裤头姐后续:删除维权视频,承认顺走购物车,胖东来追究侵权责任

八卦说说说 2025-02-15 14:10:37

一场由一条红色内裤引发的舆论风暴,将中国零售业的标杆企业胖东来推上风口浪尖。从顾客过敏维权到百万粉丝博主人设崩塌,再到企业以法律武器捍卫声誉,这场看似普通的消费纠纷,折射出网络时代消费者权益、企业责任与舆论监督的复杂博弈。

2025年农历除夕,拥有百万粉丝的女博主“两个小段”(下称小段)收到朋友在胖东来购买的红色内裤作为本命年礼物。初次清洗时,内裤严重掉色,水盆呈现“红汤”,但小段仍选择穿着。次日(大年初一),其隐私部位出现密集红疹并伴随剧烈瘙痒,就医后被诊断为接触性皮炎。因春节期间胖东来暂停营业,小段于正月初五联系售后,却遭遇工作人员推诿:员工先称“深色内裤掉色正常”,后又质疑其“用热水洗涤导致”,甚至提出“退款+送保温杯”的解决方案。矛盾升级后,陪同就医的商场人员态度敷衍,质疑其检查项目费用过高,最终竟塞给博主500元试图私了。

事件经小段曝光后迅速发酵,相关视频播放量破亿,网友形成两大阵营:一方认为胖东来“店大欺客”,服务神话破灭;另一方则质疑博主“碰瓷引流”,利用敏感体质制造事端。

面对舆论压力,胖东来在48小时内启动三级响应机制:

1. 产品溯源与检测

立即下架涉事品牌“富妮来”全系列产品,联合三家权威机构进行检测。结果显示,该内裤色牢度、甲醛含量等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过敏原检测未发现异常。

2. 内部追责与整改

因客诉处理失当,免职涉事门店值班课长、客诉主管等5人,连带处分店长等管理层;同时启动全品类内衣质量复查,建立“品控部门驻厂监督”制度。

3. 争议性赔偿方案

依据《胖东来客诉处理标准》,向顾客发放500元“投诉奖”并承担医疗费用,但撤回此前提出的精神补偿,转而以“涉嫌侵犯名誉权”为由启动法律程序,索赔金额不低于100万元。

随着事件深入,更多细节浮出水面:  

体质争议:网友发现小段过往视频多次提及过敏史,其荨麻疹病史可能加剧皮肤反应;

行为疑点:维权过程中,小段被曝未经检测便公开宣称“产品不合格”,导致其他零售商集体下架该品牌,直接造成供应商损失;

动机质疑:其被指利用事件为小号引流,且在曝光后删除部分争议视频,承认曾“误拿商场购物车”等行为,进一步削弱公众信任。

法律专家指出,即便消费者真实受损,未经司法鉴定便公开定责可能构成名誉侵权。胖东来法务团队正是抓住这一点,以“商品合格证明”为盾,将舆论战转化为法律战。

1. 服务神话的脆弱性

胖东来以“顾客至上”闻名,但此次事件暴露其基层员工培训短板:机械执行流程(如“500元投诉奖”)、缺乏共情能力(如质疑检查项目),反而放大了危机。

2. 舆论场的话语权争夺

企业越是依赖“口碑营销”,越容易成为流量猎物。此次事件中,胖东来通过53页技术报告、检测数据可视化呈现,成功将讨论焦点从“服务态度”转向“事实核查”,重塑理性对话空间。

3. 法律维权的示范意义

区别于传统企业的“息事宁人”,胖东来坚持“合规即免责”原则,既避免了“花钱买平安”的恶性循环,也为行业树立了依法应对职业维权的新范式。

这场闹剧的本质,是消费者权益保护与网络暴力的模糊地带之争。当“维权”异化为流量工具,当企业“过错推定”成为舆论惯性,社会需要更健全的机制:  

建立第三方快速鉴定通道,避免“按闹分配”;

规范自媒体维权内容,要求发布者承担举证责任;

完善企业危机响应体系,用透明化操作对冲情绪化传播。

胖东来的案例证明:在信息过载的时代,唯有事实与法律,才是平息纷争的最终锚点。

0 阅读: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