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王艳嫁豪门被称“高攀”,如今朱珠结婚全网刷“下嫁”。这届网友算盘打得精:故宫边四合院算啥?姐自己就是行走的上市公司。经济学家刘胜军刚在《锵锵三人行》吐槽:“现在中产嫁女儿,看男方家产像看理财产品——年化率低于10%都算亏损。”
更狠的是某婚恋机构数据:72%的北上广深女性认为“门当户对指认知资产”。翻译过来就是:“你可以穷,但不能蠢。”

张桂梅校长怒斥当全职太太的学生时,绝不会想到“下嫁”能成流量核弹。某情感博主锐评:“从前女人用婚姻改命叫励志,现在叫跌份儿。”小红书热帖《我为什么劝闺蜜别嫁富二代》获百万收藏,核心就一句:“你带他见世面的机票钱,够买爱马仕了。”
杨天真在《展开说说》扔出金句:“当代独立女性最大的叛逆,就是敢把婚姻放进成本核算表。”评论区00后补刀:“我们不是恐婚,是怕被拉低生活质量均线。”

心理学教授李松蔚最近指出:“‘下嫁焦虑’本质是马斯洛需求倒置——先实现自我价值,再反刍婚姻价值。”看看朱珠的底气:戛纳红毯自己走,高定珠宝自己买,婚姻反而成了最不重要的“赠品”。
某财经博主算过账:“一线城市独立女性年入百万,结婚相当于并购年利润30万的小企业——还得承担债务风险。”难怪网友调侃:“现在嫁人像风投,朱珠们早过了天使轮。”

评论区已经备好小马扎:
1. 到底是谁在物化婚姻?喊着“下嫁”的人,还是拼命证明“值得”的人?
2. 如果婚姻真是“认知资产”博弈,学区房和老公你选哪个?
3. 当全网吹捧“下嫁即赢家”,是不是新型PU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