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表现及治疗

元元的备忘录 2024-07-12 08:29:20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亦称为面神经炎或贝尔麻痹,是因茎乳孔内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所致的周围性面瘫。

病因

面神经炎病因未明,目前认为本病与嗜神经 病毒感染有关。常在受凉或上呼吸道感染后发病。

临床表现

任何年龄均可发病,多见于20-40岁,男性多于女性。通常急性起病,面神经麻痹在数小时至数天达到高峰,主要表现为患侧面部表情肌瘫痪,额纹消失,不能皱额蹙眉,眼裂不能闭合或者闭合不全。

部分患者起病前1-2日有患侧耳后持续性疼痛和乳突部压痛。体格检查时,可见患侧闭眼时眼球向外上方转动,露出白色巩膜,称为贝尔征;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露齿时口角歪向健侧;由于口轮匝肌瘫痪,鼓气、吹口哨漏气;颊肌瘫痪,食物易滞留患侧齿龈;面瘫多见单侧,若为双侧则需考虑是否为吉兰-巴雷综合征(GBS)等其他疾病。

此外,面神经炎还可因面神经受损部位不同而出现其他一些临床表现,如鼓索以上面神经病变可出现同侧舌前2/3味觉消失;镫骨肌神经以上部位受损则同时有舌前2/3味觉消失及听觉过敏;膝状神经节受累时,除有周围性面瘫,舌前2/3味觉消失及听觉过敏外,患者还可有乳突部疼痛,耳廓、外耳道感觉减退和外耳道、鼓膜疱疹,称为Hunt综合征。

辅助检查

肌电图检查

面神经传导测定有助于判断面神经暂时性传导障碍或永久性失神经支。如早期(起病后7天内)完全面瘫者受累侧诱发的肌电动作电位M波波幅为正常侧的30%或以上者,则在2个月内有可能完全恢复;如病后10天中出现失神经电位,则恢复缓慢。

影像学检查

不作为该病常规检查项目,但怀疑临床颅内器质性病变时应行头部MRI或CT检查。

诊断

本病根据急性起病、临床表现主要周围性面瘫,无其他神经系统阳性体征,排除颅内器质性病变,即可确诊。

鉴别诊断

需注意与以下疾病鉴别

吉兰-巴雷综合征

多为双侧周围性面瘫,伴对称性四肢迟缓性瘫和感觉障碍,脑脊液检查有特征性的蛋白-细胞分离。

耳源性面神经麻痹

中耳炎、迷路炎、乳突炎常并发耳源性面神经麻痹,也可见于腮腺炎、肿瘤和化脓性下颌淋巴结炎等,常有明确的原发病史及特殊症状。

后颅窝肿瘤或脑膜炎

周围性面瘫起病缓慢,常伴有其他脑神经受损症状及各种原发病的特殊表现。

神经莱姆病

为单侧或双侧面神经麻痹,常伴发热、皮肤游走性红斑,常可累及其他脑神经。

治疗

治疗原则为改善局部血液魂环,减轻面神经水肿,缓解神经受压,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药物治疗

①糖皮质激素:对于所有无禁忌证的16岁以上患者,急性期尽早口服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可以促进神经损伤的尽快恢复,改善预后。通常选择泼尼松或泼尼松龙口服,30-60mg/d,连用5d,之后于5d内逐步减量至停用。

发病3d后使用糖皮质激素口服是否能够获益尚不明确。儿童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恢复通常较好,使用糖皮质激素是否能够获益尚不明确;对于面肌瘫痪严重者,可以根据情况选择。

②抗病毒治疗:对于急性期的患者,可以根据情况尽早联合使用抗病毒药物和糖皮质激素,可能会有获益,特别是对于面肌无力严重或完全瘫痪者;但不建议单用抗病毒药物治疗。

抗病毒药物可以选择阿昔洛韦或伐西洛韦,如阿昔洛韦口服每次0.2-0.4g,每日3-5次,或伐西洛韦口服每次0.5-1.0g,每日2-3次;疗程7-10d。

③神经营养剂:临床上通常给予B族维生素,如甲钴胺和维生素B1等。

理疗

急性期可在茎乳口附近行超短波透热疗法、红外线照射或局部热敷等,有利于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神经水肿。

护眼

当患者存在眼睑闭合不全时,应重视对患者眼部的保护。由于眼睑闭合不拢、瞬目无力或动作缓慢,导致异物容易进入眼部,泪液分泌减少,使得角膜损伤或感染的风险增加,必要时应请眼科协助处理。

建议根据情况选择滴眼液或膏剂防止眼部干燥,合理使用眼罩保护,特别是在睡眠中眼睑闭合不拢时尤为重要。

康复治疗

恢复期可行碘离子透入疗法,针刺或电针治疗等。

预后

不完全性面瘫患者1-2个月内可能恢复或痊愈,完全性面瘫患者一般需2-8个月甚至1年时间恢复,且常遗留后遗症。一周内味觉提示预后良好。年轻患者预后好,老年患者伴乳突疼痛或合并糖尿病、高血压、动脉硬化、心肌梗死等预后较差。

END

【注】以上内容仅作参考,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线下就医。看完若觉得还有所收获,记得点赞,关注,也欢迎分享出去帮助更多的朋友一起学习成长!

参考来源:中国特发性面神经麻痹诊治指南

本文涉及专业知识,仅供医疗卫生等专业人士参考,不代表本平台观点。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