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东省,疫情报告引发了人们的关注,新增登革热病例达2029例。
眼看着这么多的人都被感染,政府部门也逐渐加大对预防措施的科普。在这场看不见的战斗中,登革热以其难以察觉的传播方式悄然来袭。
不见面也会传染,究竟是怎样的机制在背后运作?
登革热实际上由登革病毒引起的这种急性虫媒传染病,这种病并不罕见,也并非近些年才出现,实际上这种病毒已经困扰人类两个多世纪,主要依赖于白纹伊蚊来作为主要的传播途径。
每当温暖潮湿的夏秋季节来临,这种蚊子便会迅速繁殖,成为疾病传播的“幕后黑手”。
虽然广东目前还没有报告死亡病例,但由于这种病毒传播性强,且时间较短,对人体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不得不防。
为了更好地了解登革热,我们必须先了解其传播机制。感染者在发病前一天至发病后五天都有传染性,但在此之前的病毒潜伏期可能长达14天。
白纹伊蚊叮咬了感染者后,病毒会在蚊子体内迅速复制,然后继续进入传播的循环。这意味着,即使不见面,也可能因为蚊子的叮咬而患上这种疾病。
这样的传播方式,让人们不得不重视周围的环境,尤其是在室外,应该做好防护工作,保护自己的健康安全是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
登革热的临床表现通常包括高烧、剧烈头痛、关节痛和肌肉酸痛等症状,尤其是高烧可能在短短几小时内飙升到39°C以上,这种病带来的病痛比较折磨人,虽然不至于立马引起生死安危的大问题,但一旦传染了,病患会非常难受。
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可能还会出现皮疹和出血的症状,很多人因为不了解这种疾病而延误病情,导致病症加重。如果有出现,莫名发热或者其他不舒服的症状,应该及时到就近的正规医院去治疗。
在当前的疫情中,各地疾控部门已纷纷发出警示,表示个人防护很重要。灭蚊行动成为了关键。清理家中积水、安装纱窗、使用驱蚊喷雾等措施都可以有效减少蚊虫滋生。
同时,要注意个人卫生,做到脏东西不入口,勤洗手,不去蚊虫较多的地方,减少被感染的风险。
在外出时,穿长袖衣物、长裤,尽量避免暴露在蚊虫出没的环境中,可以说是每个人都应采取的防护措施。
另外,如果有在室内养植物的也要注意蚊虫在植物旁聚集,及时消灭蚊虫是防护的关键。
尽管登革热的流行具有一定的季节性,但随着气温的下降,蚊子的活动也会逐渐减少,不过这并不意味着疫情会就此结束。
病毒学家们警告,尽管短期内大规模流行的概率较小,局部爆发仍是可能的。因此,公众对登革热的认知和警觉性亟需提升。在这个过程中,科学的知识传播显得尤为重要,让每个人都能意识到预防的必要性。
值得注意的是,登革热并不只有一种病毒,而是有四种不同的血清型。这意味着,感染一种型别并且治愈后,可能还会有二次感染的风险,这就要求每个人都做好防护措施,避免被感染。
这样的“抗体增强效应”让病毒在人体内的攻击更加狡猾。即使曾经感染过登革热的人,仍需谨慎对待这场疾病,避免因为对疾病的误解而放松警惕。
在全球范围内,登革热的流行态势同样不容忽视。从巴西到菲律宾,各国都在与这场疫情作斗争。
巴西的确诊病例已突破650万,死亡人数超过5000,这些数字令人不安。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各国的公共卫生部门也在不断加强应对措施,积极研发疫苗和治疗药物,希望能尽快找到有效的防治方案。
医学界正加大对登革热治疗药物的研发投入,科学的研究为未来带来希望。与此同时,社会各界也应共同努力,提高公众对登革热的认知,形成良好的防控氛围。
面对这场无声的疫情,我们需要时刻保持警惕,主动采取措施,保护自己的健康。只有全社会共同参与,才能有效遏制这场看不见的传染病。
参考资料:
7天新增2029例!疾控专家:可入侵大脑,会二次感染——光明网2024-10-31 09:32
提醒!预防登革热,要做好这7点→——2024-10-29 18:03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