世。“两蒋移灵”这件事也没了后续。

结语:

两蒋移灵就像是无数台湾家庭的缩影。由于历史原因,他们背井离乡,直到逝去后也无法落叶归根。

作为中华儿女,衷心希望台湾能早日回到祖国的怀抱之中,完成祖国的统一大业。

2 阅读: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