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角》剧组空降芮城!元代“连三舞台”成荧幕新宠

晓默说剧 2025-03-19 17:50:14
《主角》剧组空降芮城! 元代“连三舞台”成荧幕新宠

在山西芮城县东垆乡东吕村,有一座历经近七百年风雨的元代古戏台——连三舞台。它以独特的“三台连袂”结构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着无数人的目光。近日,张艺谋监制,李少飞执导的电视剧《主角》剧组正是在此取景拍摄,使得这座古戏台再次焕发生机。

连三舞台建于1328年,由蒙古贵族铁木儿·塔海氏为母亲祈福而建。它并非单一戏台,而是由三座戏台连袂而成,总面宽达九间,气势恢宏。中间戏台供奉玉皇大帝,用于祈愿;东台供奉送子观音,用于还愿;西台则用于祭祀关帝,展现了古代“立体式”信仰剧场体系。

这座古戏台不仅形制独特,其建筑细节也令人叹为观止。戏台高1.85米的砖砌方台,混合使用了“接续梁”和“贯通梁”结构,梁架上雕刻着栩栩如生的龙象耍头,彩绘则描绘了八仙庆寿的场景。这些精湛的工艺,展现了元代木构技艺的高超水平,堪称一部元代建筑的“百科全书”。

更令人称奇的是,连三舞台的三座戏台可以同时开演,观众可以穿梭于不同的戏台之间,欣赏不同的剧目,体验多重文化叙事。这种独特的观演方式,与现代的“沉浸式剧场”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让人不禁感叹古人智慧的超前。

电视剧《主角》选择在此取景,并非偶然。该剧改编自陈彦的茅盾文学奖作品,讲述了秦腔名伶忆秦娥的跌宕人生。剧中“破蒙戏”的核心场景正是在连三舞台拍摄,与西安西影风雷年代影视基地的现代场景共同构成了剧集的双重时空轴线。

《主角》剧组的美术指导表示,初见连三舞台时,就被其三台连袂的飞檐彩绘所震撼,仿佛穿越时空,触摸到了元代的建筑密码。而戏台所蕴含的“坚守与传承”的精神内核,也与剧中忆秦娥的人物形象相契合。

在拍摄期间,剧组与当地的蒲剧线腔艺人进行了深入交流,共同探讨传统戏曲的传承与发展。芮城县蒲剧线腔艺术研究所所长苏红喜表示,剧组的专业态度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让他们看到了传统戏曲与现代影视融合的希望。

《主角》的热播,也带动了芮城当地旅游业的发展。许多游客慕名而来,探访连三舞台,感受这座古戏台的独特魅力。芮城文旅局也借此机会,启动了“连三舞台”数字化保护工程,计划利用VR技术还原元代的演剧盛景,并开发互动项目,让游客更深入地了解这座古戏台的历史文化价值。

连三舞台的再次走红,并非仅仅因为一部电视剧的取景,更在于它本身所承载的深厚文化底蕴。它见证了元代的建筑技艺、戏曲文化和社会生活,也见证了中华文明的传承与发展。如今,这座古戏台正以崭新的姿态,继续讲述着它跨越时空的故事。

从蒙古贵族为母亲祈福而建,到如今成为影视剧的取景地,连三舞台经历了数百年的风雨沧桑,却依然屹立不倒。它不仅是一座古建筑,更是一座文化桥梁,连接着过去与现在,连接着传统与现代。

连三舞台的建筑结构和艺术风格,体现了元代多元文化的交融。蒙古族统治者对汉文化的吸收和融合,使得这一时期的建筑艺术呈现出独特的魅力。戏台的彩绘、雕刻等细节,都展现了当时工匠的精湛技艺和审美追求。

如今,连三舞台已经成为芮城县重要的文化遗产和旅游景点。它不仅吸引着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学者和研究者前来探寻其历史文化价值。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连三舞台将会继续焕发光彩,为我们讲述更多精彩的故事。

连三舞台的保护和利用,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如何在保护古建筑原貌的同时,更好地满足现代人的文化需求,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索的课题。相信通过政府、学者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连三舞台将会得到更好的保护和利用,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出更大的贡献。

连三舞台的故事,也是中国古建筑保护和利用的一个缩影。它提醒我们,要珍惜和保护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让它们在新的时代继续焕发生机,为后代留下宝贵的文化财富。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