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则“浙大研究:爱跑步的人,患心脑梗的概率比不跑步的人高10倍不止”的消息,如一颗重磅炸弹,在健身圈乃至整个社会掀起了轩然大波。
这一研究结果,完全颠覆了人们以往的认知。一直以来,我们都坚信跑步是保持健康、预防疾病的良方,怎么突然就成了心脑梗的 “导火索”?难道那些天天瘫在沙发上刷剧、吃零食的人,反而比坚持跑步的人更健康?这实在让人难以接受,不少跑步爱好者更是陷入了深深的困惑和焦虑之中。
心脑梗:健康的 “定时炸弹”心脑梗,即心肌梗死和脑梗死,一个是心脏的“交通要道”被堵塞,一个是大脑的“高速公路” 出了故障,二者都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健康。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心血管疾病每年夺走1790万人的生命,占全球死亡人数的31%,而心脑梗在其中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在中国,心脑梗的发病率也呈逐年上升趋势,每12秒就有一人发生心脑血管疾病,每21秒就有一人死于心脑血管疾病。这些冰冷的数字背后,是无数家庭的破碎和痛苦。
一旦患上心脑梗,患者不仅要承受身体上的巨大痛苦,如胸痛、呼吸困难、偏瘫、失语等,还可能面临严重的后遗症,生活不能自理,给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和精神压力。很多家庭为了给患者治病,倾家荡产,生活陷入困境。所以,预防心脑梗,是我们每个人都不能忽视的重要课题。
跑步有益,为何成 “高危” 行为1、心脏的 “隐形杀手”
长时间高强度的跑步,会让心脏承受巨大的压力,迟早会出现故障。正常情况下,心脏的跳动是有规律且稳定的,它能有条不紊地为身体各个器官供血。但当我们过度跑步时,心脏为了满足身体对氧气和能量的需求,不得不加快跳动频率,增大收缩力度。
久而久之,心脏肌肉就可能会发生病理性肥厚。心肌变得过于厚实,会使心脏的弹性下降,泵血功能也会受到影响。原本顺畅的血液循环可能会受到阻碍,心脏需要花费更多的力气来完成供血任务,这无疑增加了心脏的负担。
过量运动还可能引发心律失常。跑步时,身体的交感神经会兴奋,释放出一些激素,如肾上腺素等,这些激素会使心跳加快。当运动过度时,交感神经的兴奋过度,就可能导致心脏的节律出现紊乱,出现心跳过快、过慢或不规则等情况。
2、血管的 “慢性危机”
跑步时,血液流动速度加快,血管需要承受更大的压力,就像一条原本水流平缓的河流,突然变成了汹涌的洪流,对河岸的冲击也会增大。如果持续超负荷运动,血管壁就会受到慢性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可能会受损,导致血管的光滑度下降,血液中的脂质更容易沉积在血管壁上,形成粥样斑块。
运动过度还可能导致血管内膜破裂。这种微小的破裂肉眼难以察觉,但却为血栓的形成提供了温床。血小板会在破裂处聚集,试图修复破损的血管壁,同时,血液中的凝血因子也会被激活,形成血栓。一旦血栓脱落,随着血流进入大脑或心脏的血管,就可能导致脑梗或心梗的发生。
3、“10倍风险”的真相
研究中的“10 倍”,并不是指所有跑步者,而是那些完全不顾自身状况、拼命训练的极端跑步爱好者。他们往往追求极致的速度和距离,挑战身体的极限,却忽视了身体发出的警告信号。
这类人热衷于参加各种马拉松、超级马拉松等长距离赛事,每周的跑步里程数常常超过常人的数倍,甚至在身体已经感到极度疲劳、不适的情况下,依然坚持高强度训练。
对于本身有心血管基础疾病的人来说,跑步时如果不注意调整运动强度,患病概率更是会大大增加。因为高血压本身就会对血管壁造成损伤,增加血管破裂和血栓形成的风险,而高强度的跑步会使血压进一步升高,心脏负担加重,从而诱发心脑梗。
如何科学跑步,远离心脑梗1、找到适合自己的运动强度
每个人的身体状况和运动能力都不同,所以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制定跑步计划,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运动强度。一般来说,我们可以通过计算心率来控制运动强度。最大心率=220-年龄,跑步时的心率保持在最大心率的60%-80%之间是比较安全和有效的。
如30岁的人,最大心率就是220-30=190次/分钟,跑步时的心率就应该控制在190×60%=114次/分钟到190×80%=152 次/分钟之间。如果在跑步过程中,感觉心跳过快、呼吸困难、头晕等不适症状,就要及时降低运动强度,放慢速度或者停下来休息。
2、要循序渐进
从久坐不动的生活方式突然转变为高强度的跑步训练,对身体的冲击是非常大的,很容易引发各种健康问题。如果你之前很少运动,想要开始跑步,一定要循序渐进,给身体一个适应的过程。
可以先从快走开始,每天快走30分钟左右,坚持一段时间后,再逐渐增加快走的速度和时间。当身体适应了快走的强度后,再慢慢过渡到慢跑,每次慢跑10-15分钟,然后逐渐增加慢跑的时间和距离。让身体逐渐适应跑步的节奏,就能大大降低受伤和患病的风险。
3、定期体检
很多潜在的疾病可能在平时没有明显症状,但在跑步时却可能引发严重后果。所以,定期体检是非常必要的,尤其是35岁以上的人群,或者有家族心血管疾病史、高血压、高血脂等基础病的人,更要重视体检。
在体检时,要重点检查心脏相关的项目,如心电图、心脏彩超、心肌酶等,及时发现潜在的心脏问题。如果医生建议你在运动方面需要注意一些事项,一定要严格遵守,不要抱有侥幸心理 。通过定期体检,我们可以及时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为科学跑步提供有力的保障。
4、注意拉伸
拉伸是跑步后必不可少的环节,它能帮助我们放松肌肉,缓解疲劳,促进血液循环,降低运动后的心血管负担。每次跑步结束后,不要立刻休息,要花10-15分钟进行全身拉伸。
跑步与心脑梗之间的关系,并不是简单的 “爱跑步就会增加患病风险”,而是需要我们从多个角度去理解和分析。过度跑步确实可能会对心脏和血管造成损伤,增加心脑梗的发病几率,但这并不代表跑步本身是有害的。相反,科学合理的跑步,能够为我们的健康带来诸多益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