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14日谈到“北溪”管道被炸时,情绪明显有些激动,认为此事不可能是民间团体做的,而是由国家实施的“恐怖主义行为”。于是,他提出希望丹麦允许俄罗斯派人前往独自调查,或者与其他国家联合调查,却未收到明确答复。
普京之所以执着于真相,原因在于俄对欧盟输送的天然气主要通过“北溪”管道。自从该管道出事后,俄对欧天然气出口大跌,普京只好把目光转向中国,他本人出面谈价,期待中方给个好价格。
据俄媒报道,为了促进俄远东地区经济发展,普京亲自前往该地区视察。在布里亚特共和国首府乌兰乌德,普京谈到了中俄“西伯利亚力量2号”天然气合作项目,称双方正在进行磋商,若价格合适,将有助于推动此地的经济发展。能让一国总统对天然气价格念念不忘,看来普京十分期待中方能给个好价格,毕竟现在的俄罗斯日子并不好过。
本月初,欧委会主席冯德莱恩访问加拿大时说道:对俄罗斯油气的依赖,欧洲已经“摆脱”。她的依据是,过去8个月内俄对欧天然气供应大幅度减少,达到80%。这里面,除了欧盟与俄互相制裁因素外,更多的是“北溪”管道出了问题。不管怎样,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俄罗斯无法向欧盟大批量卖能源了。更要命的是,由于油价下跌和国际需求减少,俄油销售数据也受到影响。
去年年底,西方国家对俄海运石油限价,结果适得其反推动了俄油出口,到今年2月初俄油每天的产量达到991万桶,距离破千万仅半步之遥。欧盟新一轮限价令生效后,俄油每日出口量开始下跌,因为供大于求了。
过去几十年,石油一直是卖家市场,只要地里挖的出石油,不愁卖不出去。去年俄乌冲突爆发全球哄抢石油,今年年初俄油价格下跌各国加速囤货,足以可见石油的重要性。不过,做生意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
国家债务和货币利率,尤其是不久前美国爆发的银行信任危机,让不少国家对今年的全球经济增长持审慎态度,缺乏放开手脚大干一场的底气,转而“节衣缩食”。在此背景下,俄能源部长也不看好市场前景,称俄油气产量在今年会双双下降。
与其他国家需求疲软不同,以中国为代表的亚太国家对石油天然气需求不减反增。在IEA最新月报中,亚太地区石油需求被上调每日160万桶,中国被上调每日90万桶。俄罗斯看到了这样的机会,自然希望跟中国合作。
需要注意,在能源进口多样化指导下,中国石油进口国不仅是俄罗斯,还有沙特、阿联酋、科威特这些中东国家,俄油面临的竞争压力很大。此外,如果只买石油,通过油轮运输的话,俄罗斯最多只能赚点卖油钱,对于其国内经济推动作用并不突出,至少没有天然气产生的效果好。
中俄之间的天然气项目并非单纯的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还包括输气管道的规划和铺设。基础设施修建牵涉到占用地补偿、工人招用、原材料购进、后续维护等一系列事务,可给俄带来一笔可观的收入。更重要的是,一旦管道修建好,今后中俄之间的能源合作便会高度绑定,中国会源源不断从俄罗斯买天然气,普京要做的就是这种长久生意。而此次把地区选在远东,透露出俄罗斯未来会更加依赖中国。
按照地域划分,俄罗斯有三大经济区,即西部传统核心经济区,中部、远东非核心经济区。俄乌冲突爆发前,俄高层工作重心几乎全放在如何跟欧盟搞好关系上,圣彼得堡和莫斯科两大城市群聚集着大量西方企业。
俄乌冲突爆发后,西方国家政策一出台,企业纷纷外逃,俄西部城市经济状况一下变得萧条。没有西方技术和资金支持,光靠俄罗斯自身,是无法改变局面的,西部传统核心经济区开发潜力有限。中部经济区的情况好不到哪里去,除了矿产资源丰富外,周边缺少强大的消费市场,留给普京的选择仅剩远东。
提到远东发展,普京强调,要学会利用区位优势,增进与亚太地区合作伙伴的合作,增加双向货运。摊开地区一看,邻近俄远东地区的国家有中国、日本、韩国、朝鲜和蒙古。日韩是美国的盟友,虽然会从俄罗斯进口石油天然气,但要二者帮俄搞基建是不可能的。朝鲜和蒙古经济水平太普通,没有多余的钱投给俄罗斯。说来说去,普京的目标一开始就是中国。
当然,对于中国来讲在俄远东开展能源合作项目还是有不少好处的。一个是俄远东临近我国东北地区,这里重工业聚集且气候寒冷,对天然气的需求大。从远东直接进口,距离较短,能够省不少管道修建和天然气运输费用。
另一个是,随着美国跟印度、菲律宾、越南等国的军事合作加深,非常时期经中东地区进口石油天然气,容易被卡脖子。俄远东不一样,通过搞基建对外输出产能的同时,又能保障能源安全,一举两得。至于天然气价格嘛,还是要建立在双方都能接受的情况下。
120美元的好价格。。。普京赚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