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个老油条,那么你很容易就能从他们的眼中看到纯真。他们真的很容易看懂,你能感觉到他接过你请的饮料时是忐忑害羞的,能感觉到他把事情搞砸的时候脸上写满“天塌了”,能感觉到你帮他怼人的时候恨不得当场给你磕一个,他们看似成年,但没被毒打过,还很单纯,很难不下意识把他们当小孩。
————————————
其实只要记住,绝大多数社会上愿意和你多聊几句的中年人。
他愿意和你聊,基本就三点。
一图财,二图色,三图装 逼。
你就比大多数大学生成熟了。
————————————
你养过猫么?
家养的猫有一种状态,叫做幼态延续。就是会把幼猫时期的行为,一直保持到成年期。
这种情况,仅在家猫身上出现。
它会踩奶,会蹭人,会求抱,会夹着嗓子撒娇。
你在成年的野猫身上看不到这些行为,这是仅有幼猫才会有的,当它们长大,离开母亲独自生活后,这些行为就消失了。
而家猫,似乎一直没有长大。
因为它从来不需要面对生活的压力,一直有个大大猫在照顾它,所以它一直快乐的当自己的小猫。哪怕它已经10岁了,是老猫了,也还是会做小猫的样子。
大学生也是这样的。他们年龄到了,也成年了。可绝大部分大学生是没有经历过社会的压力的。他们不需要考虑自己赚多少钱够活,不需要为了生计奔波,不需要为了五斗米折腰,不需要在自己明明没错的情况下赔笑。
大多数大学生生活中遇到的最大的麻烦,就是考试挂科了,甚至通知家长了。在成年人看来实在是一件小事,对大学生就是天塌了。
所以他们的行为处事,他们的逻辑,都跟高中乃至初中生没什么区别。
他们身上有一些共性的,社会人已经很少见的东西。比如童真,比如热血。
所以我们把他们当小孩。
一般这种东西,会在步入社会3到5年内消失掉。这时候的他们,回看自己的大学生涯,大概也会说一句,真的是个孩子吧。
————————————
小学生自称本尊,
初中生自称朕,
高中生自称爷,
大学生自称宝宝,
毕业后自称鼠鼠。
越活越倒退了属于是,再过几年估计得自称草履虫。
————————————
太单纯了,贼拉好骗。
想想自己找的第一份工作。
那待遇,那工作环境,那工作热情。。。
我恨不得穿越回去扇自己两巴掌。
————————————
好多脆皮大学生,总是有“只要你别影响到我,随便你怎么抽象”和“我再怎么抽象,也不能影响到别人”的卑微心态;
而很多炫耀受过社会毒打的人,则有“只要你跟周围人不一样,就需要被改造”和“不论我多么失败,总有影响和教育你的资格”的恶俗心态。
我高考分下来后,邻居大叔兴冲冲跑来,说要教我填志愿。
我掰着指头算了算他大致的出生年月,然后露出奇怪的表情。
暂且不说他有没有读过大学,就算参加过高考那也是三四十年前的事情了,那时候连tm985211工程都还没设立。
更离谱的是,居然很多人都认为这就是理所当然的!
我小姨反复提醒我,这叔叔社会阅历不知道比你丰富多少倍,千万要好好珍惜。
天老爷,这啷个遭得住哟,我读高中每周回家,这大叔要么在逗狗要么在看故事会。
硬要说他有社会阅历,我估计八成都是从故事会的都市传说里来的。
你让我信他的建议,我还不如去找学校里那堆教报志愿的小广告,人家谋财但不害命好吧。
但实在拗不过这位的热情,听了好几天他“学土木,做工程年入百万”、“学机械,当航母总设计师”的过来人肺腑之言,
以及“我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饭还多,长辈总不会害你”的温和劝告。
有天他拿着志愿填报手册,给我勾画他觉得好的土木学校,说21世纪是土木的世纪。
仍觉得不够,跑去问我妈我志愿填报网站的账号密码,要送佛送到西。
我惊呆了,一句话没说,跑去网吧填好了志愿,过了填报时间点才回家,换来的是回家后“无组织无纪律”、“目无尊长”的批评。
真行!
为什么他们觉得可以随意说教你,可以随便教导你?
因为他们有叙述特权。
我以前听课有一种很奇怪的感觉,就是一道题里,不管什么选项,讲题的人都可以圆过去。
有一次我特地试验了一下,拿了道题去问语文老师。
那道题标准答案是A,但是我告诉任课老师,“这题答案说选D,我想问为啥不选A呀”?
然后他用好几个角度证明,A显然是错的,D可以从3个知识点来分析,怎么样都是对的。
不过当时我的情商很低,我直接跟他说了真相,他面不改色地告诉我,这不重要,你要学的是分析方法。
学会了吗?快回教室细细感悟一下吧。
从那以后,我就不相信任何单方面的上课式说教,如果只有单方面的传输,而没有讨论和质疑,那结果就毫无价值。
你不敢开麦和我对线,我就不信你说的话。
这些人不是来讨论的,他是来传播观点的,你在这个过程中没有讨论和反驳的权力。
你要做的只是屈服和改变自己,你不懂是因为你不真诚,反正就是你错。
知识传播应该以讨论的方式来进行。
你要做一件事,应该是你觉得做这件事有价值、有意义,而不是你的父母或者老师觉得有意义。
别人尊重你,是你尊重自己的必然结果,别人爱你也是你爱自己的结果,如果你自己都不爱自己,我很难相信别人会爱你。
你完全按照别人的想法来活,那你这辈子的上限就是别人。
我很喜欢的一句话是,“物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也就是说,别人怎么想是别人的事,跟你没关系。
————————————
等你你三四十岁的时候再接触大学生,你就明白为什么还得把他们当成小孩子看了。
总结起来他们的特点就是,容易被带跑偏,潜规则知道的少。
先说容易被带跑偏。举个例子,你去随便找一个皮包公司的老总,在学校里上一节的课,比如他的观点是学生时代学习没有用,每节课都不逃和每节课都逃没区别,得去锻炼所谓的能力等等。你放心,一定会有学生对此深信不疑并付出实践。也许等他勒令退学的时候他才会醒悟,但那会儿也许他还对此深信不疑,觉得自己跟马斯克扎克伯格等人退学是一回事。
大学期间能否得到正确有效的引导对学生来说非常关键,因为这些学生对错分不清,但对能提供情绪价值的话却深信不疑。
说实话,缅北的骗子吃亏就吃亏在一是普通话不标准,二是说话说不到大学生心坎。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再说潜规则知道的少。
举个例子,大学生打架之后都去找辅导员讨公道,但成年人打架之后都直接去派出所报案验伤。如果你在校园里收到了欺凌,最好的办法就是直接打110要求验伤,到哪都说自己腰疼耳鸣。校园里到处都是摄像头,到时候各种证据齐全,你只要想继续折腾,霸凌的人一定会受到从赔钱到拘留轻重不等的惩罚。
要知道你的辅导员一个人管一两百学生,根本没空听你们的爱恨情仇,遇到了学生受欺负除了和稀泥也没有好的办法,其实也变相助长了霸凌的存在。
说实话,大学生像小孩子一样是好事,因为他们只有认真学习才对得起国家的投入。把他们当小孩子是对他们的保护,我不觉得把这些无聊透顶的规则提前灌输给他们是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