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的老河口,可不是普通的小城。这地方四省交界、交通便利,是战略高地中的“王者”。可惜日军打得有点“晕头转向”。
空袭不成,正面攻城也被虐得“妈都不认识”。一场巷战,黄磷弹烧得敌军像蚂蚁锅里煮,最终连战车都被反坦克坑活生生坑住,你说,日军有多惨?
1945年3月初的老河口寒意未退,汉水边春寒料峭。然而,这座位于鄂豫陕四省交界的战略要地,注定难以安静。
日军从郑州、洛阳等地调集重兵,以12军为主力,意图直取老河口,目的很明确:摧毁老河口机场,断掉中美联合空军打击他们补给线的“利剑”。
老河口机场已经是日军的眼中钉、肉中刺。要知道,这地方不仅有中国空军,还是飞虎队的大本营。谁控制这里,谁就能在太平洋战场上“发号施令”。
于是,日军一大早派出了“天皇的骄傲”——一群顶尖飞行员,打算把机场夷为平地。不过嘛,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啪啪打脸。
第一次进攻,白天去,白天被追着跑;第二次学聪明了,晚上偷偷摸摸来,结果连夜也被盯上。到第三次,日军干脆在雨雾天出动,派了号称“飞行神话”的高手来玩低空突袭。
结果呢?天气太恶劣,直接“神话”变笑话,飞机坠毁,人都没飞到老河口。总之,空袭计划全军覆没,日军指挥官藤田茂愁得脸都绿了。
眼看空袭不成,日军又摆开了地面战的架势。3月22日日军的先头部队悄然动身,沙河店一带的115师团与骑兵第4旅团组成突击部队,沿途突破西峡口,浩浩荡荡直奔老河口。
到3月26日,日军骑兵第4旅团抵达老河口东竹林桥,准备发动总攻。指挥官内山英太郎打的是速战速决的算盘。
然而,正所谓“算盘打得响,结果天不帮”。老河口城墙之坚、守军之勇,远超他的想象,战斗再一次陷入了胶着。
27日清晨,日军用重炮猛轰老河口北门化城门。炮火落下,尘土飞扬,城墙表面已被削出大片坑洼。大炮掩护下,日军步兵借助民房遮挡,逐步接近城门。
很快,日军在距离城门不到50米的地方架起山炮,这一幕似乎让人觉得“胜利在即”。然而,守军早在城内准备了多层掩体与密集的火力点。
一旦日军突破化城门,他们面临的不是胜利,而是死亡的地狱。日军第一波突击队刚越过城门,一阵猛烈的机枪扫射伴随密集的黄磷弹从四面八方袭来。
被黄磷覆盖的士兵痛苦惨叫,火焰迅速蔓延不少人直接倒在地上成了焦炭。据统计,这一轮反击日军损失数百人。气急败坏的内山英太郎命令部队重新集结,但残酷的巷战才刚刚开始。
巷子里,那条狗谁也喂不活3月31日,日军将主攻方向再次集中于化城门。前几日,化城门已被炮火轰得岌岌可危。为了保住这道关隘,125师副师长陈玲亲自坐镇指挥。
他将全部可用的兵力集中在城墙一带,同时下令在城门背后加固沙袋掩体,并用燃烧弹与黄磷弹构筑最后一道防线。
这一天的战斗自清晨开始。6时15分,日军几十门大炮齐发,炮弹像雨点般砸向化城门周边。土城墙在震天响的爆炸声中被炸开了一道缺口。
紧接着,日军步兵在坦克掩护下,沿着街巷涌向城内。然而,这一次,守军早已埋伏好了一张“天罗地网”。
巷战中,陈玲指挥部队将城内的高楼、屋顶变成“立体战场”。黄磷弹从天而降,落在人群中瞬间燃起烈焰。
那些从城墙缺口冲进来的日军,看到的是一条“黄磷地狱街”。街巷间埋伏的轻机枪与迫击炮交替开火,将敌人牢牢钉在“死亡圈”内。
这场战斗持续到中午,日军未能进一步扩大战果。联队长古泽大佐甚至亲自督战,但他的小队刚接近城墙,便遭到精准狙击。眼见部队士气低落,他气急败坏地烧掉密码本,狼狈地撤回阵地。
下午,老河口的战场上出现了日军的“最后疯狂”。他们从南阳调来第3战车队,以坦克为先锋,再次试图突破北门。
结果,这些精锐战车刚进城,就纷纷栽进守军事先挖好的反坦克坑。这些陷阱隐蔽巧妙,表面覆盖木板伪装成平地,却让每一辆敌军坦克都付出了代价。
天道有轮回,坑谁都别坑自己进入4月,日军对老河口的战斗进入尾声。4月5日,日军试图挖地道攻城,出入口选在城墙背后的民房内。尽管计划周密,却未能逃过百姓的眼睛。
一位名叫刘有福的村民发现异常后,立刻报告守军。守军趁日军不备,用机枪封锁洞口,并放火将地道烧塌。清理时,发现洞内90余名日军已成焦炭。
4月6日,日军集中所有兵力,调来重炮与步兵联合作战,试图对化城门进行最后的攻坚。城墙在炮击中倒塌数段,日军步兵蜂拥而入。
然而,守军在残存的城墙后展开“逐街逐屋”的巷战。一时间,老河口北门化城门附近的街道尸横遍地,城内火光冲天。
在这种绝望的局面下,日军开始玩命冲锋。4月8日,日军师团长杉浦英吉亲自指挥,以坦克、步兵协同作战试图突破。
就在坦克爬上城墙成为火力掩体时,守军用燃烧弹将其点燃。整个战场笼罩在浓烟与火焰之中,最终,城墙一带的战斗进入白热化。即便如此,日军的每一步推进都伴随着沉重代价。
虽然日军最终在4月8日攻占老河口,但他们并未取得战略上的实质性胜利。这场持续14天的战斗,让老河口125师伤亡惨重,同时也让115师团和骑兵第4旅团几乎丧失战斗力。
从3月到4月,这座小城用鲜血书写了一段不屈的历史。老河口保卫战后,日军彻底陷入战略被动,为最终失败埋下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