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希拉里的预言与现实的冲击
2023年,希拉里·克林顿预言:如果特朗普当选,美国民主和乌克兰将“终结”。这并非危言耸听。她长期观察特朗普的政治风格和政策倾向,预见到潜在的风险。
2024年1月,特朗普上任。其执政百日内,一系列举动印证了希拉里的预言:
俄乌战争中的强硬姿态: 与拜登政府对乌克兰的大力支持形成鲜明对比,特朗普主张减少对乌克兰的援助。他试图通过强迫乌克兰签订一项矿产协议(将乌克兰矿产资源开采权交给美国)来换取俄乌和谈。 这非但没有有效解决冲突,反而加剧了俄乌矛盾,损害了美乌关系。
克里米亚问题上的争议性言论: 在获得矿产协议后,特朗普公开声明克里米亚“本就属于”俄罗斯。此举直接挑战了乌克兰的主权完整,激化了冲突。
关税战的失败: 特朗普的关税政策不仅没有带来预期效果,反而招致国际社会的批评,损害了美国的国际形象。
对俄乌冲突的矛盾言论: 在《时代》周刊的访谈中,特朗普前后矛盾地谈论解决俄乌冲突,一会儿声称能快速解决,一会儿又说是开玩笑,显示其缺乏明确的政策方向和承诺。
希拉里的预言部分成真。乌克兰面临更严峻的局势,特朗普的强硬风格和不稳定政策正在损害美国民主制度,引发国内外担忧。
二、特朗普执政中的关键事件与决策
2024年2月: 特朗普与泽连斯基会面,试图通过矿产协议换取俄乌和谈。谈判破裂,泽连斯基拒绝签署协议。
2024年5月: 在修改细节后,泽连斯基被迫签署矿产协议。
2024年6月: 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发布关于克里米亚归属的争议性言论。
2024年4月(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 特朗普在“执政百日”专访中反复提及俄乌战争,言论前后矛盾,承诺和现实严重脱节。
三、多维度分析
政治角度: 特朗普的政策和言论暴露其优先考虑自身利益和政治目标,忽视国际社会普遍关切以及盟友利益。这引发了对美国领导力和国际秩序的担忧。
经济角度: 特朗普的关税战和对乌克兰的施压,都对全球经济和美国自身经济造成负面影响。
国际关系角度: 特朗普对俄乌战争的态度摇摆不定,损害了美国的国际信誉和盟友关系。
国内政治角度: 共和党内部对特朗普权力过大的担忧日益加剧,呼吁国会加强对总统权力的制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