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在一开始,黑被定义为白,白被定义为黑,那么世界会变成什么样?
在碎片化的时代,时长超过两个小时的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在重塑人们的耐心的同时,也创造了各种中国电影乃至世界电影的奇迹。
从故事上说,它的整个剧情的铺展并不复杂,家仇“国恨”、兄弟情深,在升级打怪、剧情反转中得以彰显。
它也似乎不能太过复杂,作为二次元叙事的最大消费者,你不可能让小朋友们在春节假期内还绞尽脑汁去思考哪吒那开挂的人生有什么不同。
但它又确实承载了不一般的意义。
从一开始,哪吒就被定义为魔童,大大的黑眼圈、矮矮的个子、缺了一颗牙的哪吒其貌不扬。与魔对应的则是灵,在外表上,敖丙英俊潇洒、玉树临风,在内在里,他则温润如玉、灵光闪现。
元始天尊则是定义者,因为正是他将天地灵气孕育出的混元珠,提炼为灵珠和魔丸。
而命运似乎充满了戏剧性与戏谑性,在阴差阳错之后,本该灵珠转世的哪吒却成为了魔童。
如果说元始天尊代表了仙界的定义者,那么他的徒弟无量仙翁,这个看上去仙气十足慈眉善目的老人则成为了仙界律令的维护者和最顶层的执法者。
他代表了绝对的正义,以讨伐妖魔鬼怪。正是在他维护的秩序下,魔童哪吒开启了他在仙界升级打怪的考核。第二场考核中,他正面硬刚了申公豹的父亲,但正是对仙界的向往,父亲把申公豹送往了玉虚宫,自己则潜心修炼,在被哪吒击败之后,诚心降服仙界派来的代表,渴望步入正道,“重新做人”。
他不能选择自己出生便是“魔”的命运,这一点与哪吒相似,但对所谓的权威的臣服,是造成他的一家的悲剧命运的引子,也是推动故事发展的重要线索。
全片最大的反转,则是隐藏最深的大boss无量仙翁的恶行被戳穿。正是这个满口仁义道德,看上去仙风道骨的仙界领袖制造了全片最大的恶。
在这一点上,电影贯穿始终的反讽意味尤其明显:看上去,定义正义的一方为了所谓的维护正义,却制造了最大的不正义,他们在把持正义的过程中,以道德权威的大棒消解道德。黑与白由此混沌,魔与灵却由此重生。
对于哪吒甚至是敖丙而言,他们在一连串的变故之后,最大的收获则是“我命由我不由天”的领悟与豪气,前面有路,则走出自己的路,前面无路,则自己开辟一条新路。
说到底,在魔与灵,黑或白之前,是善和恶。你可以定义黑或白,却永远不能改变善与恶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