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后安卓手机应用更新变慢,可能不只是应用本身的问题

科技白客 2025-04-02 18:01:26

3月27日,安卓领域专家Mishaal Rahman在Android Authority网站发文称,谷歌证实将从下周开始完全在内部分支开发安卓操作系统。这一消息迅速引发热议,甚至出现了“谷歌终止开源安卓”的错误解读。

实际情况是,谷歌此举并非终止开源,而是调整开发流程。长期以来,谷歌同时维护两大安卓主要分支:面向公众开放的"安卓开源项目(AOSP,Android Open Source Project)分支"和谷歌内部使用的"内部开发分支"。前者任何开发者都能实时访问,后者仅对谷歌自身、安卓设备制造商(OEM厂商)以及持有谷歌移动服务(GMS)许可协议的公司开放。

谷歌此次决定将所有开发工作转移至内部分支,不再实时更新AOSP代码,而是在新版本发布后才提交完整代码。从当下看,这只是简化开发流程、节约开发成本的举措,其举动本身符合谷歌在当下激烈竞争环境中的发展需求,但从长远来看,此举将整个安卓应用生态发展模式做出了改变,为未来带来了更多不确定性因素。

这种开发模式的调整,将直接影响不少安卓生态App的更新节奏。许多第三方开发者、定制 ROM 团队以及硬件厂商,都依赖于 AOSP 的实时更新来优化自己的产品和服务。然而,随着谷歌逐步将开发工作纳入内部,外界获取最新代码的时间节点会延后,会使许多App的开发成本变高,使用体验更新滞后。

例如,文件管理器、备份工具、安全防护类等依赖系统底层API的功能性应用,通常需要与系统底层紧密配合。部分这类应用的开发者无法提前适配系统变化,可能导致新系统版本推出后,应用出现不兼容、功能异常、闪退等问题。

第三方启动器、状态栏增强工具、屏幕录制工具等系统增强类应用与工具,则往往依赖于对系统组件的定制和扩展。当系统底层变更时,这类应用需要大量重写代码才能适配,现在开发者只能等到系统正式版发布后才能进行,适配周期将大大延长。

基于第三方ROM的应用服务,如LineageOS、Pixel Experience等开源ROM上的专属应用,它们的更新节奏将完全受制于AOSP代码发布时间,功能创新也将受到限制。

对咱们普通用户而言,目前或许不会又明显感知差异,但未来当安卓系统推出重大更新后,可能会经历这样的情况:部分常用App功能异常、更新缓慢,甚至长时间无法适配新系统。值得注意的是,这并非开发者不努力,而是由于他们无法提前获取系统变更信息,被迫处于被动适配状态。一些小型开发团队可能因无法承受适配成本而放弃应用维护,导致市场上可选应用数量减少。

面对这一变化,作为用户,我们可以这样应对:安卓重大系统更新后,可适当延迟升级,等待常用APP完成适配再更新系统。对于长期未更新的应用,可以尝试寻找类似功能但维护更积极的替代品。

对于应用开发者而言,也需要调整策略。例如,加强与手机厂商的合作,通过合作获取系统预览版,提前进行适配。尽量使用稳定的公开接口,降低系统变更带来的影响。还有一点非常重要,开发者可以实行多元系统开发策略,通过其它操作系统生态用户、商业变现的提升,来降低安卓生态的风险。例如,以鸿蒙为代表的全场景操作系统正在快速发展,其开放的生态建设理念受到开发者欢迎。去年10月开启公测的鸿蒙5,生态发展迅猛。截至目前,鸿蒙开发者已超过720万,生态设备数突破10亿台,鸿蒙5应用与元服务已超过20000个,为用户和开发者提供了安卓和iOS之外的另一种选择。

而且,鸿蒙生态对开发者也极为友好。例如,华为推出了“鸿蒙星河计划”,提供10亿元的补贴及流量扶持,以吸引开发者加入鸿蒙应用的开发。多省市出台鸿蒙产业扶持政策,例如武汉光谷3月发布新政策,以最高3000万元奖励支持鸿蒙应用的开发。据机构预测,鸿蒙生态将撬动万亿级市场空间,覆盖智能家居、车联网、工业互联网等20+垂直领域。

总结

未来,当你的安卓手机App更新速度变慢或功能体验不如从前顺畅时,或许需要理解这背后复杂的生态变化。问题的根源,可能并非开发者或应用本身的问题,而是安卓系统开发模式调整所带来的连锁反应。而谷歌此次举措,或将为更多新兴操作系统带来更多成长空间,促进操作系统格局从两极化向多元化格局逐步发展。

0 阅读:39

科技白客

简介:酷爱数码科技,专注于原创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