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等关税落地后,美方对华摊牌,可以对中国降税,但有一个条件

历史迷小贺说 2025-04-13 01:27:50
前言:

2025年4月,美国一纸“对等关税”令砸向全球,中国商品首当其冲被加征34%关税,叠加此前税率后整体飙升至54%。

这意味着,一双中国制造的鞋子进入美国市场,价格几乎翻倍;一台中国生产的电动汽车,成本直逼豪华品牌。

但更值得玩味的是,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随后抛出一句“软话”:“只要中国停止生产芬太尼前体,关税可降20%。”

看似让步,实则暗藏玄机。

这场关税战,既是经济博弈,更是政治角力——美国试图用“关税大棒”逼中国低头,而中国的回应将决定未来全球贸易规则的走向。

“小学数学式”关税:美国霸权的新衣

美国此次关税的核心逻辑,被白宫称为“公平公式”:用贸易逆差除以对方对美出口额,再折半取绝对值。例如,印尼对美贸易逆差179亿美元,除以印尼对美出口额280亿美元,得出64%的税率,折半后定为32%。

这种算法让经济学家哭笑不得——按此逻辑,若某国对美出口1美元却逆差100美元,税率将高达5000%。《纽约客》嘲讽:“这就像用体重除以身高来算智商,纯粹是数字游戏。”

更荒诞的是“精准打击”清单:日本汽车零件被加征24%,泰国橡胶制品税率42%,连无人居住的赫德岛和麦克唐纳群岛(因偶尔有科考船停靠)也被征收10%关税。

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的“小学数学团队”甚至闹出乌龙——将加拿大对美出口的枫糖浆误算为“战略物资”,一度标出50%税率,后因加拿大总理特鲁多怒斥“连糖浆都怕?”而紧急下调至25%。

对华“特供”条款:芬太尼背后的算计

美国对中国的“特殊照顾”远不止关税数字。

2025年4月3日,卢特尼克在华盛顿智库演讲时抛出“降税条件”:若中国全面停止生产芬太尼前体化学品,对华关税可降低20%。

此言一出,舆论哗然。

要知道,中国早在2019年就将芬太尼类物质全品种纳入管制,2023年更联合墨西哥、哥伦比亚开展跨国缉毒行动,缴获量占全球80%。

美国缉毒署(DEA)内部报告显示,2024年流入美国的芬太尼中,90%由墨西哥贩毒集团从印度走私原料加工而成。

美方此时翻旧账,实为“无中生牌”——既想转移国内禁毒不力的矛盾,又企图用关税杠杆撬开中国市场。

更深层的意图,则是借芬太尼话题将中国塑造成“全球公敌”,为后续科技战、金融战铺路。

例如,美国财政部2025年新规明确:任何使用中国云计算服务的企业,若涉及芬太尼供应链,将自动进入制裁名单。

这种“长臂管辖”,实则是打压中国科技企业的连环计。

全球“去美化”加速:盟友反目,巨头逃离​

美国的“关税大棒”迅速引发反弹:

​​加拿大:对美国汽车加征25%报复性关税,暂停美加输油管道项目。

​​法国:总统马克龙号召欧盟企业“减少对美元依赖”,巴黎股市人民币结算业务量单日暴涨300%。

​​日本:首相石破茂罕见打破“日美同盟”默契,公开指责美国“破坏自由贸易”,并加速推进中日韩自贸区谈判。

​​泰国:曼谷街头出现“不当美国小弟”示威,政府宣布将价值220亿美元的高铁项目从美国通用电气转交中国中车。

企业层面,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紧急调整供应链,将30%的零部件采购转向东南亚;苹果CEO库克在北京密会比亚迪、宁德时代,商讨“非美产业链”方案。

甚至连美国农民都加入抗议——爱荷华州大豆协会数据显示,因中国转向巴西采购,当地仓库积压量创70年新高,价格暴跌40%。

中国的破局之道:关税战背后的“三张牌”​​

面对美国攻势,中国打出一套组合拳:

1. 关税反制“快准稳”

2025年4月5日,中国商务部宣布对自美进口的液化天然气、大豆、波音飞机零件加征对等关税,其中大豆税率从30%提至54%。

看似强硬,实则精准——美国路易斯安那州天然气出口商股价当日暴跌12%,波音被迫推迟787客机交付计划。

中国驻美大使馆更巧妙释放信号:“愿扩大采购美国农产品,但需美方拿出诚意。”

2. 科技突围“换赛道”​

华为联合比亚迪推出全球首款“去美化”电动汽车,芯片采用中芯国际3纳米工艺,操作系统搭载鸿蒙4.0。

与此同时,中国商务部启动“光伏下乡”计划,用过剩产能反哺农村市场,抵消欧美“双反”冲击。

3. 多边合作“筑高墙”​

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成员国2025年峰会达成新共识:建立本币结算基金,减少美元依赖。

中欧班列新增“数字丝绸之路”专线,义乌小商品城通过区块链技术与米兰、杜伊斯堡实现实时订单对接。

更关键的是,中国与沙特签署人民币结算石油协议,首单500万桶交易直接绕过美元体系。

历史的十字路口:霸权终将让位于规则

美国关税战的本质,是霸权焦虑下的“最后疯狂”。

2025年第一季度,美元在全球外汇储备中的份额降至48%(2020年为62%),而人民币升至12%。

美联储激进加息导致美债收益率倒挂,硅谷银行、富国银行接连暴雷,白宫却要求中国增持美债“救市”。

这种既要打压中国、又指望中国接盘的逻辑,注定难以持续。

正如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所言:“21世纪的国际贸易,不是比谁的大棒粗,而是比谁的规则优。”

当美国还在用“关税计算器”玩数字游戏时,中国已携手135国推进《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用“软规则”重塑贸易体系。

这场博弈的结局早已注定——单极霸权终将落幕,多极合作才是未来。

参考资料:(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2025年关税公告、中国商务部《关于对原产于美国的部分商品加征关税的公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全球外汇储备货币构成报告》、路透社:《特斯拉上海工厂供应链调整计划》、日本经济新闻:《中日韩自贸区谈判进展》、英国《经济学人》:《全球贸易体系重构中的两大阵营》、沙特国家石油公司(Aramco)人民币结算石油协议)

0 阅读:0

历史迷小贺说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