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编辑:兔酱漫娱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南开大学曾有这么一个教授,经常以犀利的言辞使人振奋,同时还会引起争议
但在他的课上几乎无人缺席,甚至在学生眼中他却是实力派的演说家,在生命最后的尽头他依旧选择讲台。
早年经历与爱国情怀的萌芽
1958年,艾跃进出生于天津一个充满革命气息的家庭。
他的父亲艾柏,是一位经历过抗日烽火和解放战争洗礼的老革命,曾担任新华社天津分社副社长等职务。
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艾跃进从小就耳濡目染,接受着红色基因的滋养。
父亲的革命经历、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以及对理想信念的坚守,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年幼的艾跃进,在他心中播下了爱国主义的种子。
他将毛主席、周总理等老一辈革命家视为心中的偶像,渴望像他们一样,为国家、为民族做出贡献。
这种强烈的爱国情怀,贯穿了他的一生,成为他不断前进的动力源泉。
近代以来,天津是中国重要的港口城市,也是列强入侵的桥头堡,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屈辱与抗争。
生长在这片土地上,艾跃进对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有着格外深刻的理解。
他明白,落后就要挨打,只有国家强盛,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少年时代的艾跃进,便立志要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高考结束后,艾跃进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南开大学哲学系。
这所百年名校,以其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浓厚的爱国主义传统而闻名。
在这里,艾跃进接受了系统的哲学教育。
他积极参与学校的各项活动,尤其热衷于演讲和辩论。
不断磨练自己的口才和表达能力,为日后成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家奠定了基础。
南开大学军事学科的奠基人
1986年,艾跃进从南开大学毕业后,选择留校工作。
最初,他在校团委工作,这段经历锻炼了他的组织能力和协调能力,也让他更加深入地了解青年学生的思想动态。
在校团委工作期间,艾跃进敏锐地意识到。
在和平年代,国防教育的重要性往往被忽视,而青年学生作为国家的未来,更需要加强国防意识的培养。
于是,他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在南开大学创办军事研究室,并开设军事思想课程。
然而,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艾跃进的想法并不被很多人理解和支持。
一些人认为,南开大学作为一所综合性大学,应该专注于传统的学科建设,不必在军事领域投入太多精力。
此外,军事思想课程本身也比较枯燥,难以吸引学生的兴趣。
面对种种质疑和困难,艾跃进并没有退缩。
他四处奔走,积极争取学校的支持,并自掏腰包一万五千元作为启动资金。
经过不懈的努力,艾跃进最终成功地创办了南开大学军事研究室,并开设了军事思想课程。
这不仅填补了南开大学在军事学科领域的空白,也使南开大学成为全国非军事院校中唯一拥有军事学硕士点的大学。
激情澎湃的演讲与独特的教学风格:
艾跃进的课堂,从来不是枯燥乏味的理论灌输,而是一场场充满激情与思考的思想盛宴。
他善于将复杂的国际形势和军事理论知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出来,并结合历史事件和社会热点进行分析,让学生们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他经常引用名人名言,例如“尊严只在剑锋之上,真理只在大炮射程之内”。
这些精辟的语句,不仅能够激发学生们的爱国热情,也能够让他们对国家安全和国防建设的重要性有更深刻的认识。
除了军事思想课程,艾跃进还开设了口才、礼仪等实用性课程。
他认为,一个优秀的大学生,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社交礼仪。
他鼓励学生们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为将来更好地服务社会做好准备。
与病魔抗争,将生命奉献给教育事业:
2014年,对于艾跃进来说,是一个充满挑战和考验的年份。
他被确诊为胃癌晚期,这个消息如同晴天霹雳,给他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打击。
然而,面对病魔的侵袭,艾跃进并没有屈服,他选择了坚强面对。
并决定将余生的每一分每一秒都奉献给他热爱的教育事业。
他不顾医生和家人的劝阻,坚持带病上课,拖着病体,他依然精神抖擞地站在讲台上。
用他那充满激情的声音,为学生们讲解军事理论知识,分析国际形势,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
他的课堂,依然座无虚席,学生们被他顽强的毅力和对教育事业的执着深深感动。
即使在胃部被切除了四分之三之后,艾跃进依然没有放弃教学。
他拖着虚弱的身体,坚持来到教室,为学生们上课。
他的精神感动了无数人,也激励着学生们更加珍惜学习机会,努力学习,报效祖国。
直到病情恶化,多次在讲台上晕倒,学校才不得不停止了他的授课。
即使躺在病床上,艾跃进依然心系学生,他与学生们保持着联系,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
一些学生来到病房探望他,他依然热情地与他们交流,分享自己的思想和感悟。
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一些被他深深影响的青年学子,来到他的病房,在他面前庄严宣誓,加入中国共产党。
这一幕,让艾跃进倍感欣慰,他觉得自己所付出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那一刻,艾跃进的眼中充满了欣慰和自豪。
他见证了教育带来的成就,也看到了国家民族的未来之光。
艾跃进即便在生命的尽头,依然保持着积极乐观的态度。
他和妻子在病房里提前给彼此过了最后的生日。
艾跃进虽然身体不适,但嘴角却微微上扬,露出了一抹温和的笑意。
妻子付洪知道,今天是丈夫的最后一个生日,她虽然心里很难过,但还是尽力露出点笑容。
这张照片,成为了他们最后的合影,也成为了艾跃进生命最后时刻的珍贵见证。
照片里的艾跃进,面容憔悴,骨瘦如柴,但他的眼神中依然闪烁着坚毅的光芒。
2016年4月21日22时18分,艾跃进教授因病抢救无效,在天津逝世,享年58岁。
噩耗传来,很多人自发地怀念这位杰出的爱国教育家。
他的学生、他的同事、他的朋友,以及所有被他精神所感动的人们,都沉浸在深深的悲痛之中。
艾跃进的生命虽短,却极为耀眼,就像夜空中划过的一颗流星,留下一道灿烂的光芒。
他用生命展示了什么叫做深沉的爱国情怀,什么是真正的教育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