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7年8月,木匠皇帝朱由校病入膏肓。
只可惜,他为了木匠事业兢兢业业,没有留下一个儿子。当然,孩子也是有过的,在魏忠贤和奶妈客氏的操作下,都夭折了。
无奈,只能接来朱由校的亲弟弟朱由检,这是朱由校唯一的亲弟弟。这人魏忠贤也熟悉,很聪明,很低调,也会来事。
这个弟弟就是后来的崇祯皇帝。
在病榻前,朱由校和弟弟交流了几句,并让他相信魏忠贤和张皇后。在朱由校看来,这个弟弟是个听话的弟弟,而在朱由检看来,哥哥真是个愚蠢的哥哥。
此时,阉党专权,魏忠贤基本控制了朝野内外。东林党人已经被魏忠贤的阉党干翻了,没什么大气候了。
江山看似姓朱,实际已经姓魏了。
了解过秦朝的赵高专权,也看过东汉末年的十常侍作乱,还听说过本朝时期的刘瑾作乱,朱由检知道,魏忠贤比起那些大太监,有过之而无不及,魏忠贤在全国的生祠堂都已经建了不少,而且还有一些在建。
农历8月22日,朱由校驾鹤西去了,朱由检上位了。

此时,魏忠贤和朱由检两人各怀心思。
从史料来看,魏忠贤想的是,这个小皇帝会不会让自己好好活下去?怎么才能好好控制住小皇帝?需不需要把崇祯推翻,或干掉?
而崇祯想的是,如何打垮魏忠贤和整个阉党集团。
魏忠贤的试探
于是,魏忠贤开始试探崇祯皇帝了,而崇祯也开始麻痹魏忠贤了,看不见的角力开始了。
1627年农历九月初一,魏忠贤向小皇帝提出了“辞职”,想回家养老。
考验开始了,崇祯如果同意,说明崇祯想要快速收拾他,那么就得采取手段了。
崇祯亲自召见了魏忠贤,告诉了魏忠贤一个秘密:“先帝临死前告诉我,要相信两个人,一个是张皇后,一个就是你啊。”
然后,崇祯干脆利落地拒绝了魏忠贤,不准辞职。
魏忠贤一颗悬着的心放下一半了,他很感动,崇祯竟然如此和善,很靠谱啊。这皇帝非敌是友啊,假以时日,小皇帝的兴奋感过了,像哥哥一样玩什么木匠活,自己又可以全盘管理了。
既然小皇帝还信任自己,那么,就不要冒着危险搞事了。魏忠贤试探获得了“放心”,而崇祯成功麻痹了魏忠贤。
但这还不够,试探会继续,麻痹会继续。
于是,客氏也提出了辞职。

说起客氏,这是木匠皇帝朱由校的奶娘,此人年轻时长得很妖媚,和长大的木匠皇帝的关系不清不楚。
总之,喂奶的奶妈,在孩子六岁时就应该出宫了,可此女子一直没出宫,说孩子舍不得。
当朱由校当了皇帝后,第一个封赏的就是客氏。
在皇宫,除了张皇后,女人榜排名第二的就是这个女子。而魏忠贤能够崛起,靠的就是这个女人,他俩是“对食”的关系,就是一对“假夫妻”。
客氏提出了辞职,魏忠贤和客氏认为小皇
帝崇祯会拒绝的。但是,这一次崇祯直接批准。
客氏傻眼了,魏忠贤也纳闷了,这是敌是友?魏忠贤隐晦地和崇祯了解情况,崇祯的理由正确极了:客氏是先帝的奶妈,现在先帝死了,我留着她干啥?没有任何理由啊!
是啊,这理由简直让人无法拒绝。

崇祯的反击
而魏忠贤的心再次完全悬空了,他少了一个绝佳的帮手。于是,他还在继续试探。
王体乾的辞职,是魏忠贤的第三道考验,因为王体乾是司礼监掌印太监,位高权重,最关键的是,这是魏忠贤的左膀右臂。
如果崇祯同意了王体乾的辞职,说明崇祯要收拾他们这一帮人了。
过了一天,崇祯回复:不同意,朝廷重臣,不能够随意辞职。
崇祯的这个动作,让魏忠贤再次放下心来,看来,还是自己多虑了。
崇祯为何不同意魏忠贤的左膀右臂辞职?因为崇祯非常明白,这也是一个试探局,不是不同意,而是时机不成熟。
为了让魏忠贤进一步放心,崇祯突然下旨封赏了一批太监,这些太监无一不是魏忠贤的阉党成员。
魏忠贤的心刚刚放下,一个大消息来了,副都御史杨所修弹劾了四个官员:兵部尚书崔呈秀,工部尚书李养德,延绥巡抚朱童蒙,太普世少卿陈殷。
这四个人贪腐成性,但杨所修找的理由是:不孝。因为这四人的父母去世后,都没去“丁忧”守孝。

这四个官员都是阉党集团内的权臣,魏忠贤以为是崇祯主动出招了。然而,崇祯很快做出了批复:杨所修不要随口按罪名,不准。
这下魏忠贤明白了,这不是小皇帝出的招,是杨所修自己做的事,这是要表现,未来好升迁。
魏忠贤放心了,但那四个大臣不敢了,杨所修弹劾的理由是正常的啊,自己要自觉,于是纷纷主动提出辞职。
按照魏忠贤的判断,小皇帝可能一一拒绝。
但是,崇祯将崔呈秀留了下来,同意另外三人的辞职。这是为什么?因为崔呈秀是阉党集团第三号人物,仅次于魏忠贤和客氏。
此时,魏忠贤感觉到崇祯皇帝的不简单了,开始提心吊胆了。
农历九月二十四日,国子监副校长朱三俊弹劾监生陆万龄。
这个陆万龄不是大人物,却是魏忠贤的铁粉,虽然不是魏忠贤集团的重要成员,却喊着要给魏忠贤建生祠。
总之,此人为了获得魏忠贤的信任,脸都不要了。
崇祯马上下令,先逮捕后审问。魏忠贤得知此事,立即给皇帝给出建议:这种败类,应该依法严肃处理。
这是魏忠贤的本意吗?不是,这也是试探,看崇祯的态度,反正此人不是什么重要成员。
看魏忠贤说话了,崇祯反倒做出了决定:算了,到此为止吧。

魏忠贤一看,皇帝还是给自己面子的。
第二天,江西巡抚杨邦宪竟然上疏皇帝,大夸魏忠贤,并希望给魏忠贤建立祠堂。
魏忠贤急了,自己处境已经危险了,还有人加“火”,这是猪脑子啊。魏忠贤赶快请罪,坚决表示,修生祠都是官员自己所为,应该全部停止。
崇祯给出答案:建好的就算了,没建好的一律停止。
为了宽魏忠贤的心,还赐给魏忠贤的侄子魏良卿一张免死铁券。其实,免死铁券免不了死,因为解释权在皇帝那里。
而之后,崇祯又封赏了一批人,不是官员就是宦官,都有一个特点,都是阉党成员。
于是,魏忠贤再一次放松了,原来是自己过于紧张了。就这样,魏忠贤一会紧张,一会放松,过去了一个多月了。
他像极了煮在温水中的青蛙。

服毒自尽
不久后,事情又出来了。这一次,是有人弹劾杨所修,此人是吏部给事中陈尔翼,他为崔呈秀“辩护”。
这次,崇祯以为是魏忠贤的人,但其实不是。
崔呈秀的两次被弹劾,让皇帝都不得不注重此人。或许,这就是弹劾者的目的。因为,崔呈秀的屁股实在不干净。
魏忠贤的头号大将崔呈秀,眼看要保不住了。
此时,魏忠贤做了一件极其“愚蠢”的事情,他安排人真正弹劾崔呈秀,把很多的罪责归到崔呈秀头上,尽力撇清关系。
魏忠贤安排的人叫杨维垣,他是阉党一派,却弹劾崔呈秀,同时,捧了魏忠贤。
那一刻,阉党成员都明白了,为了保住自己,魏忠贤开始抛却“战友”了。于是,阉党一派,很多人开始纷纷离心了。
而崇祯也明白了,这杨维垣是魏忠贤的一步棋,也是一步大臭棋。

到了十月二十二日,又有人弹劾崔呈秀,也弹劾魏忠贤,名字叫陆澄源。崇祯明白,此人不是阉党一派。
崔呈秀跑来辞职,这一次,崇祯批了,因为时机已经到了。
而魏忠贤也高兴了,舍不得孩子套不了狼,丢车保帅,算是涉险过关了。
但魏忠贤没有想到的是,仅仅两日后,却多了两封弹劾他的奏折,一封是兵部主事的弹劾奏折,一封是刑部员外郎史躬盛的。
魏忠贤开始真正感到害怕了,危险正在逼近。
他跑到崇祯那里,使出了杀手锏“哭”。在崇祯面前痛哭,还哭出了新高度,换着姿势,换着声调,各种哭。
这一幕,真心恶心了崇祯皇帝,一个60岁的老汉,对着一个17岁的孩子痛哭,怎么看都不像回事。
崇祯大手一挥:知道了,回去吧,好好休息吧。
魏忠贤以为哭的奏效了,其实,崇祯皇帝还在等,等更多的人出来弹劾,等一封石破天惊的弹劾疏出来。
阉党虽然势大,那些成员虽然对魏忠贤失去了信心,但直接弹劾老魏,那些人也不愿意。

划破黑暗的光明要由小人物创造,这光明来自于国子监。
国子监监生钱嘉徵上疏弹劾魏忠贤,列出魏忠贤十大罪,这文笔,这狠辣,简直就是弹劾书中的一柄利器。
魏忠贤赶快面见崇祯,准备再大哭一场。崇祯啥话不说,直接让身边太监给魏忠贤念弹劾疏。
只是,这份奏疏念的让魏忠贤冷汗直流,浑身颤抖,条条都往死罪上奔啊。
魏忠贤几近崩溃,想来想去,找一个人解决此事。此人名字叫徐应元,是一直跟随崇祯的太监。
徐应元接待了魏忠贤,并指出一条道路:辞职回乡吧。
思来想去,魏忠贤决定辞职。辞职书一上交,崇祯马上就批准了,效率非常高。
至此,魏忠贤的职业生涯到头了。
看这情况,崇祯好像有意放崇祯一马,但是很快,魏忠贤的不堪操作,让崇祯举起了屠刀。
魏忠贤是个机灵人,但也吃了没文化的亏。他要回家,他仿效秦朝的王翦,汉朝的萧何,造出一种爱财的样子,如此表明自己没野心。

于是,魏忠贤让上百个人收拾了三天,收拾出四十大车货物,然后让一千名骑兵护卫护送,往家乡赶去。
但是,人家王翦也好,萧何也罢,是权力太大,害怕主上怀疑,做出的“自污策略”,魏忠贤已经没有了权力,已经是落水狗了,如此又有何用?
只能让人感觉到他的穷奢极欲和飞扬跋扈。
三天后,崇祯下令,逮捕魏忠贤。
消息很快传到了途中的魏忠贤耳朵里,同时传到耳朵里的还有他曾经的亲信一个个落马的消息,想到自己被关牢狱,想到自己被严审,被判刑,魏忠贤在离家乡几十里的阜城县的一个店里服毒自杀了,年仅60岁。
而崇祯这边,起初还走正规审案程序。结果,阉党成员实在太多,存在各种包庇,存在各种重刑轻判。
于是,崇祯直接自己上阵,什么五虎、五彪统统杀掉,一个不留,之前自杀的崔呈秀,尸体挖出来,斩首。
这十人,统统抄家。
然后,崇祯在整个朝廷里进行大整顿,凡是属于阉党一派的,统统处理,前后算下来,总共处理了261位官员。

魏忠贤从墓里挖出来,凌迟。客氏,从墓里挖出来,斩首。崔呈秀,从墓里挖出来,斩首。
还有24人判秋后问斩。余下众人,有判长期徒刑的,有被发配充军的,有被免职的。这个让崇祯寝食难安的阉党集团,彻底烟消云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