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以往“基数加增长”的预算编制方式,将项目按轻重缓急和成熟度进行排序,优先保障民生等领域支出……记者从通州区两会上了解到,通过实行“零基预算”,通州区2025年计划安排“保基本、保民生、保重点”项目支出占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9%,比上年增长2.4%。
通州区财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通州区将把民生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更优供给、更实保障增进民生福祉,尽最大努力满足人民群众“七有”要求和“五性”需求。
2025年,通州区将这样做:
进一步提升教育优质均衡化水平,增加中小学学位7000个 实施扩优强校工程和农村学校质量提升工程,推进文旅区中小学开工,实现4所幼儿园开园,扩增公办学前学位1140个 推进北京急救中心、首儿所通州院区建设,保障市疾控中心项目完工,推动安贞医院通州院区急救站投用 积极发展普惠托育服务,实现普惠托位占比达到30%以上 新增10家养老助餐点、3000张养老家庭照护床位 建设筹集保障性住房2700套、竣工2560套……核定支出标准是“零基预算”改革的核心环节,如何精准核定支出标尺?通州区财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横向对比其他区、纵向对比以前年度,同时参考市场最低价(如网络平台价格),将力争让支出标准控制在中低水平,资金额度呈逐年平稳或下降趋势。此外,通州区还聚焦教卫文体、城市治理、行政运行等重点领域,选取资金量大、社会关注度高、示范性强的项目开展成本绩效分析。
在实行“零基预算”的过程中,通州区创建了公共服务、产业扶持、编外人员、政府购买服务、重点项目建设等5个重点事项清单,覆盖2400多个项目。以清单为基础,强化项目储备,通州区还建立滚动项目库,根据项目轻重缓急、前期手续完备性、资金支出时序等因素,对项目进行分级管理,动态更新调整级次变化。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记者:陈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