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奥运会期间,体育健儿们得到了很高的关注度,这其中,全红婵尤为被大家关注,她在巴黎奥运会上收获了两枚跳水金牌,成为中国奥运史上最年轻的三金王。
就是这样一位为国争光的运动员,却被某记者形容是“疯疯癫癫”。
那究竟17岁的全红婵到底是怎样性格的一个人呢?
请看央视《面对面》节目中,记者对她的采访。
在巴黎奥运会期间,有记者问全红婵,“别人都关心你飞得高不高,但实际上你累吗?”
面对这个问题,全红婵回答:“这话问的,谁不累啊”
同样是问累不累的问题?
《面对面》节目,央视记者董倩则是从专业的角度出发,先是问她每天训练多长时间?
全红婵说每天都要训练七八个小时。
听了全红婵的回答,董倩接着问:有没有累得每天早上不想起的时候?
全红婵回答:有,闹钟响了就在床上躺着觉得特别累,不想起来。
董倩在深入细聊了这个问题,问:有累哭的时候吗?
全红婵回答:累哭的时候倒没有,跳不好的时候或者被说的时候就会很容易想哭,所以想过很多次的放弃。
董倩问,你也有吗?
全红婵斩钉截铁回答:有,看我非常乐观,但是都憋心里,不轻易讲出来而已。
董倩没有问出空洞洞的累不累这样的话,而是问到一些具体的一些事上,比如会不会累到早上不想起来,有没有累哭过等等,所以全红婵答得也很详细,会把自己想过放弃,跳不好的时候想哭这种藏在心里的话,在采访中一一说出来。
我们要知道,面对记者的采访,对面坐着的可以说是一个陌生人,全红婵能说出自己内心的想法,都得益于董倩一步一步的引导。
在采访中,我们也能看出,其实全红婵的情商很高。
董倩问她压抑很累的时候,会不会跟陈芋汐说,全红婵说,她俩都是跳台,说给陈芋汐,万一两人都成那样了,谁都跳不好,这个金牌靠谁拿?不能被别的国家拿去。
一句简简单单的“不能被别的国家拿去”,道尽了她们在巴黎奥运会上的压力之大。
被问道“靠什么继续往前走?”
全红婵真诚地表示,自己也不知道,回头想想也坚持这么久了,不如坚持下去。
半途而废,既完不成梦想,又辜负了曾经受过的苦难,全红婵的简单表述中,蕴藏着大道理。
关于被很多网友称为天才少女这个问题,全红婵说:“我跳好了把训练做好了那一刻才是天才,天才也没有他们所说的这么简单,其实这里的每个运动员都很刻苦,我也可以称他们每一位都是天才。”
在采访中,全红婵提到每个运动员在训练中,都会有各自的烦恼,比如对某个动作害怕的感觉。
全红婵烦恼的是207C这个高难度动作,她提到从2022年的时候,她的207C一直都是在摔的状态。
董倩问能摔成什么样?
全红婵回答“摔平”,她形容摔的感觉是很多蚂蚁在身上爬。摔到脸痛,身体前后都痛。
入水没抓好,还会出现手打手的情况,力度大到第二天手都是软的,没有力气去支撑,手会一直抖。
虽然全红婵很淡然地讲出这些话,但是却能让观众体会到运动员背后的艰辛和不容易。
东京奥运会,14岁的全红婵首登奥运舞台,在决赛中,三跳连获满分摘得金牌,让她开始得到外界的高度关注。
小小年纪的全红婵最开始很在乎大家对她的看法,因此参加比赛时的每一跳她都很紧张,害怕自己达不到大家对她的期望,这种关注一直让她压力很大。
如今她已经学会了自我调节,把别人对她的关注抛开,告诉自己就算输了,下次再来就行了。
她想明白了,舆论的关注是她无法控制的,做好当下的自己就好。
作为中国奥运史上最年轻的三金王,董倩问全红婵会不会见好就收,全红婵斩钉截铁回答,不可能,还可以更好,为什么要见好就收?可以一直好下去,金牌之上更高的追求就是去做自己想成为的那个样子。
而最让感动的是面对董倩说她跟陈芋汐的关系,双人跳的时候是战友,单人跳是对手。
全红婵则表示在国内的时候是这样,但是在国外两人都在相互帮助。
董倩说,金牌只有一块,只能一个人得。
全红婵说:“我们哪一个人得了,就等于自己也得了,因为都是中国的,谁得不重要。”
全红婵表示国外的运动员也很想拿,所以要确保这一块是中国的,才会更开心。
全红婵真的很善良,比赛结束,获得金牌的她跑过去拥抱获得银牌的陈芋汐,她知道陈芋汐很辛苦,拥抱陈芋汐的时候,她还在想是不是自己拿了金牌不对,因为上一届东京奥运会她拿了这块金牌,今年巴黎奥运会又是自己拿的。
所以这就是为什么,即便拿了金牌,全红婵也没有特别开心的原因。
央视的采访让观众看到了一个更加鲜活多面,温暖善良的全红婵,17岁的她用最朴素的语言,说出了最通透的道理。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本文内容禁止搬运、洗稿、抄袭,已全网维权,抄袭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