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239年前的今天,785年8月23日 (农历七月十四),唐著名书法家颜真卿被害。
公元785年8月23日,这一天,对于中华书法艺术而言,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日子——唐代著名书法家、忠臣颜真卿,在一片混沌与动荡中,不幸被害,他的离世,不仅是个人命运的悲剧,更是书法艺术史上的一大损失。
一、书法泰斗,笔墨千秋
颜真卿(709年-784年8月23日),字清臣,小名羡门子,别号应方,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市)人,祖籍琅玡临沂(今山东省临沂市)。唐朝名臣、书法家。秘书监颜师古五世从孙、司徒颜杲卿从弟。
颜真卿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二年(734年)登进士第,历任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后因得罪权臣杨国忠,被贬为平原太守,世称“颜平原”。安史之乱时,颜真卿率河北义军对抗叛军,被推为盟主,一度光复河北。后至凤翔,被授为宪部尚书。唐代宗时官至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公,人称“颜鲁公”。兴元元年(784年),被派遣晓谕叛将李希烈,凛然拒贼,终被缢杀。他遇害后,嗣曹王李皋及三军将士皆为之痛哭。追赠司徒,谥号“文忠”。
颜真卿一生,以忠贞不渝的品格和雄浑刚健的书法风格著称于世。颜体书法,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了后世学习书法的典范,影响深远,被誉为中国书法史上的一座巍峨山峰。
颜真卿的书法,既继承了前人王羲之、张旭等人的精髓,又开创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他的楷书端庄雄伟,气势开张,行笔雄健有力,结构严谨,笔法精到,尤其是其晚年作品,更是达到了炉火纯青、人书俱老的境界。《多宝塔碑》、《颜勤礼碑》、《颜家庙碑》等作品,至今仍被无数书法爱好者视为至宝,临摹不辍。
二、忠臣之志,以身殉国
颜真卿不仅是一位书法大家,更是一位忠诚的朝廷重臣。在安史之乱等动荡时期,他始终坚守正义,多次上书直言进谏,为国家的安定和人民的福祉殚精竭虑。然而,正是这份忠诚与耿直,最终为他招来了杀身之祸。
785年,即唐德宗建中四年,李希烈叛乱,朝廷派遣颜真卿前往劝降。面对叛军的威逼利诱,颜真卿大义凛然,拒不妥协,最终惨遭杀害,享年七十七岁。他的离世,是唐朝政治斗争的牺牲品,更是中华民族忠臣精神的悲壮体现。
三、历史回响,艺术永恒
颜真卿的去世,虽然给后世留下了无尽的遗憾,但他的书法艺术却如同生命之树常青,永远地镌刻在了中华文化的史册上。他的书法成就,不仅在于技艺的精湛,更在于其作品中蕴含的精神力量——那是一种对美的不懈追求,对正义的坚定维护,对人生价值的深刻思考。
每当人们提起颜真卿,总会想起他那刚劲有力的笔触,想起他那不屈不挠的精神。他的故事,激励着无数后人,在逆境中坚守信念,在困境中追求卓越。颜真卿,这位唐代书法巨匠,用他的生命和笔墨,书写了一段永恒的历史传奇。
结语
785年8月23日,是一个值得铭记的日子。在这一天,我们失去了一位伟大的书法家,更失去了一位忠诚的臣子。但颜真卿的精神与作品,却如同璀璨星辰,永远照亮着中华文化的天空。让我们在缅怀他的同时,也继续传承和发扬他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让中华书法艺术的瑰宝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