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位广东的读者后台私信,说他祖上曾在光绪时期捐了一个举人,后来做了知府,让御史帮忙查一下具体的资料。人倒是查到了,可与读者提供的信息不一样,他祖上确实做过知府,但是没有捐过举人。
御史之所以把这个问题拿出来单独撰文,是想让诸位对清代的捐纳制度有一个较为客观的认识。换言之就是,有些功名和职务是可以捐的,而有些则是多少钱也买不来的。
按照清代吏部现行则例的记载,清代的捐纳主要分为捐实官、捐虚衔、捐封典、捐出身、捐加记录、捐分发、捐免、捐复八类,下面主要择前四类分别论述之。
捐实官清代首开捐纳是在康熙十四年,当时朝廷财政紧张,康熙帝下令各省富民可以纳赀选授知县,不过当时对捐纳还比较谨慎,最高也仅限于知县,且没有大范围铺开。
康熙三十年陕西旱灾,为赈济灾民朝廷再开捐纳,这一次规模较大,允许监生出身者捐至道员、知府。
雍正五年出台措施,规定捐纳出身者京官中书、行人、评事、博士,外官同知以下,方准捐补。乾隆间,因金川用兵始开武职捐纳,并在此前的基础上,确立了正式的捐纳制度,定文职京官自郎中(含)以下至刑部司狱,外官自道府以下至从九品未入流;武职自参将游击以下至千总把总,这一制度一直到清末基本没有太多的变动。
捐实官者,按照吏部“捐班”进入铨选程序,尽管比正途出身者选官难度大,但还是有很多捐纳出身者被授予实职,尤其是中下级和未入流数量居多。
捐虚衔捐虚衔比捐实官更早,康熙初年就已颁布定例,富民资助军饷者给予八九品顶戴荣身,在职官员如果肯出钱,也可以捐高级的虚衔,乾隆以后捐虚衔被写入户部、吏部现行则例,以法律的形式被固定下来。
捐虚衔自然是不能参加铨选的,固可捐的范围有所扩大,京官文职可以捐到三品,外官可以捐到布政使。同时捐虚衔花的银子也比捐实官少多了。
按道光时期的行情,捐实职道员要13120两,知府要10640两;捐虚衔道员为5240两,知府4256两,基本上可以打到四折。
富商大贾捐虚衔本就不为做官,无非就是提升自己的地位,借此跨入“士”行列。比如清晚清一大批山西富商,都有捐虚衔的惯例,乔致庸就有一个二品布政使虚衔。
捐封典封典是国家为了褒奖官员功绩而追封祖上荣光的一种惯有的做法,但是需要强调的是,捐封典仅针对现任官和候补官,不对普通的民众开放。
这里头有个讲究,因为封建时代民分四等,四等之外还有一个贱民。比如雍正朝曾出台废除贱民等级制度,规定他们的子孙三代以后可以参加科举。之所以要规定三代以后,是朝廷有制度,官员最多只能追封三代。
同理,贱民子孙从良之后,如果不加以防范,也会出现类似的情况。比如祖父是贱民,孙子从良成了富商,就会花钱洗掉祖上的卑贱身份。所以民人花多少钱也买不来封典的。
封典的具体执行办法是:文武官员不论已仕或未仕,一二品官捐银800两,三品官捐银600两,四五品官捐银400两,六七品官捐银200两,八品以下捐银100两,均给与应加之封典。
乾隆三十年议准:封典之制八品不过七品,七品不过五品,五六品不过四品,四品不过二品。就是说子孙是四品官,最多只能给祖上捐一个二品封典。
捐出身相对而言,捐出身比捐官控制得更为严格。出身即功名,包括进士、举人、生员,和贡生、监生。
功名是读书人凭真本事考出来的,十年寒窗苦也是银子替代不了的。对于捐出身者而言,首先自己也得是读书人。
以最低等级的监生而言,康熙四年定例,民间“俊秀”子弟捐米一千石,可以送监读书。“俊秀”是指没有取得秀才功名的童生,普通的民人是没有办法捐监生的。
童生对捐监趋之若鹜,因为只要取得了监生资格,就可以绕过院试而参加乡试,有机会成为举人、进士,继而以正途出身跨入仕途。
如果考不中举人,监生可以捐贡生,因为按照规定,监生没有入仕的资格,而贡生可以选为州县佐杂。需要说明的是,俊秀不能直接捐贡,要按部就班来,先捐监生再捐贡生。
生员开捐也是始于康熙朝,三藩之乱时,康熙帝下诏文童生捐银200两可为生员。但是开捐不久,就遭到了群臣和读书人的反对,御史田六善上疏言其弊,称:
纳监者从来本有之例,纳生员自古未有之条,从前买官之士,皆是读书之人,忽以二百两侧其中,则人皆不以之齿也。有力之家,必惜体统,如此进步,何足为荣,徒伤国体耳。
康熙善纳谏言,遂停止捐生员之例。到了咸丰时期,国家财政陷入困境,此前的捐官捐衔已引不起一般人的兴趣。户部奏请准捐副榜举人(也称附生),不料此举又遭到御史激烈反弹,陈庆镛上疏痛阻:
举人附生之所以贵于世者,谓其以诗书自致。若捐纳附生,何事不作?捐附生者必谋举人,捐举人者必谋进士,将来买通关节,雇请枪替,种种弊端在所不免。至一入仕途,外而知县,可以滥充同考,内而部曹,可以保荐清班,于国体诚有关碍。
陈庆镛疏上之后,咸丰帝下旨停议开捐副榜举人。
通过以上介绍不难看出,清代捐纳之制十分泛滥,但是对捐出身一直不敢松懈,尤其是生员、举人例不得捐,这也是为了保护读书人的权益,同时也是捍卫国家的根本。
所以开篇读者说他祖上捐了一个举人,实际上是不符合清代实情的。反过来说就是,知府、道员可以花钱买,而举人必须要硬考(也有少数皇帝赐给的)。至于捐加级、捐分发、捐免、捐复主要针对的是现任官和候补官,暂时不作讨论。
因为直接捐官可以在升官时根据出身区分正规考进来的和花钱的,捐出身就消除了这个区别
现在一样,第一学历比较真实
很多广东的不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