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青团”是什么组织?规模、影响差点比肩国民党,却为何消失了

袁载聊历史 2024-04-01 04:10:16

文案策划、监制:袁载誉;文案:小橙子

“三青团”的全称即“三民主义青年团”,是国民党成立的一个重要政治团体,它是在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推动下,各地爱国青年为开展抗日救亡活动而建立起的团体。

三青团的成立

我们知道,人的意识具有目的性。不管是普通百姓还是政客,其动作发出都有自己的目的,一个政治团体的建立不是儿戏,需要牵扯的东西太多,当时社会的主要领导者为什么要建立这样一个团体呢?

根据学术界前辈多年研究得出的结论,建立三青团的主要原因是为了改造国民党、消除派系斗争。其实在正式建立三青团之前,国民党内部早已经有了建立青年组织的想法,并且至少五次在不同的地方谈及。

第一次是1928年6月4日,在民众训练委员会起草的初步行动计划书中,提及要成立一个全国性的青年组织,以“统一全国青年组织”。但是在这个拟题中,关于“青年组织”的结构、职能等都不清晰,所以只能被搁置一旁。第二次是1929年3月,在国民党三全大会上,成立青年组织的设想再次出现,经过国民党高层讨论终于提出了基本设想,最后建议未被采纳。

第三次是在国民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再次出现建立青年团的提议,提议废除预备党员制度,成立青年团取而代之,招收那些信仰“三民主义”,具有革命热情的13-20岁的青年,但大会最终决定保留原有党章,维持预备党员制度,青年团并未成立。

第四次是在国民党四届三中全会上,孙科等领导人提出了改组国民党的动议,建议建立新的人才库,组织“中国革命少年军”和“三民主义青年团”,但这一建议再次遭到冷落,最后不了了之,被埋没在众多文案中。第五次是1935年国民党五届一中全会上,6名委员请求国民党仿效法西斯意大利和纳粹德国训练青年党员的成功例子,组织“国民党青年团”,他们认为唯有这样才能为国民党带来新生,但此提案仍未被理睬。

虽然国民党一直努力尝试建立青年团体,但它们或者遭到国民党领导完全拒绝,或者遭到轻率处置,都没有获得实质性的成果。直到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之后,成立青年团的设想才得以实现。在关于建立三青团的陈述中,蒋介石提出了主要三个目的:“第一,本团之产生,为求抗战建国之成功……第二,本团之产生,为求国民革命新的力量之集中……第三,本团之产生,为求三民主义之具体实现”。当然,“三青团”经历九年多商议终于建立,不仅有蒋介石等领导人的多方考虑,还有当时不可抗拒的现实环境,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情况下,国民党急需新鲜血液让自身力量强大起来。

简单介绍三青团

1938年4月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通过设立三青团,同年7月9日,三青团在武昌成立,蒋介石任团长,由陈诚﹑陈立夫﹑康泽等三十一人组成中央干事会,陈诚﹑张治中先后任书记长。在国家危难存亡之际应运而生的三青团,它在不同的时期发挥的作用是有所差别的。“自1937年5月酝酿,次年7月9日正式成立,至1947年10月与国民党合并。在其存在的9年间,无论从规模还是影响上来说,都可称为仅次于国民党和共产党的政团。三青团的组织力量渗透到党、政、军各界,对国民党的政治统治产生了重要影响。”

三青团的组成人员都是社会上的有志青年,他们或许信仰三民主义,或者具有极强的爱国主义,蒋介石等人将他们聚集在一起,使人人都信仰三民主义,并且给衰老腐败的国民党增添“复兴力量”,带来新生。在抗日战争全面展开的时候,全国各地兴起蓬勃的爱国救亡运动,青年无疑是主力军。三青团为了笼络青年,让青年有组织地为它所用,在抗日救亡的名义下,开展了一系列活动。例如设立青年馆接待流亡青年;举办夏令营、运动会;建立战地服务队、宣传队慰问前线队员等,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控制参加三青团青年运动。

随着国民党野心的膨胀,三青团的实际存在意义也被暴露出来。在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国民党逐渐奉行限共、防共、反共的政策,三青团的许多组织在特务分子控制下,成了国民党反共的工具。

在国民党的严密控制下,三青团很多成员都被灌输反共思想和封建思想,宣扬“一个主义﹑一个政党﹑一个领袖”,由于青年的三观尚未完全成形,在高度的思想控制之下,经历了“精神训练”“生活训练”后,部分青年开始了对蒋介石的绝对崇拜、愚忠,甚至有的地方三青团组织被复兴社分子操纵,堕落成特务组织,与军统、中统沆瀣一气,设立青年劳动营、关押、迫害爱国进步青年。由于三青团内部不断呈现污浊,领导人又不愿意将其改革,最后于1947年9月国民党六届四中全会暨中央党团联席会议决定实行“党团合并统一”,将三青团并入中国国民党。

三青团背后的司马昭之心

也许在最开始,三青团的成立是充满朝气的,但它的创立就带有国民党的私心,它只是国民党人想实现自己野心的工具罢了,其破灭也是必然。

我们的微信公众号“袁史”,切勿受骗

参考资料:三青团成立之原因 作者:赵颖 刊名:宜宾学院学报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