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话耽误大半生!60岁生日,她欲轻生

春夜色浅看社会 2025-01-05 20:23:31

《错会半生》:重拾自信的人生启示

今天要给大家安利一部德国电影《错会半生》。

这部影片特别适合那些经常觉得自己不行、总是否定自己的人,看完它可能会让你的人生从此不一样。

偏执妈妈的自杀日记

这部影片的主角是个又偏执又刻薄的妈妈,叫拉腊。她在60岁生日那天凌晨,写好遗书,打算跟自己不如意的人生说拜拜。

门铃响起的转折

就在她打算跳楼的时候,突然门铃响了。来的是一对警察,他们想搜查隔壁邻居家,希望拉腊能帮个忙做个证人。因为她以前是公务员,算是个可信的人。

拉腊的救赎

就这样,自杀计划暂时搁置了。

邻居的儿子是个混混,搞得他老爸也被迫接受违禁品搜查。拉腊作为证人,确保搜查合法进行。

这时,有个警察突然对屋里的钢琴感兴趣,跟男主人商量后,弹了一曲《致爱丽丝》。

这清脆的琴声让拉腊想起了什么。

搜查结束后,拉腊去银行取出了所有积蓄,感觉就像在准备过人生的最后一天。

她来到一个音乐厅,门口贴的海报上的人正是她的儿子维克多。

维克多是一名钢琴演奏家,当天晚上有他的音乐会。

拉腊买下了儿子音乐会剩下的票,到处奔走去送给以前的同事、老师、母亲、邻居,甚至是一些刚认识的陌生人。

这一天的经历,把拉腊过去几十年的伤疤都翻出来了。大家这才明白,拉腊为什么要自杀。

她去给同事送票时,发现她一直引以为豪的尊敬,其实是同事们对她忍无可忍、恨之入骨的表现。

失望的拜访

她跑到音乐学院去找她最崇拜的钢琴老师,结果发现一个在玩手机游戏的小男孩。老师不在,她就硬逼着那个男孩弹琴,男孩弹得不好,她还冷嘲热讽地笑话他。

看到小男孩的眼神,拉腊只好灰溜溜地走了。因为那眼神,让她想起了小时候的维克多。

前夫阻止前妻探望儿子

在这段时间里,拉腊一直给儿子打电话,但总是只有语音信箱回应。她想去看望正忙着准备音乐会的儿子,结果却被前夫直接拒之门外。前夫还警告她别靠近儿子,说怕她会影响孩子的状态。

母女争执与冲突

拉腊决定去找她妈妈,因为她儿子搬去跟她妈妈住在一起了。

可是她妈妈也不怎么喜欢拉腊,当面就责备她这些年来怎么老是粗暴地干涉她儿子维克多的生活和学习。

拉腊实在受不了妈妈的冷嘲热讽,直接给她来了一巴掌,弄得她妈妈一时都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

乐谱批评与尴尬

为了缓和一下尴尬气氛,拉腊去了维克多的房间,结果看到他写的乐谱。没想到维克多这时候正好回来了。

他对自己的第一首曲子其实挺没信心的。于是他问拉腊觉得他的曲子怎么样,就是想找个人给点真心实意的肯定和鼓励。

但是拉腊还是忍不住开始挑毛病,直接指出了曲子里的不足之处。维克多当时就崩溃了,说拉腊太不近人情了。毕竟离演奏会只剩四个小时了。

维克多的勇敢演出

因为拉腊的批评,维克多心情不太好,差点影响了当晚的演出。好在他爸爸鼓励了他,他才鼓起勇气上台弹奏自己的原创曲子。

在演奏之前,维克多紧张地看了看拉腊的位置。拉腊有点惊讶,但更多的是控制住了自己的情绪。而维克多的眼神里满是怨恨,他转过头去,决定豁出去了。

他的音乐里充满了悲伤、克制、忧愁和压抑,渐渐地节奏加快了,像是要觉醒和爆发一样。悲伤变成了力量,克制化为了强势,忧愁不再是主题,压抑的东西也被释放出来,被推翻了……

拉腊好像听懂了这一切,这正是维克多的生活。她站起来离开了座位,因为她不敢承认儿子表现得很好。不过,在演出结束时,维克多还是特别感谢了自己的妈妈拉腊。

刻薄母亲的转变

为什么一个人会变得这么刻薄?让她老公出轨,让她妈不喜欢她,让她儿子疏远她?

这部电影用一句话就解释清楚了。

演出结束后,拿到拉腊送票的人邀请她一起吃饭,其中包括拉腊最尊敬的钢琴老师。

拉腊之所以变得这么刻薄,其实跟这个老师有很大关系。

拉腊以前也学过钢琴,但小时候因为钢琴老师说她“成不了大器”,她就失去了信心,干脆放弃了弹琴。

结婚生子后,拉腊强迫儿子学钢琴。

她一方面希望儿子能弥补她的遗憾,另一方面又怀疑儿子是否有天赋,所以经常不经意地打击儿子的自信,导致母子关系越来越紧张,一直缓和不了。

现在,这位钢琴老师告诉她,其实拉腊很有天赋,当年那句话只是激将法,想锻炼她的毅力,激发她的潜能。这种话,老师对很多人说过。

一句随口的话

没想到拉腊因为这句话放弃了,还为此苦恼了大半辈子。她甚至把这种挫败感都发泄到了儿子身上。

教授接着又说:“有天赋的人多了去了,但跟我没关系。”

拉腊简直不敢相信,她一直记在心里的话,竟然只是教授随口一说。

就因为这样一句话,她觉得自己一辈子都被误导了,觉得既可怜又好笑。

在酒吧里,她遇到正在和同事庆祝的兒子。母子俩面对面,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维克多转身离开的样子让拉腊明白了,不管她怎么努力,都无法弥补这些年来她给维克多带来的伤害。

拉腊的自我救赎

拉腊拖着快要散架的身体回家,走到早上那个窗户前,想着干脆一了百了,但最后还是没敢。她转而去邻居家,疯狂地弹了一首钢琴曲,把压抑了半辈子的情绪全都释放出来了。那个被困住的小女孩,终于得到了解脱。

如果你也曾否定过自己,可以看看这个故事。可能有些人被老师、父母、领导或伴侣定义过,但请记住,他们说的负面评价未必是真的。他们可能会很认真地否定你的一切,但大多数时候只是为了逞一时之快,那些话第二天他们可能早就忘了。

在这段故事里,拉腊一直很矛盾。她深爱着维克多,但却用打压的方式教育他。那位教授对她的影响很大,甚至持续了大半生,可讽刺的是,教授在她生命中其实并不重要,但她却把他捧得很高,总想得到他的认可。

拉腊现在的处境,也跟她的妈妈有很大关系。她妈妈不懂音乐,觉得古典音乐很做作,从不鼓励她。结果她怎么刻薄地对待她妈妈,现在就怎么严厉地对待自己的儿子,这简直就是个无解的循环。

我们很多人都是在批评和打压中长大的,长大后变得过于敏感,有很多困惑和无法释怀的东西,包括对自己的不满。

最后想说,面对别人的评价,咱们得保持理性。为啥非得让别人认可自己呢?平庸一点也没啥不好的!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