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汉末三国名将中,关羽和魏延都是出了名的善养士卒,也就是说,关羽和魏延都对部下非常好,打起仗来,士兵肯用命,很有凝聚力,但是,到了危险时刻,关羽的部队却散了,而魏延的部队也散了,这不得不令人感到匪夷所思。
关于赵云,史书没有明确记载赵云善养士卒,但是,危险时刻,赵云的部队被敌人打散了,却迅速又聚拢起来,坚如磐石,最终,反败为胜。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原因何在?
先说关羽,关羽善待士卒,史书有明确记载,具体见《三国志 张飞传》记载:羽善待卒伍而骄於士大夫,飞爱敬君子而不恤小人。
这里面说,关羽善待部下,而看不起士大夫,张飞和关羽恰恰相反。
关羽发动襄樊之战,在魏吴两国的联合绞杀下,最终惨败,关羽被徐晃军击败的时候,准备退守江陵,可是,这时驻守江陵的糜芳和驻守公安的(傅)士仁都投降了孙权,关羽丢失了大本营,士兵一听,全部逃散,都跑了,没人再为关羽效力了。
关羽只带了十几个人逃走,最终被东吴潘璋部下马忠擒获,被孙权杀害。
《三国志 关羽传》记载:而曹公遣徐晃救曹仁,羽不能克,引军退还。权已据江陵,尽虏羽士众妻子,羽军遂散。权遣将逆击羽,斩羽及子平于临沮。
关羽平时对士兵很好,可是,到了危险时刻,这些士兵都抛弃了关羽,各自逃散,关羽成了光杆司令,最终被擒,这让人感到非常遗憾。
而魏延和关羽差不多,史书记载,魏延也是非常善养士卒的,具体见《三国志 魏延传》记载:延既善养士卒,勇猛过人,又性矜高,当时皆避下之。
魏延善待部下,部下也都为他效命,可是,到了诸葛亮死后,魏延和杨仪争权失败,互相攻打时,王平(何平)在军前喊了一嗓子,魏延的士兵都逃散了,全部跑光了。
这样,魏延也成了光杆司令,只好带着儿子及十几个人逃往汉中,后被马岱追击斩杀。
《三国志 魏延传》记载:延先至,据南谷口,遣兵逆击仪等,仪等令何平在前御延。平叱延先登曰:“公亡,身尚未寒,汝辈何敢乃尔!”延士众知曲在延,莫为用命,军皆散。延独与其子数人逃亡,奔汉中。仪遣马岱追斩之。
按理来说,魏延善养士卒,这些部下不应该抛弃魏延的,但是,一到危险时刻,都各自逃命了,魏延毫无办法。
最后看赵云,史书没有明确记载赵云善养士卒,可是,在战场上最危急的时候,赵云的部下,表现还是很好的,比如箕谷之战,赵云配合诸葛亮攻打祁山,赵云的部队当时以少敌多,抵挡曹真的主力,眼看部队被打散了,可是,赵云一声号令,这些部下又聚集起来,奋勇作战,最终,扭转了整个战局,没有造成任何损失。
《三国志 赵云传》记载明年,亮出军,扬声由斜谷道,曹真遣大众当之。亮令云与邓芝往拒,而身攻祁山。云、芝兵弱敌强,失利於箕谷,然敛众固守,不至大败。军退,贬为镇军将军。
这里面,本来赵云的部队以少敌多,敌人太强大了,战败也是正常的,部队被打的七零八落,可是,这些部下,并没有各自逃命,没有抛弃赵云,赵云号令一出,都重新聚集起来了,坚如磐石,最终,抵挡住了曹真主力的进攻。
从以上的材料可以看出,关羽的军队散了,原因在于,关羽大本营丢失,这些士兵的家人,都陷落东吴军的手里,因此,关羽的部下无心作战,所以逃走了。
魏延的军队散了,原因在于,魏延当时相当于造反,王平说的话,很有道理,让这些士兵明白了,跟着魏延造反没有什么果子吃,还会连累家人,因此也都逃走了。
而赵云的部队没有散,原因在于,如果当时失败,造成了大损失,这些被打散的士兵逃走,就是逃兵,抓住了要处死的,如果投降魏军,家人也会遭连累,还不如跟着赵云奋力一搏,也许有生还的机会,因此,打散的士兵又凝聚起来了。
赵云何来的兵 他自己本身就是个兵
善待士卒跟善统兵作战是两码事。关羽善待士卒,可惜统兵能力太弱。一手打造的荆州军,先是被庞德箭射关羽额头,羽军夺气,三万人硬是打不下来几千人守卫的一座被水泡透了的樊城。然后被徐晃带一群新兵蛋子长驱径入,打的关羽溃不成军,纷纷跳水逃生。最后被吕蒙使攻心计,全军溃散。俗话说“慈不掌兵”,只会善待士卒有啥用?作战能力跟个弱鸡一样。
想多了,人口就是劳动力。士兵家属会被处死?那要屠城了,这是不可能的。追责还追不到这么细。关键还是统兵能力!而且,赵云的空营计也是以弱胜强,转败为胜。做为弱势方的士兵,明知是以卵击石,更需要对统帅的绝对信任才能实施。再结合一些战败后的细节表现,赵云统兵强于关羽,这是不争的事实。[狗头]
关公勇烈: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擒于禁斩庞德,威震华厦,曹操欲迁都而避风险;赵云只是老罗描述而已,仅保安队长而已![鼓掌][鼓掌][鼓掌][鼓掌][鼓掌][鼓掌][鼓掌][鼓掌][鼓掌]
这说明士兵不管你谁当领导都是混饭吃,谁当老大无所谓
关羽士卒跳光是因为糜芳开城投降,把质押在荆州的将士家属全部落入孙权之手,吕蒙通过信史,把消息透露给关羽的将士,由于父母妻儿落入东吴之手,只能出逃。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责任人是刘备,没有任何理由任命糜芳为荆州太守,也没有任何理由只是任命关羽为有名无实的襄阳太守,由于关羽没有属地,将士家属只能质押在糜劳的荆州城中。
好不好分跟谁比,肯定是比张飞好,但还没好到愿意为你陪葬的份儿上[得瑟]
就是因为对士兵好,好多不利的消息没有封闭。才让底层士兵知道家人被吕蒙拿了,而且关羽没有阻挡士兵出逃,最终兵败身死
关羽没后勤了,这可能才是士兵走的原因,不然真要饿死。
打仗的时候。将军对士兵在好。到了顺风还好。逆风的时候人心肯定会赶紧跑
赵云,刘备的警卫队长。
因为赵云连资格都没有
都不是古人,也不懂当时状况,难以公正评价。
关羽魏延封疆大吏手下上万军马,赵云每战就是本部军马顶破天两百人,比个屁
为将者智信仁勇严也,哪里是对待士卒的态度决定的
赵云兵败亲自为手下断后 魏延五伐诸葛亮叫他断后反而还烧了大军撤退的道路。 能比?
关公是被刘备,曹操,孙权三个联合弄死的,关公忠烈,要恢复汉室。所以后来成了武圣
再怎么善养士卒,士卒将领家眷全落敌军手中再能打的军队也白搭。
关羽看不起黄忠是应该的,好好看看历史三国,三个黄忠都比不了关羽!
善待士卒还有一半呢?是欺压同僚!
魏延造反还说的过去,关羽就不对了,虽然士兵家人可能都在荆州,可吴军也不可能一家一户的专门去抓士兵家眷吧?按照一般的情况来说士兵保家卫国,这时候更应该跟随关羽夺回荆州才对吧。除非……?
表面上和关羽对垒的是徐晃曹仁乐进鲁肃吕蒙甘宁等人,实际上关羽每次的大敌都是曹操和孙权,特别是219年这决定命运的一战,孙权亲自跟着部队杀到了江陵,曹操除了不断派部队增援襄樊战场外,还亲自领重兵驻扎到摩坡。
当时的,士兵,户籍观念,深重
平时的训练有关,
霍去病说李广
平时对部下好一点,就算打了败仗。陷入绝境,也不至于部下拿着人头去投降。但如果对部下坏,赏赐又少,一旦打了败仗,项上人头多半不保。
在刘备集团里面,有危险的时候,基本都是赵云力挽狂澜,尽显大将风范,在刘备五虎上将里面,赵云基本上算是十全十美,他集德智忠勇信于一身,力压其他四将,可以说是刘备最信任的将领。
从来不觉得关羽会善待士兵。封将的时候连跟黄忠站一起都不愿意,嫌人家老自己要高人一等,这种性格的人会拿士兵当人看?[得瑟]
你想说什么,士卒蝼蚁也吗
都是为了回家
泰温兰尼斯特说,要让你的士兵对你的恐惧比对敌人的恐惧更甚。哦,不是他,是跟凯撒组三驾马车的,剿灭斯巴达的那孙子说的。
三场战争士兵能想到后果不同没有可比性,
小编都说的不对 赵云从没有输过 每次都是反败为胜 所以士兵们都相信最终都会把险境扭转过来
就是个黑帮需要的噱头。
人性就是贱,对他太好,反而要求会太多。
慈不带兵[抠鼻]恩威并重
兵卒逃跑是看不惯关二装逼,还是快完蛋了也要装逼的那种!
只能说,关羽得罪了大耳贼的猥琐小舅子了(糜芳)
权已据江陵,尽虏羽士众妻子!自己复制下来都不带看得,没看到东吴把关羽部下的家属都控制了吗?兵士能不盘吗?[笑着哭]
人性的贪婪不是关羽魏延给得起的。两害取其轻,跟你比跟别人过得更好,当然跟着你。你都掉脑袋了,我不跑,难不成替你被砍头?
为家而战才有战斗力
五虎将中,关羽一直看不起黄忠,多次刁难,实在对不起武圣的称号![得瑟]
士兵是啥?是人啊,精兵多用良家子(就是有妻儿的)。关羽老家被偷,士兵妻儿被拿,军队肯定要崩。大道理保家卫国,保家在前面,从个人而言,不可能拿刀砍家人吧?只能投降回家团聚。本身就有用妻儿做要挟让士兵卖命的,现在妻儿被别人掌握,这军队自然崩了
因为历史上赵云是文官,没有士卒[笑着哭]
士兵就是士兵,不能当朋友
说白了,还是跟着赵云战场生存率高。
曹操 曹老大的兵怎么不跑 老大不行打不了胜账 当兵的没有好处德不到尊重 养不活自己和家人 有后固之优 一但吃了败付 你看跑不跑
哈哈哈哈哈[呲牙笑],凭我手上长刀,鞍下雕弓,一千个来一千个死[得瑟]
是啊,张飞被自己亲兵给弄死
所以没有刀把子捏在手里就无法控制局面,自古人心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