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土坪“大山”林权证办理,老百姓既感到愤慨又无可奈何,对于老百姓来说,维持生计是最主要的,与其花时间去打官司要回自己的林地,还不如出去打工挣钱实在。打官司自己没有那么多时间,也没有那么多精力。
林权证(2023年12月8日拍摄于土坪)
同时,对于现在的农民来说,像“大山”这样的林地,产生的经济价值可能除了以前的退耕还林政策的补贴和其他微不足道的费用外,实际上也没有多少价值。因为自己也没有多少林地,拿到手的经济收入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图片来源于网络
但是,如果把大片的林地集中给某一个人的话,那收入实际上是非常可观的。因此,才出现某些机构和个人承包大片的林地,甚至采取其他一般人不知道的手段办理林地,最终的结果实际上就是一个,为了赚取好处。
对于“大山”山林来说,面积接近1300亩跨3个村的林地,就有700多亩被时任林改办副主任的游某办理,这么大的面积,跨3个村的承包合同签订都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
“大山”(2023年12月8日拍摄于土坪)
受益人都没有参与,村委会凭什么签订合同?据林业主管部门复印给笔者的《植树造林合同》,根据该合同第五条规定,“利益分配:甲乙双方(甲方指原荒地使用权人)各占百分之五十的股份”。从这一条来看,股份实际上是给到了荒地使用权人的,不是给村委会的。
合同(主管部门提供)
既然股份是给到原荒地使用权人,那合同就不应该和溶江村委会签订,而是要和荒地使用权人签订,溶江村委会不参与利益分配,那游某和村委会签订的合同意义又在哪里?直接享受股份的受益人都没有和游某签订《植树造林合同》,那村委会和游某签订合同的目的在哪里?当事人都没有和游某签订合同,那合同的有效性到底在哪里?作为审核机构的溶江村委会为什么就变成了签约方了?溶江村和游某签约的目的到底是什么?既没有享受好处,又不提取一分利益,村委会签字盖章到底为了啥?
图片来源于网络
模糊工作凭什么就认定为“牛都乡溶江村村民委员会”?从正安林业主管部门提供的合同上看,甲方签订的公章中间的字是模糊不清,作为监督方土坪镇相关机构,怎么就认出该公章为“正安县牛都乡溶江村村民委员会”的?
合同(主管部门提供)
稍微有点常识的人都知道,贵州自92年实行撤区并乡建镇以来,乡和镇作为基层的管理机构,是平级的,如果“牛都乡”是存在的一级机构的话,土坪镇又有什么资格监督,因为大家都是平级的,更可笑的是,牛都乡这个机构自1992年7月以后,就从正安的机构中“消失”了。
判决(知情人提供)
该《植树造林合同》的签订时间为1999年12月31日,距离“牛都乡”“消失”时间接近7年半的样子,作为一级管理机构,名称变更了7年多还在用原来的公章,是不可思议的,也是不可能的。
合同(主管部门提供)
作为合同的监督方,自己管道的辖区有多少机构都不知道吗?打个不恰当的比方,作为家长,自己家里有多少人口都不知道,大家会相信吗?除非一种情况,那就是神志不清。作为一个镇的主管机构,自己管辖的机构是什么样子都不清楚,那说明什么问题?要么就是不作为和乱作为,要么就是有某种见不得人的“勾当”。
土坪镇志(档案馆提供)
各级审核一路畅通,是缺乏基本常识,还是“蛇鼠一窝”?我们从《植树造林合同》的问题来看,合同签订的主体本身就值得商榷,当然,这对于很多人来说,还是小事情,毕竟,损失的利益和他们无关,不过,对于老百姓来说,心理感受就不一样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
更可怕的还是公章,如果公章模糊,审核方都不提出质疑,都认为是没有问题的话,那按照相关权威的认定,名称叫“正安县牛都乡溶江村村民委员会”的话,作为合同盖章的土坪镇溶江村村民委员会又是怎么盖的公章?莫非,该村在截留原来的印章没有上交吗?还是该印章就是伪造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
村里随意也许大家可以理解,毕竟村委会管公章的领导可能“糊涂”,但是,作为监督方的土坪镇相关机构,又是如何进行监督的,自己的公章又是怎么盖上去的?土坪镇相关机构审核把关问题,是非常可笑的。
作为林权证审核和办理的林业主管部门和审核机构,又是怎么进行审核和发放的,林权出现重复本身就是审核的问题,不过,全县的山林太多,审核中出现“瑕疵”是可以理解的,不过,对于老百姓来说,也许小小的“瑕疵”,也许就会带来很多纠纷和麻烦。
图片来源于网络
更可怕的,作为林权最终审核和办理林权证的相关机构,如果审核不严格进行的话,带来的问题是很可怕的。对于游某签订的《植树造林合同》,公章为“正安县牛都乡溶江村村民委员会”,从机构设置的常识就知道,该公章不符合现在机构设置的要求,因此,该公章签订的合同显然是有问题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
作为一份和村委会签订的《植树造林合同》,从最初的公章和条款设置本身就有一些问题,尤其是公章模糊不清,没有人提出质疑,村委会审核没有人提出质疑,作为监督方的土坪镇相关部门没有人提出质疑,作为最终审核和发证的机构,居然也没有发现问题,一路畅通。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一级机构没有发现问题,本身就不应该,不过还可以理解,毕竟,难免会出现疏忽大意,但是,各级机构审核都没有发现问题,说明什么问题?要么是所有审核人员不具备审核工作的基本知识,要么,审核人员都将林权证的办理当“儿戏”,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要么是审核人员“装聋作哑”,蛇鼠一窝,进行一些违法乱纪的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