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原新城看昌平,解码首都发展新增长极的“竞速”之道

尺度商业 2025-02-20 13:50:58

提到北京市昌平区,你能想到什么?相信不少人脑海中会浮现出明十三陵、居庸关、蟒山国家森林公园等著名景点。

除了文化厚重,风光秀丽,昌平区在教育、科技、人才资源优势也极为突出,这里入驻了41所高校,40个全国重点实验室、210个工程技术中心,汇聚了4.8万余名科研人员,形成了医药健康、先进能源、先进制造三大千亿级产业集群。

凭借高科技产业的高度集聚,昌平区已然成为北京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2024年,昌平区GDP增长6.6%,增速位居全市首位,总量突破1800亿元。

作为首都发展新增长极的昌平区,正在“竞速”平原新城建设。

当前,昌平区在全市率先出台平原新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明确了2030年GDP较2020年翻一番等具有挑战性的指标,努力打造科教引领、宜业宜居的国际一流现代化新城。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批复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平原新城指顺义、大兴、亦庄、昌平、房山的新城及地区,是首都面向区域协同发展的重要战略门户,是承接中心城区适宜功能、服务保障首都功能的重点地区,是构建现代化首都都市圈的重要一环。

其中,昌平区重点建设科技创新活力区、产教融合未来新城。

近日,尺度商业从“深入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 推动平原新城高质量发展”主题调研中采访了解到,昌平区围绕产业向新、科技创新、城市焕新三大主题科学规划,展现出平原新城高质量建设的生动图景。

从大豆油“进阶”橄榄油,看昌平产业向新

橄榄油是“植物油的皇后”,其油酸含量高达75%,油酸号称“血管清道夫”,因此,橄榄油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我国橄榄油主要依靠进口,价格远高于一般食用油,甚至有“液体黄金”之称。

在昌平区未来科学城,齐禾生科实验室里基因编辑技术让大豆油“进阶”橄榄油。北京齐禾生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CEO张蓓介绍,“通过改变大豆的基因,大豆油中的高油酸含量可以从最初的不足20%提升至80%。”

张蓓还介绍,基因编辑技术的应用范畴并不局限于大豆领域,在其他农业种子方面同样成果斐然。比如,利用基因编辑改变小麦的一处遗传基因,就能实现几乎百分百抗白粉病的性状。

在昌平区平原新城实施方案中,齐禾生科所聚焦的合成生物制造产业是昌平区前瞻布局的重点未来产业之一。

目前,昌平区已聚集80余家合成生物制造企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19个,总投资金额超过35亿元,已初步形成集群。2024年10月,昌平区获评北京市未来产业育新基地,将建设成为北京市合成生物制造产业名片。

根据规划,昌平区将结合全市规划布局和全区创新资源禀赋优势,在未来信息、未来生命、未来制造等领域细分方向培育未来产业。

除了合成生物制造产业,机器人产业也是昌平区未来重点发展的产业赛道,昌平区将建设面积达30万平米的机器人产业园,打造北京北部机器人产研结合示范区。

随着未来产业的加速建设,昌平区的产业体系正持续迈向更加完善的发展阶段。

目前,昌平区已形成“3+2”的高精尖产业格局。3个主导产业(先进能源、医药健康、先进智造)和2个现代服务业(科技服务、科创金融)加速发展。

在昌平区未来科学城,国家能源集团北京低碳清洁能源研究院聚焦低碳清洁能源技术研发,已取得一批有影响力的原创性科技成果,如自主开发的新型高性能铁基费托合成催化剂,应用在国家能源集团宁夏煤业和山西潞安化工集团,已累计创造经济效益超50亿元。

北京低碳清洁能源研究院院长助理、成果转化公司总经理王宏飞介绍,近年来,通过专利作价入股等方式,该院已转化孵化科技企业5家,设立孵化器公司,引入种子基金,加速氢能、新型储能、先进环保材料等技术孵化,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

科技创新:创业人才“拎包入住”

产业创新的根基在于科技创新。而科技创新的持续推进,离不开优质的创业生态。在平原新城的实施方案中,昌平区将聚焦创新生态的优化,夯实创新根基。

在昌平区生命科学园北京飞镖国际创新平台的孵化器内,睿愈生物的研究人员正在实验室开展RNA编辑器的优化与筛选,为一款针对神经系统罕见病的新药研发努力。这款原研新药将进入动物药效及预毒理试验阶段,预计年底将开展临床研究试验。

两年前,睿愈生物只有2个人,如今发展为一个10多人的专业创业团队。睿愈生物团队的壮大以及技术的不断突破,离不开孵化器提供的一系列硬件设施的支撑。

睿愈生物运营负责人表示,“我们当时比选了很多孵化器,看到飞镖加速器内的实验室、办公室以及运营能力都很好,大大节省了初创企业的成本和时间,而且离北大又很近,所以选择落户这里。”

飞镖加速器是昌平区近年来引进的国际顶级高端创新项目加速平台,平台搭建了共享实验室、研发平台以及通用化管理服务,将重资产的生物医药研发投入变成轻资产的运营模式。

该平台高管表示,“科学家只需要带着创意想法来,就能实现从试验、验证到成果落地转化的全过程。即驻即研发,从而让科学家创业变得更加‘轻盈’。”

优化创新生态,系统布局高能级专业孵化器、概念验证和中试平台,让创新更轻盈,助力高科技人才“拎包入住”,这是昌平区为产业发展提供的创新土壤。

按照规划,在优化创新生态方面,昌平区还将提速生命园三期、沙河高教园四期开发建设,构建“投资+临床+孵化+园区”四位一体生态圈,出台优化营商环境政策,为企业提供绿色低碳应用场景。

为了进一步促进科技创新,昌平区还在打造创新策源地以及推动成果转化方面制定了详细规划。例如,以昌平实验室以及央企研究院、在昌高校全国重点实验室为支撑,打造国家重点实验室创新集群,促进央企、民企和高校协同创新,实现更多原始创新突破和成果转化。

城市焕新:活力宜居“科学城”

在推进产业向新和科技创新的同时,昌平区积极致力于城市焕新,全力打造宜居宜业的现代化城市。

南口是昌平区的老牌工业重镇,北京保温瓶工业公司、北京平板玻璃集团公司、北京市汽车钢圈总厂3个老旧厂区坐落于此。2023年,昌平区采取以城市更新方式,利用老旧厂区的存量空间,建设成清华南口全国重点实验室基地。

北京市昌平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彭仲宇介绍,下一步,清华大学的相关实验设备将陆续安装投用,科研人员等陆续入驻,预计下半年将开展科研试验。2025年,清华南口国重基地还将完成5个全国重点实验室,以及北区食堂、科研综合楼、学生公寓等配套工程。

在昌平区,老旧厂房重焕生机的案例还有很多。比如,昌平区沙河镇上世纪80年代北京二毛纺织集团沙河毛条厂的制条车间,如今已变身为全国规模最大的托育园 —— 北科婴幼学苑。

从北科婴幼学苑梧桐树造型的大门进来,映入眼帘的是环形的户外活动空间,室内空间主基调为白色,加上8.5米的挑高,室内阳光极为充足,孩子们在室内嬉戏玩耍。据该机构负责人介绍,北科婴幼学苑入选了第三届“北京城市更新最佳实践”项目。

老旧厂区改造只是昌平区城市焕新的一个缩影。按照平原新城建设规划,在城市开发建设、城市更新和治理中,昌平区将突出“科学+城”理念,科学布局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加快提升宜业宜居水平。

在公共服务配套方面,昌平区在完善养老托育服务的同时,还将扩大优质教育供给以及优化医疗卫生资源布局,比如导入北师大、清华、北大基础教育项目,投用清华大学附中、北师大未来实验学校等优质学校,落地北医三院等高水平医院。加快高品质商业、文化、体育资源布局,投用保利未来大都汇、华润未来城市、山姆会员店等项目。

在基础设施提升方面,昌平区将按照产城融合、站城一体的思路,沿轨道交通布局居住和产业空间,2025年将新开工地铁19号线二期、市郊铁路东北环线两个项目,同步推进R6线一期建设,谋划沿北清路轨道交通线路等轨道项目,建成霍营综合交通枢纽、新龙泽等轨道微中心,推进北清路、安立路快速化改造等道路项目。

昌盛平安地,活力宜居城。昌平区紧扣科技创新、产业向新、城市焕新的发展方向,描绘出平原新城建设的宏伟蓝图。在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中,昌平区将发挥更具影响力的作用。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