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人的智慧绝对是领先世界的,至今我们仍为先人的智慧所折服

江山社 2021-10-02 22:24:15

在古代,没有吊车和起重机,古人如何运输重达数百吨的重物呢?

北京故宫始建于公元1406年,据说在最早的建设中明朝总共投入了二十三万名工匠及上百万名民夫,历时十四年建成。可以说,故宫凝聚了当时中国最先进的建筑技术。

在故宫之中,总共有几万块重达数吨的巨石,其中最重的一块就是摆放在保和殿后方的九龙雕,约重三百吨。根据《两宫鼎建记》的记载,这方石雕是民夫于冬天拖运来的,为了拖运这块巨石,工人们采用了浇筑冰道的方式,大幅减小了石雕与地面的摩擦力,顺利地将九龙雕送入皇宫。

尽管这方石雕的运输过程并未见于史料,且缺乏现代科学的论证,北京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的教授李疆却通过查阅五百年前的文献,发现了一个类似的工程:

“公元1557年,有一群民夫用浇筑冰道的办法,将一块重达一百吨的巨石,运入皇宫,整段运输路程长达七十公里。”

由此可见,此前世界机械工程史上有人提出“由于在公元前一千五百年时中国已发明车轮,所以中国并没有以人力在冰面上拖运石头的案例”这一观点并不严谨。

2013年夏天,李疆教授与清华大学研究院陈皓生陪同首次造访中国的外国航空工程教授霍华德参观北京城,在参观故宫的过程中谈起巨石的运输问题。

在这次会晤后,众人查阅相关历史文献,希望能从现代工程学角度分析当时的运输过程,可惜的是当时科学界并未对此进行研究分析。

于是,李疆、陈皓生及霍华德决定对此进行研究。

根据李疆的介绍,明朝时期的工匠已经有了这样的认识,那就是在低速重载的条件下,滚动摩擦的运输方式远不如滑动摩擦安全有效。故此,在运输故宫中的巨石时,民夫采用了浇筑冰面的方式,并在冰面上泼水润滑,大幅减轻拖动巨石的阻力。通过对比发现,这种运输方式比传统的木撬、轮载更加高效安全,且符合北方得天独厚的气候环境。

对此,专家对比了低速重载条件下滑动摩擦及滚动摩擦的系数,验证了滑动运输的可行性。从理论上来讲,冰面比木质表面更加平滑,也更加坚固,承重性更好。李疆等研究人员结合史料进行合理推算,从现代科学的角度,估测运输一块重约一百吨的巨石至少需要三百名工人。由此可见,就算是运送重达三百吨的九龙壁,也不会需要太多人力。

众所周知,远古时期埃及人在修建金字塔时,也曾运输过巨石。不过,相比于处于热带环境下的埃及,北京拥有运输巨石的气候优势,那就是寒冷的冬季。根据史料的记载,使用冰道向皇宫中运输巨石的工程发生于冬至前后,而十五世纪的北京一月的平均气温约为3.7摄氏度。虽然在运输线附近并没有天然的河流,但工人可在运输线上每隔一段距离挖井取水,满足浇筑冰道的需要。

根据巨石运达故宫的距离和时间来计算,专家们得出这样的结论:

“运送一块重达一百吨的巨石,所需要的最低速度为八厘米每秒。”

显然,这样的速度根本不会让冰面与巨石摩擦生热融化的水起到润滑作用。因此,李疆推测当时的工人们在拉动或推动巨石的过程中,会在冰道的前面泼水,起到润滑的作用。通过现代科学的分析可知,在冰面上低速运动的物体所受到的摩擦力远比高速运动的物体大,不过在温度靠近零度时,这一摩擦力会减小。

结合此前统计出的十五世纪北京冬至前后的平均气温,泼在冰面上的水在两分钟之内并不会冻结,因此水完全可以在运输过程中充当润滑剂。当然,古人或许会采取其他方式延缓冻结,例如用温度较高的热水等。

中国科技史研究者李约瑟声称,我国古代并没有出现以数学为基础的科技体系,因此我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是一种经验体系,并不在科学的范畴内。然而,当我们重新审量结合古人智慧的故宫建筑时,仍为先人的智慧所折服。

对此,李疆评价道:

“明朝的冰道运石说明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明朝时期的古人已能进行高水平的低速重载运输。可以说,明朝时期的运输技术领先世界,丝毫不比同时期的航海技术逊色。”

参考资料:

【《周礼·考工记》、《两宫鼎建记》、《北京故宫的建造之谜》】

31 阅读:14666
评论列表
  • 2021-10-11 18:22

    古人智慧不是今天交通发达,快速生活节奏,食品丰富无忧胸大不用脑时代的现代人能比的!古人也可能穷其一生专致于一件事!古人能想到的今人不一定能想出!所以今人胡猜古人怎样运送巨石什么的本身就是建立在今人思维上!古代工程,工匠技木技艺早已失传!现代人猜来猜去本身就说明了现代人的无知!

    贵宾 回复:
    你以为文明只会进步不会倒退 以后的人就一定比我们现在聪明 任何时代都有不世出的聪明人 不是越往后就越聪明
    专治各种吹牛逼 回复:
    为什么要穿越回去?现在不能比较吗?手机电脑航空母舰下水宇宙飞船上天这些哪一种比古代差了
  • 2021-10-12 21:43

    对自己不自信才会拼命鼓吹古代祖宗

    我的自闭丿你无权干涉灬 回复:
    你没有祖宗么,承认祖宗的智慧怎么就不自信了
    站长 回复:
    楼主是个高级黑,傻子一个
  • 2021-10-20 19:43

    最佩服古代人的周易八卦,命理风水,鲁班建筑,驱鬼附[点赞]

  • 2021-10-10 15:40

    [点赞][点赞][点赞]漂亮

  • 2021-10-13 22:47

    汉白玉石是刚好北京房山有产,距离七十公里不算多长。朱元璋主持建造的南京紫禁城才难如登天,北京紫禁城是按照南京紫禁城一比一修建的,连城门和各个殿阁的名字都一样!南京紫禁城也有一块一样的大石壁,也是从北京房山开采的汉白玉石,不过怎么运来的没人知道

  • 2021-10-13 08:25

    古人聪明,但是屈服,没能建立共和,在聪明也是受制度限制,也只是小聪明而已!

    未知数 回复:
    渐进?呵呵!请你接着练级!
    Zy平凡 回复:
    原来你就是那个大聪明啊[点赞][点赞]
  • 2021-10-13 18:01

    强大的中国

  • 2021-10-24 10:56

    感觉不可行,三百吨你在冰面推得动?几下就压碎冰块了啊?怎么动啊?

  • 2021-10-31 11:56

    这几天干活一直在用 墨斗,鲁班发明出来后,一直到今天,干有些活的时候仍然离不开,很多古人发明创造的奇淫技巧都失传了,都是很厉害的

  • 2021-10-13 01:40

    可惜用错地方

  • 2021-10-20 21:11

    有那个教授能解释长城上几吨重的石块是如何运上去的。

  • 2021-10-22 20:49

    故宫几百年鸟不拉屎才是神奇之处一古人智慧

  • 2021-10-24 13:54

    查一下,南方建筑有没有这么重这么大的要运输的物料[100]

  • 2021-10-27 20:49

    明长城现在还在,说明明朝运输建设能力并不差。

  • 2021-10-29 10:21

    中医也是实践体系出来的,所以现在用西方所谓科学来评判,当然不科学[得瑟]

  • 2021-10-12 23:38

    冰面洒盐!

  • 2021-10-12 13:04

    挺好的在循环5000年

  • 2021-10-24 22:11

    不会粘在一起吗?

  • 2021-10-29 00:39

    那么强,宋朝至今小日本怎敢一直侵犯惦记?

  • 2021-10-29 09:39

    还好[得瑟]2021能不能用上电

  • 2021-10-30 18:32

    没有永乐大典全册很多技术都是失传了,可惜啊。

  • 2021-10-31 13:49

    隋文帝十个月修建世界第一大城“大兴城”[点赞][点赞][点赞]一直到明朝还是世界第一大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