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牡丹之三:疑是洛川神女作,千娇万态破朝霞。

醉爱说诗词 2025-04-15 05:32:41

以诗词抚慰心灵,让心灵栖息诗词!

牡丹唐·徐凝何人不爱牡丹花,占断城中好物华。疑是洛川神女作,千娇万态破朝霞。

作者简介:徐凝是唐代诗人,约813年前后在世,浙江睦州分水人。与施肩吾、白居易、元稹友善,方干曾师事之。他的诗风朴实,擅长写绝句,五七言绝句占其诗作的大部分,七绝水平颇高,代表作有《忆扬州》《奉酬元相公上元》等。

创作背景:唐文宗大和五至七年(831 - 833年)间,徐凝曾游洛阳,与白居易等相唱和,这首《牡丹》疑为此间所作。当时唐代人喜爱牡丹,上至贵族下至平民,暮春时节形成出门赏牡丹的习俗。

诗句欣赏: “何人不爱牡丹花,占断城中好物华”:以反问句起笔,强调牡丹人人皆爱,接着“占断城中好物华”,突出牡丹盛开时独占城中美景,享尽春光,尽显其“国色天香”的特质。

“疑是洛川神女作,千娇万态破朝霞”:诗人以虚拟之笔,将牡丹比作传说中的洛川神女,以洛神的美丽来衬托牡丹的仙气神韵。“千娇万态破朝霞”,一个“破”字,将牡丹的形、态、色展现得活灵活现,犹如神女从朝霞中钻出,放射着神奇的灵气。

锤字炼句:徐凝《牡丹》诗中“千娇万态破朝霞”的“破”字用得极为精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生动展现动态美:“破”字赋予了牡丹一种动态感,使读者仿佛看到牡丹在朝霞中绽放,如同一股力量冲破了朝霞的束缚,展现出牡丹盛开时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

2.突出色彩冲击力:将牡丹的艳丽色彩与朝霞相融合,“破”字强调了牡丹色彩的鲜明和强烈,仿佛是它以自身的娇艳打破了朝霞的绚丽,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凸显出牡丹的“国色”之美。

3.赋予诗歌奇幻意境:配合前面将牡丹比作洛川神女,“破”字进一步营造出一种奇幻的意境,使牡丹不仅具有美丽的外表,更带有一种超凡脱俗的神韵,如神女从朝霞中走出,增加了诗歌的浪漫主义色彩。

徐凝的《牡丹》与其他诗人描写牡丹的诗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点,以下是具体分析:

相同点:1.都突出牡丹之美:如徐凝写“千娇万态破朝霞”,将牡丹比作洛川神女,展现其千娇百媚。刘禹锡的“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直接点明牡丹是真正的国色,盛开时轰动京城,突出其高贵美丽。又如李正封的“国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用“国色”“天香”来形容牡丹的色香之美。

2.都蕴含文化寓意:牡丹在唐代文化中象征着富贵、繁荣等。徐凝诗中“占断城中好物华”,暗示牡丹是城中美好事物的代表。皮日休的“落尽残红始吐芳,佳名唤作百花王”,将牡丹称为百花之王,蕴含着对其高贵地位的赞美,也体现了牡丹所代表的繁荣昌盛的文化寓意。

不同点:1.表现手法有别:徐凝的诗多运用比喻,把牡丹比作洛川神女,以神话传说来增添牡丹的神韵。而王维的《红牡丹》“绿艳闲且静,红衣浅复深”,主要通过对牡丹色彩和形态的直接描写,展现其艳丽与娴静。李贺的《牡丹种曲》则用“莲枝未长秦蘅老,走马驮金斸春草”等句,以叙事的方式,从种植牡丹的角度来写,手法独特。

2.情感表达有差异:徐凝的《牡丹》主要表达了对牡丹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以及对其独占春光的惊叹。李商隐的《牡丹》“锦帏初卷卫夫人,绣被犹堆越鄂君”,在赞美牡丹美的同时,还融入了诗人的身世之感和人生感慨,情感更为复杂深沉。

总之,徐凝的《牡丹》与其他诗人描写牡丹的诗在主题和文化寓意上有相通之处,但在表现手法和情感表达上各具特色,共同丰富了中国古代文学中牡丹意象的内涵。

图片来自网络,有侵即删!

0 阅读:1

醉爱说诗词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