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没,凡是那些特别热情,会夸人,会来事的,私下里往往越阴险

李舟 2025-04-16 18:52:55

这天,朱元璋单独把刘基叫来,一开始,气氛还挺融洽,君臣俩有说有笑。

可突然,朱元璋脸色一沉,严肃地问道:“要是把李善长换下来,你觉得谁能当丞相啊?”

刘基心里“咯噔”一下,立马警觉起来,赶忙回答:“这事儿还得陛下您拿主意。”

朱元璋脸色稍微缓和了些,又接着问:“你觉得杨宪咋样?”

刘基心里明白,这是个陷阱啊,杨宪可是自己这边的人。

他赶紧说道:“杨宪有当丞相的本事,可没那肚量,不行。”

朱元璋没善罢甘休,又问:“那汪广洋呢?”

刘基知道,汪广洋虽不是淮西集团的,可朱元璋怀疑他跟自己有勾结。

刘基不慌不忙地说:“这人太浅薄,也不行。”

朱元璋佩服地看了刘基一眼,心想这老小子还挺精明。

接着,他又抛出第三个人选:“胡惟庸呢?”

刘基松了口气,说出了那句精准的判断:“胡惟庸现在就像头小牛,以后肯定会挣脱牛犁的束缚!”

刘基在极度紧张后,觉得考验应该过去了,思想一下子放松了,可他错了。

朱元璋突然来了一句:“我看这丞相之位,也就先生你能担当啊。”

刘基没细想就说道:“我不是不知道自己能行,可我嫉恶如仇,皇上您慢慢挑吧。”

这话一出口,刘基就感觉有点不对劲,可还没等他反应过来,又补了一句:“现在的这些人,在我看来都没合适的。”

朱元璋的脸色瞬间变得阴沉。

刘基这才意识到自己犯了大错,自居丞相之才不说,“嫉恶如仇”这话更是容易让人多想,谁是“恶”呢?而且后面那句,更是把满朝文武都给得罪了。

从那以后,朱元璋对刘基的态度彻底变了,君臣俩就此决裂。

刘基怎么也没想到,一场看似平常的谈话,竟会让自己陷入如此危险的境地,可一切都已无法挽回。

1、揣摩。

高手过招往往不会直来直去,而是挖坑试探,要是摸不准对方心思,那可就麻烦大了。

朱元璋那可是个疑心病极重的主儿,刘基又太直率,老得罪人,不少人就在朱元璋耳边吹冷风,说刘基坏话,朱元璋心里就犯起了嘀咕。

朱元璋把刘基叫来唠嗑,问要是换掉李善长,谁当丞相合适。

这问题可太敏感了,刘基立马警觉起来,把球踢回给朱元璋。

接着,朱元璋又抛出杨宪、汪广洋、胡惟庸这几个人选,一个一个试探刘基。

刘基那也是人精,知道这都是坑,回答得小心翼翼。

最后,朱元璋使出了杀手锏,说丞相之位非刘基莫属。

刘基没细琢磨就开口,犯了大忌,掉进了坑里。

在权力场上混,要是不懂揣摩人心,不会应对试探,那离倒霉也就不远了。

2、听懂话外音。

在生活里,尤其是职场上,听懂别人的话外音那可太重要了。

大多数人都比较中庸,中国人性格又含蓄,受了委屈也不轻易说出口,那些老油条更是,心里恨得牙痒痒,表面还能跟你笑嘻嘻地逢场作戏。

很多人觉得这样太虚伪,活得太累,可咱能改变别人吗?

改变不了就别老想着对抗,得学会融入,适应这种生存法则。

年轻的时候,都想着随心所欲,可工作几年后就明白了,太直来直去只会让自己吃亏。

说话本就是门艺术,一句话能成事,也能坏事。

很多时候,要是能听懂别人的话外音,委婉点表达自己的想法,也不至于碰一鼻子灰。

所以啊,咱在生活里都得留个心眼,学会听懂别人的话外音,这样才能少踩坑,走得更顺。

3、热情背后的陷阱。

这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人家凭啥平白无故对你好,要么是想捧杀你,要么就是想占你便宜。

我有个同事,之前突然对我特别热情。

每天一见面就夸我能力强、人缘好,把我夸得晕头转向。

我一开始还挺高兴,觉得交了个好朋友。

可后来我发现,他老是在背后打听我的工作进展,还时不时套我的话。

有一次,公司有个重要项目,他表面上帮我出主意,实际上把我往沟里带,结果项目出了问题,领导把责任算到了我头上。

我这才明白,他那些热情都是假的,就是想算计我。

现在这社会,大家都戴着面具,你根本分不清对方哪句是真,哪句是假。

那些特别热情、会夸人、会来事的人,私下里往往越阴险。

他们就像伪君子,表面上和你称兄道弟,背地里却想着怎么从你身上捞好处。

老话说得好,不怕真小人,就怕伪君子。

真小人坏在明处,你还能防着点;伪君子坏在暗处,冷不丁就给你使个绊子。

就像我遇到的这个同事,平时看着笑嘻嘻的,没想到心思这么歹毒。

所以啊,得时刻保持警惕,对于那些突然升温的友情,一定要多留个心眼。

别被别人的几句好话就冲昏了头脑,别轻易相信那些过度热情的人。

得学会保护自己,别等吃了亏才来后悔。

0 阅读: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