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冠禽兽在现在是一个骂人的词语,但是一个词语在不同的时期会有不同的意思,有时候可能是一个贬义词,在另一些时候又有可能是褒义词,比如衣冠禽兽在明朝就是个夸人的词语。如果能穿越回明朝我还真想做个禽兽,在当时别人说你长大了一定能做个禽兽,这真的是在夸你。
别看朱元璋这大哥文化不高,但他当了皇帝以后总想搞点新玩意。比如他给自己的每个儿子的后代都安排了20个字的辈分,朱元璋给朱棣的后代的辈分是“高瞻祁见佑,厚载翊常由,慈和怡伯仲,简靖迪先猷”,依次使用然后二十代循环一次,并且后代的名字以五行相生的规律来取名。于是朱棣的儿子叫朱高炽,朱高炽用了他爷爷钦定的辈分“高”,五行之中木生火,朱棣的儿子名字都是火字旁。所以明朝的皇帝名字依次朱棣、朱高炽、朱瞻基、朱祁镇、朱见深、朱祐樘、朱厚、朱载坖、朱翊钧、朱常洛、朱由校,这里朱厚、朱载坖的名字都是造的字,因为到了后期朱家的子孙后代太多了,又限制在五行中取名,因此只能造字。
朱元璋搞完自己的子孙又盯上了官员的制服,以往的朝代看一个官员职位的高低全靠衣服的颜色,一般大红大紫的官服都是高官。以唐朝为例,三品以上的官员官服是紫色,四品五品是红色,六品七品四绿色,八品九品是青色,所以白居易说“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他说的就是自己官服的颜色。
朱元璋就想在官员服装上搞点新花样,于是出现了官服的补子,朱元璋命人在补子上绣飞禽走兽,文官绣飞禽,武官绣走兽,监察官员绣獬豸。并且按照官位品级不同绣上对应的动物,一品绣仙鹤;二品绣锦鸡;三品绣孔雀;四品绣云雁;五品绣白鹇;六品绣鹭鸶;七品绣溪敕;八品绣黄鹂;九品绣鹌鹑。武将一品、二品绘狮子;三品绘老虎;四品绘豹子;五品绘熊;六品、七品绘彪;八品绘犀牛,九品绘海马。绣别的还能理解绣个海马真不知道咋想的,当时百官上朝真就像动物园一样啥都有,百鸟朝凤万兽归林的感觉,龙椅上那位真就有点真龙的意思了。
由于官服上秀了各种飞禽走兽,当时的人就以禽兽借指当官。最开始禽兽还是个好词,可能当时的教书先生还会告诫学生们:好好学习,将来争取做个禽兽!所以在明朝开始的时候禽兽还是个褒义词,不过由于明朝官员俸禄实行定制,也就是朱元璋定下来的薪水各代皇帝一直沿用,从来不涨工资但是物价在涨,越往后官员的工资越不够花,加上本来太平久了就滋生腐败,贪赃枉法草菅人命的官员越来越多,以至于禽兽也变成了贬义词,常骂那些不干人事的人是衣冠禽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