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至名归,新校长的任命,是对浙大一次极具针对性的“精准补位”

楚天热 2025-04-05 10:21:38

近日,浙江大学迎来新任校长马琰铭院士的消息引发热议。这位从吉林大学副校长岗位上破格晋升的物理学家,因学历背景、任职经历和地域文化差异遭到部分网友嘲讽和质疑。

纵观网络他们质疑的理由无非是这几点:第一马琰铭不是浙大校友,本科和硕士只是一个末流的211延边大学,非名牌大学,在他们心中,浙大是仅次于清北的存在,吉大只是一个末流985,派这样一个人来任职浙大校长,脸上有些挂不住;

第二、马琰铭是吉大的第八副校长,副厅级一下子升副部,既不合常理,又经验不足,能力不够,不足以胜任,甚至还说要他先任几年常务副校长,才名正言顺;第三、马琰铭来自北方高校,有着保守主义、教条主义的通病,恐怕把浙大带偏了方向。

这场争议看似围绕个人资历展开,实则暴露了中国高校生态中根深蒂固的“出身论”“山头主义”和“地域偏见”三大顽疾。高校校长破格提拔多有历史镜鉴,从做好工作角度看,马琰铭院士任校长,是对浙大一次极具针对性的“精准补位”。当公众不再执着“血统出身”而聚焦“治校方略”时,或许才是中国大学真正自信的开始。

一、院士校长任命遭莫名嘲讽,是“学历血统论”山头主义在作祟

“延边大学本科、吉林大学博士,怎么配得上浙大校长?”这类质疑直指马琰铭的学历“出身”。延边大学作为政策扶持的边疆211高校,常被刻板印象贴上“末流”标签;吉林大学虽属老牌985,但在“清北华五”的鄙视链中也被部分网友视为“掉队者”。这种论调背后,是教育界长期存在的“学历血统论”在作祟。

但翻开中国顶尖高校的校长履历,非本校出身者比比皆是。现任清华大学校长王希勤本科就读于清华,但前任校长邱勇院士的本科母校是成都电讯工程学院(现电子科技大学);北京大学现任校长龚旗煌虽是北大博士,但其本科就读于福州大学。即便是被视作“浙大系”代表的原校长吴朝晖,其博士导师潘云鹤院士同样来自外校(原浙江大学计算机系前身为杭州大学师资)。可见,名校校长的选拔标准从来不是“校友身份”,而是学术成就与管理能力的结合。

马琰铭的学术履历恰恰符合这一标准。他深耕高压物理领域二十余年,2023年新晋中科院院士,其团队在《自然》《科学》等顶刊发表论文40余篇,破解了多个高压相变难题。这种硬核学术实力,正是浙大这所科研航母所需要的掌舵人特质。

二、从做好工作角度看,是对浙大一次极具针对性的“精准补位”

对马琰铭“副厅直升副部”的质疑,源于对干部晋升规则的机械理解。根据相关规定,专业技术岗位人员担任领导职务时可适当放宽资格条件。马琰铭作为中科院院士,本就属于“特殊人才通道”对象。类似破格提拔在高等教育界早有先例:

杨叔子院士1993年从华中理工大学机械工程系主任直接升任校长,此前无任何校级领导经历,却带领该校实现从工科院校向综合性大学的转型; 施一公院士2008年放弃普林斯顿终身教职回国,仅用4年就从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升任副校长; 包信和院士2015年从中科院沈阳分院院长调任中国科技大学校长时,同样是从正厅级岗位直升副部级。

更值得关注的是,浙大现任领导班子中确实存在“院士空缺”的结构性短板。作为常年稳居国内高校前三的科研重镇,浙大现有35名两院院士却无一人进入校级决策层。马琰铭的到任不仅补上了这块拼图,其院士身份更能直接参与国家重大科技战略决策,为浙大争取更多资源。从促进工作的角度来看,这是对浙大一次极具针对性的“精准补位”。

三、南北校际偏见暴露地域歧视链,低估了现代大学的包容性

“北方高校保守,会带偏浙大”的地域偏见,暴露了高等教育领域隐秘的地域歧视链。这种刻板印象既无视了现实案例,也低估了现代大学的包容性,背地里也是山头主义和门派主义在作祟。

近年来南北高校人才流动的成功案例并不少见:哈尔滨工业大学原校长王树国南下担任西安交通大学校长,用“敢为天下先”的改革魄力打造出新型研究型大学范本; 即便是浙大自身,2005年从中国农大调入的杨卫院士担任校长期间,学校科研经费增长3倍,国际排名大幅提升。

反观质疑者担心的“保守主义”,恰恰与马琰铭的学术风格背道而驰。他在吉林大学创建的国际高压物理研究中心,以“全球挖人”的开放姿态引进十余名海外顶尖学者,其主导的“超高压原位测量技术”更打破了欧美国家长达二十年的技术垄断。这种国际化视野和攻坚精神,与浙大“求是创新”的校训高度契合。

四、大学校长的核心价值,在于能带领师生攀登怎样的高峰

这场争议的本质,是高校治理现代化进程与陈旧观念的碰撞。中国高校要真正建成世界一流大学,必须打破三大桎梏: 第一是要去“圈子化”:建立基于学术贡献和管理能力的校长选拔机制,而非校友派系或地域出身; 第二是要破“唯资历论”:对顶尖学者开通特殊晋升通道,避免“熬年头”消磨创新锐气;第三要跨地域融合:通过全国性人才流动促进教育理念交融,防止形成文化闭环。

教育部2020年出台的《“双一流”建设成效评价办法》已明确要求“推进领导干部跨校交流任职”。马琰铭的任命正是这一政策的实践:既为浙大注入新鲜血液,也为东北高校管理者提供成长平台。当更多“马琰铭们”能够突破隐形壁垒自由流动时,中国高校才能真正告别“山头林立”,形成“万马奔腾”的竞争生态。

浙大西迁办学时,曾因“北人南迁”在宜州创造出“东方剑桥”的奇迹;今日马琰铭的北上南下,何尝不是新时代高等教育版图重构的缩影?校长的价值,不在于他来自哪个“山头”,而在于他能带领师生攀登怎样的高峰。

0 阅读:0

楚天热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