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下西洋的时候是怎么确定航向和位置的?

旧梦经典会 2023-03-15 16:11:19

要知道,现代远洋航行都离不开雷达定位、声波定位、GPS定位等层出不穷的高科技。

郑和船队是如何在茫茫大海中做到不迷路,还绘制了航海图,供后人研究分析呢?

600多年前,明朝的郑和率领着数万人浩浩荡荡出使西洋,历经28年,7次远航,出访36个亚非国家,完成了史无前例的航海活动。

他们是如何乘风破浪、巧妙规避海上风险、准确掌握航线的?又是使用了什么样的“黑科技”能够航行数万公里呢?

答案是:牵星术。

“牵星术”又名“过洋牵星术”,一种利用星星进行导航的航海技术。

图片来源网络

一句话概括,它是一种测量所在地纬度的技术,在大海航行时使用,可以有效地进行导航。天文学家李启斌曾把“牵星术”总结为,观测星辰仰角以判断船舶南北相对位置的方法。

其核心是“观日月升坠,以辨东西,星斗高低,度量远近”,是确保航行安全的秘笈。

要用“过洋牵星术”导航,“牵星板”是其必不可少的测量工具,用于记录星星离海平面的高度,可以找到船舶在海上的位置,其原理相当于当今的六分仪。

明朝李诩的著作《戒庵老人漫笔》中记述了牵星板的构造:牵星板用优质的乌木制成。一共十二块正方形木板,最大的一块每边长约二十四厘米,以下每块递减二厘米,最小的一块每边长约二厘米。另有用象牙制成一小方块,四角缺刻,缺刻四边的长度分别是上面所举最小一块边长的四分之一、二分之一、四分之三和八分之一。

使用时,左手拿牵星板一端中心,手臂伸直眼看星空,让牵星板面与海平面垂直,由此可观测星体离海平面的高度。

图片来源网络

早在西汉时期,古人就已经采用通过观测日月星辰测定方位和船舶航行的位置。《准南子·齐俗训》中说:“夫乘舟而惑者,不知东西,见斗、极则悟矣。”

在明代之前,古人多是以北斗星来定方位的,到明代时“过洋牵星术”常用的星座还囊括了北辰星、织女星、布司星、水平星、北斗星、华盖星、灯笼骨星等。

当然,郑和船队之所以能顺利远航,不仅仅只用牵星术这么简单。

还与灵活的将“牵星术”与指南针结合应用有关,他们白天用罗盘导航,晚上则通过观测夜空中的星星来确定船队的地理纬度,这样做有效提高了测定船位和航向的精确度。

郑和所采用的这种“牵星术”与指南针相结合的航海技术,现在称之为“地文航海技术”。这项技术,代表了那个时代天文导航的世界先进水平。地文航海技术,是以海洋科学知识和航海图为依据,运用了航海罗盘、计程仪、测深仪等航海仪器,按照海图、针路簿记载来保证船舶的航行路线。

航行时确定航行的线路,叫作针路。罗盘的误差,不超过2.5度。

图片来源网络

并且当时船队的天文导航是由专人负责的,被称作阴阳官和阴阳生。《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里写着,郑和船队里有“观星斗阴阳官十员”,又说“每一号船上面,有三层天盘,每一层天盘里面摆着二十四名官军,日上看风看云,夜来观星观斗”。

虽是小说里的描述,也侧面反映了当时郑和船队航海术的实际情况。

历史上,郑和一共七次下西洋,最远到达了非洲东海岸,每次往返都有“牵星为记”。

也意味着郑和船队每远洋一次,绘制的地图就更有利于下次的远航。因此,郑和下西洋在航海技术方面的最大成就是《郑和航海图》的编成。

明代军事百科全书《武备志》中就有详细的《郑和航海图》,其中包括4幅通过星辰方位和高度来确定航海方位的“过洋牵星图”。

主要用于两条航线:一是从苏门答腊横渡孟加拉湾到锡兰(今斯里兰卡)航线,二是从锡兰横渡阿拉伯海到波斯湾航线。

《郑和航海图》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航海图集。

图片来源网络

该图与同时期西方最有代表性的波特兰海图相比,《郑和航海图》制图的范围广,内容丰富,虽然数学精度较其低,但实用性胜过波特兰海图。

海图中记载了530多个地名,其中外域地名有300个,最远的东非海岸有16个。标出了城市、岛屿、航海标志、滩、礁、山脉和航路等。

明朝天文航海典籍《顺风相送》的序言中陈述:“永乐元年奉差前往西洋等国开诏,累次较正针路, 牵星图样, 海屿水势山形图画一本, 山为微小簿, 务要选取能谙针浅深更筹, 能观牵星山屿 , 探打水色浅深之人在船 ”。

由此可见,正是“过洋牵星术”这项黑科技让郑和船队有跨海越洋的能力,从而开创了人类航海史上的伟大创举,拉开了大航海时代的序幕。

2 阅读:103
评论列表
  • 2023-03-20 23:34

    千星罗盘然后沿着海岸线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