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规则被修改后,国内厂商基本上都在降低对美芯片等产品的依赖。
例如,华为更多地采用自研的海思芯片,海思芯片也一度超越高通成为国内最受欢迎的手机芯片,市场份额超过50%;
小米OV等国内厂商也纷纷降低对高通芯片的依赖,更多采用联发科的芯片,可以说,对高通芯片的依赖,基本上就剩下高端市场了。
不仅如此,小米OV等厂商还纷纷加速自研芯片,自研了电池管理芯片、快充芯片、影像芯片等,目的都是降低对高通等美芯的依赖。
结果高通最先坐不住,多次向国内厂商示好,希望能够继续保持合作,并向美发出了警告,限制出货会导致高通损失超80亿美元的市场。
最主要的是,国内进口芯片数量不断下滑,今年前四个减少240亿片,今年上半年减少290亿片,同比下滑10.4%,这意味着芯片砍单越来越多。
要知道,国内市场是全球最大的芯片消费市场,每年都进口大量的芯片,而进口芯片数量减少,自然意味着国产芯片数量在不断增加。
其实,国内芯片的产能确实在不断提升,月均产能已经超越300亿片,同时,国内芯片企业还在不断提升芯片产能,仅一家企业就投资千亿元进行扩产。
再加上,芯片企业数量增加很快,全球每新增20家企业,就有19家来自国内。
更何况,国内市场对光刻机的需求不断增加,仅第一季度,ASML就向国内市场出货23台DUV光刻机,并超越美国成为ASML第三大市场。
可以说,这些数据都能够说明国内自研自产的芯片在快速增加,更多厂商都在加大使用国产芯片的力度。
对于这样的情况,就有外媒表示结局可以预见了,国内厂商持续降低进口芯片数量,更多采用国产芯片,未来高通等美芯产品或技术在国内的市场会越来越小。
其实,国内厂商降低对美芯片等产品的依赖,基本上已经成为共识。
例如,华为全面进入芯片半导体领域内,不仅自研更多种类的芯片,还要在新材料和终端制造方面实现突破。
同时,华为通过哈勃不断投资国内相关芯片产业链,目的就是加速芯片产业链快速突破。
华为也明确表示,未来三五年内,必然会有非美技术的芯片产业链出现,毕竟,国产曝光技术、浸润技术、蚀刻机以及倒片机等技术都取得很大突破。
另外,国内厂商纷纷自研芯片,小米OV等手机厂商从小芯片做起,未来必然会自研研发处理器等;国产5G射频芯片已经可以用在5G基站和手机等设备上。
关键是,很多国内互联网企业都开始自研AI芯片、服务器芯片以及汽车芯片等,这些芯片多数都是在7nm、5nm,并已经投入到使用当中。
当然,不仅是国内厂商在降低对美芯片等产品的依赖,国外很多企业也都在降低对美芯等产品的依赖。
据悉,欧盟方面已经计划投资430亿欧元到芯片领域内,计划到2030年实现全球20%的芯片在欧生产制造;荷兰已经计划投资11亿欧元到光电芯片领域内。
另外,俄方面也计划投资3万亿卢布到芯片半导体领域内,计划先实现28nm等芯片自研自产。
可以说,这些动作都证明了,降低对美芯或者美芯片技术的依赖,基本成为趋势。也正是因为如此,外媒才说结局可以预见了。对此,你们怎么看。
难不是芯片,而是光刻机
芯片去美化和货币去美元化都是不可逆大趋势…这个搞法芯片迟早要变白菜价。
“分别是澎湃S1、澎湃C1、澎湃P1、澎湃G1。”……非常详细啊,大家都知道了,不用一个又一个地普及了。
最后让美西国自产自销,甚至因成本太高反而进口芯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