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村支书直言不讳:国家政策虽好,警惕村民“等、靠、要”心理

乡村老妇 2024-05-20 12:12:38

(注:以下内容仅为个人观点,不代表任何真实事件,请理性解读。)

文:村夫谈三农

引言

大家好,我是一名村干部,昨天到老村支书家中做客,和村支书聊起了这几年我村的变化,老村支书从1992年担任我们的支书,一直做到2013年,他见证了我们村的变化,那时候一穷二白,到处都是泥巴路、茅草房,群众很纯洁,群众非常信任村干部。

然而现在却变了,房子变大了,路变宽了,村干部在老百姓的心中没有威望了。还有就是聊到这几年国家的大好政策,但是群众的心里却发生了变化,以下是老支书的谈话内容,经过整理的内容,不对之处,希望大家理解。

正文:

在广袤的农村大地上,村支书是连接国家政策和村民生活的桥梁。他们见证着乡村的变迁,也感受着村民们的喜怒哀乐。近日,一位退休的村支书坦诚地分享了他的观察与思考,他的话语中透露出对国家政策的深切关怀,同时也对一部分村民的好吃懒做现象表达了担忧。

一、国家政策的温暖与力量

这位退休村支书说,正是因为国家的政策越来越好,才使得农村的面貌焕然一新。从农业补贴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从教育扶持到医疗保障,每一项政策都像是及时雨,滋润着农民的心田。他说:“这些政策让农民们看到了希望,也激发了他们勤劳致富的动力。”

确实,近年来国家在“三农”问题上持续发力,出台了一系列旨在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的政策措施。这些政策不仅减轻了农民的负担,还为他们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遇。在政策的引领下,许多农村地区实现了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村民们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显著提高。

二、懒惰现象的悄然滋生

然而,在这位退休村支书看来,好政策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令人担忧的现象。他说:“有些人开始变得好吃懒做,产生了等靠要的思想。”这种现象在农村地区并非个例,一些村民在面对好政策时,不是积极努力去争取更好的生活,而是寄希望于政府的救助和扶持,甚至有些人宁愿闲着也不肯去劳作。

这种现象的产生有多方面的原因。一方面,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部分村民的消费观念发生了改变,他们更愿意享受当下的安逸生活而不是通过辛勤劳动去创造更多财富。另一方面,一些农村地区的产业结构单一,缺乏多元化的就业机会,也使得部分村民失去了勤劳致富的动力。此外,教育和引导的不足也让一些人产生了依赖心理。

三、勤劳与惰性的博弈

面对这种现象,我们应该如何看呢?首先,我们要承认政策的温暖与力量是不可否认的。正是有了这些好政策,才让更多的人有机会过上更好的生活。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忽视懒惰现象的存在。因为无论是对于个人还是整个社会来说,勤劳都是推动进步和发展的关键因素。

在这个问题上,我们需要辩证地看待勤劳与惰性的关系。一方面,要通过加强教育和引导来激发村民的内在动力,让他们认识到只有通过自己的辛勤努力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和成功。另一方面,也要积极探索多元化的产业发展模式,为村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同时,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也是必要的举措之一,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消除村民的后顾之忧,从而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四、寻求平衡与发展之路

当然,解决这一问题并非一朝一夕之功。我们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寻求一条平衡与发展的道路。这包括在政策制定和执行过程中更加注重实效性和针对性;加强对村民的教育和培训以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技能水平;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等等。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还需要充分发挥社会各界的积极作用。比如企业可以参与到农村产业发展和就业促进中来,提供技术支持和市场拓展等方面的帮助;非政府组织和社会团体也可以发挥自身优势,在文化教育、公益慈善等领域做出贡献。

总之,面对退休村支书所关注的问题——国家政策与村民的勤劳与惰性之间的关系,我们需要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索。只有在全社会共同努力下,才能找到一条符合实际、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让每一个人都能享受到国家发展带来的成果。

0 阅读:1

乡村老妇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