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任嘉伦、邢菲主演的《乌鸦小姐和蜥蜴先生》开播。
该剧设定比较特别,任嘉伦饰演的男主顾川有一颗会给他带来烦恼的“机械心脏”,有事儿没事儿就“放电”;邢菲饰演的女主姜小宁是一个乐天派,生活虐她千百遍她待生活如初恋。
一个向死而生,一个被命运诅咒,两人相遇相知,拯救彼此,是一部温暖的小甜剧。
然而,剧一播出就有不少网友吐槽任嘉伦原声台词功底太差,说话有气无力,台词完全被邢菲吊打。
这并不是任嘉伦第一次因为台词问题遭受非议,之前《驭鲛记》开机时,身为主演的迪丽热巴和任嘉伦献声为新剧做宣传,任嘉伦的声音就因生涩僵硬、气短声虚、含糊有口音被吐槽过,他还曾因一直使用配音被网友戏称为张杰(配音演员)的“脸替”。
一、“脸替”不是个案,如因《琉璃》禹司凤一角走红的成毅也不能开口,他曾因一个9秒的广告视频让不少追剧的粉丝滤镜破碎。
无他,统共3句广告词,从他口出一句都听不清楚,不但口齿不清还有口音,声音有气无力,一副体虚气不足的模样。
其实,不能用原声是当下许多新生代演员普遍存在的问题。
除了本身台词不过关外,还有就是制作的问题,特别是古装剧,导演会选择使用配音,如孙俪想要用原音但郑晓龙决定使用季冠霖。
这就导致一些艺人对台词更加不重视,在他们看来反正可以配音,话说得不利索也没关系。
然而,声音是表达人物情感的重要组成部分,台词说得好对角色塑造来说必然是加分项,这也就难怪网友嘲讽这些不是用自己声音的演员不配谈演技,称其为配音演员的“脸替”,还揶揄他们应该把片酬分一半给配音演员。
张涵予也曾在某节目中说过“配音”的电影角色是不能参加奖项评比的。
二、当然,也并不是说一个自己会说台词的演员就能被称之为好演员,就能夸他演技好。
百度百科说“演技是指在舞台上或摄像机前,借由动作、姿势和声调来扮演某角色的艺术”,可见表演是一个复合型的表达,需要演员通过“声台行表”的演绎,让观众从视觉、听觉上与角色共情。
所以,仅会说台词远远不够。如李汶翰在《我就是演员》中,张颂文老师给他出了一道《试戏失败后与家人视频》的小考题。
给李汶翰讲了很多角色背景信息,结果他就记住了题目,一上场就开始表演的接妈妈电话,噼里啪啦一同讲,他开口了,但你能说这叫有演技?
这也难怪导师章子怡会给出“这是啥?”的评价。
李汶翰根本没有动脑筋思考,他不明白这道题要考什么,他对角色的遭遇没有丝毫的理解,无法与角色所处的境遇产生连接,不能与之共情。
连主场角色本身都没搞清楚,他又哪里考虑得到画面外的妈妈在与之通话时会做出什么反应,自己又该怎么应对,自然没办法设计出一幕优秀的戏剧场景。
李汶翰完全就是给观众表演了一个他平时跟自己妈妈通电话的状态,对考题给出的角色背景视而不见,他演了他自己。
也是从他身上,我深刻理解到了为什么网友说现在的艺人无论演什么角色都是在演自己。
三、演戏是一个内化再释放的过程,它需要演员充分理解角色的精神内核再通过“身、台、形、表”的方式将其表达出来。
所以,我们看都同样的题目,张松文却演绎出了不同的味道。他设计了很多细节及动线,一开始并没有立即进入接电话的阶段,而是设计了一系列用肢体语言表达的戏份:
道谢后不愿离开在门口徘徊,几次无助地回头相看透露出了内心的渴望;脱下戏服归还时整齐地叠好展现出了对角色的珍惜;低头解鞋带还不住地往里张望表明了内心的不甘与不舍。
几个简单动作的设计将情绪表达得淋漓尽致,观众立马就能读出他现在的心理活动,带动观众理解角色与之共情。
电话铃响了,或许以为是有新戏可试,我们看到张松文立马起身跑向手机,生怕错过了电话。
但,来到手机跟前,定睛一看,他没有马上接起来,而是理了理衣服,转身有一个用双手擦眼的动作,似乎是在控制某种喷涌而出的情绪。
观众虽然不知道打来电话的是谁,但大概已经能猜到对面是至亲的人,因为换位思考一下就能明白。
刚刚试戏失败了,情绪陷入了低谷,此时内心很可能想要大哭一场寻求安慰,但这样的情绪不能随便在亲人面前展现,已经不能守在膝前尽孝了,又怎能让远在家乡的他们为自己担心呢?何况担心又有什么用,不过是徒增烦恼。
所以需要伪装一下。
张松文面对手机再次调整情绪,终于鼓足勇气挤出一个笑脸接起了电话。
随着一声“爸”,观众知道了对面打来电话的人是谁,同时也会进一步对之前张颂文的一系列行为动作表示确认和理解。
接下来跟父亲的对话也是有来有往,张颂文给假想的父亲留下了足够的言语时间,虽然观众并不知道对面说了什么,但从他的话语中我们能听出是一对父子在对对彼此表达关心。
生活工作诸事杂糅在家长里短的对话中,跟我们平时说话一样,看不出丝毫“演”的成分。
眼前的张颂文就是那个试戏失败的小演员,他真的正在跟父亲通话,跟家人报喜不报忧,看似轻松的言语背后隐藏着自己背负的压力与难受。
接下来,似乎是电话对面的父亲提起刚刚试戏的情况,虽然嘴上说着对方都夸自己了,但一想到几个月的努力白费了,原本平复了不少的满肚委屈一下涌上心头,张颂文差一点破防了。
眼泪止不住在眼眶里打转,他埋下头深呼吸憋住委屈调整情绪,用手擦拭眼泪后起身,赶紧找借口挂断电话。
不同的人演绎同样一出戏,不懂演戏的观众也一下就能看出差距。
四、或许有人会说,李汶翰和张颂文是因为他们本身的职业和阅历不同,才导致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演绎方式,跟演技好坏无关。
真的是这样吗?若说没有相关的从业经历或阅历就演不好,那富大龙霸道病娇的秦王嬴驷怎么来的,难不成他在我们不知道的地方还当过君王?
代入一下自己,看了李汶翰的表演,是不是感觉自己也可以上?但换成张颂文的表演,你还行吗?
前者的表演味同嚼蜡,只会让人觉得尴尬,恨不得马上挂断电话;
而后者却能打动人心,让你忍不住想要多了解一些他们父子的情况,或许还勾起了你某次精心准备后面试失败的不堪回忆,彼时彼刻的辛酸与背负的压力跃然心头,是不是有点想哭?
演员的工作是用自己去诠释他人的人生,优秀的演员应该要弱化自己的存在,让角色凌驾于自己,这样才能赋予角色生命,让观众相信切实存在着这么一个人物。
今年初打动无数人的“水花”,她一瘪嘴观众就想哭,内心就会不自觉地同情起她的遭遇。
须知,她不过是A4纸上的一簇簇小字,之所以“水花”这个角色能活过来,全靠演员的演绎,从说话、妆容打扮到形体形态,热依扎全方位尽可能地去贴近角色。
《知否》中饰演祖母的曹翠芬,丰富的人生阅历已经让她比许多的演员更懂得如何去演好一个角色,但她仍然会花心思去琢磨角色,而不是单纯地靠技术去演。
她说自己在进组前都会把某些大段的台词抄下来反复研读,会站在角色立场去理解角色,以便更好地诠释。
在拍摄《大秦帝国之纵横》时,为塑造好嬴驷这个角色富大龙阅读了很多相关的典籍,之后得出了一个结论:秦王是一个多面君王,在复杂的历史环境下人性也是复杂的。
所以,我们看到富大龙演绎的嬴驷非常立体,他没有去“讨好”观众,把嬴驷塑造成一个大智大勇、仁慈正义的“招人喜欢的”人,而是将其塑造成一个既善良又邪恶、既霸道又仁慈的多面君王。
或许这样确实显得君王不够“伟光正”,不够“英雄”,但在那样一个时代背景下,复杂的性格更适合君王的形象。
于子孙千秋万代,每一家的窗台上,我大秦的明月,必朗照之!
五、然而,如今很多演员的表演恰恰是在“讨好”观众,无论角色的内核是什么演成观众喜欢的样子就对了。
为塑造深情人设,一个三妻四妾儿女成群的男人在女主面前表现得跟没开过荤的处男似的,这样的演绎能让人信服吗?
除了不琢磨角色外,现在不少演员在挑选剧本上也表现得也很浮躁,非一番不演。
对于一个真正的演员来说,角色才是立身之本。
在今年“国剧盛典”的颁奖典礼上,陈数说自己放弃了一个大女主的机会而选择了《谁说我结不了婚》田蕾,因为在她看来她演的是角色,而不是所谓的女一号。
一个优秀的演员应钟情于角色,跟是不是主演无关,要知道角色无大小,演得好就会被观众记住,李明启的“容嬷嬷”、吴刚的“达康书记”、罗云熙的“润玉”等等,都不是主角但都被观众铭记。
角色才是演员的实绩,因此,如果真的希望在演员这条道路上走下去,将演戏视为事业,那就先放低姿态学习,从打磨角色开始。
只要演员不断学习成长,观众就不会拒绝,如景甜凭借“司藤”翻身一样,Angelababy好好磨练也有可能挽回观众的心。
另外,还想对那些无意于表演而只想当明星的演员说,表演艺术这里面水很深,需要学习的东西很繁杂,你们可能把握不住,最好还是别演了,放过自己也放过我们观众吧!
我看过这剧,觉得任嘉伦台词还可以啊
一个心脏有问题的人说话不就是这样气短吗?能用力吗?
能说句不好听的也是你自找的,顾川那么大的机械心脏在身体里你要他怎么说话?你自己要不换位思考感受一下
追到十二集停更,嘉伦的台词还是挺不错的,很苏很温暖。也符合他的人设……想黑他的太多了,然越黑他越说明他越优秀,我越喜欢!
怎么不行,我觉得嘉伦的原声很好听啊!很苏啊!
你行你请上[得瑟]
任嘉伦的剧属于免检型。他是演技派。
配音演员是要失业么这是,一个人的声音能是个所有角色我就不信了
任嘉伦剧里的原声没有任何问题。停止你的胡说八道
嘉伦堪称完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