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命由我不由天!”当哪吒高喊这句话时,许多人心中感到一刺的痛苦。
这句豪言壮语背后,支撑他的却有爱他的家人、有支持他的母亲,还有那个看似不靠谱,但却成为他成功基石的师傅——太乙真人。
哪吒的勇气来源于他背后深厚的支持。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电影中那群毫无依靠的土拨鼠,它们标志着那些被命运摆布的普通人。
土拨鼠的无奈与挣扎土拨鼠们的命运,完全不由自己掌控。
它们的一生只能束缚在一个画好的小圈子内,努力活着已是艰难,又怎敢轻言“我命由我不由天”呢?
这群土拨鼠生活在如同难民营的洞穴中。
它们拥有的乐趣,唯有吃饭,穿着零零碎碎的衣服,而连盛食物的碗都是破破烂烂的。
没有哪吒的背景,没有敖丙的出身,甚至连一句台词都没有,面对被打翻的饭碗,它们也只能发出一个“啊”的声音,这便是它们微弱的反抗。
作为被压迫的群体,土拨鼠只是一群默默无闻的“打工人”。
在神仙激烈斗争的时候,它们没有勇气去凑热闹。
每天关心的仅是碗里那一点点稀粥,最终却沦落为权力斗争的牺牲品,注定成为炮灰。
当电影镜头转向这群萌态可掬的土拨鼠时,令人感到一种无尽的悲凉,这才是底层人民最真实的写照。
它们的条件恶劣,还时刻面临被打的危险,而它们又做错了什么呢?
社会的沉重现实某社交平台上,一位用户写道,他曾经不解父亲为何如此卑微、懦弱。
“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他拼命奔忙,为了家人的安康,为了孩子的微笑,忍辱负重,其实,他所承受的一切都在映照出土拨鼠的命运。
要理解土拨鼠的处境,必须经历一番社会的磨砺,才能彻底地觉醒。
土拨鼠没有主角们的光环,它们的衣衫破烂,连吃饭的碗都是破的,而哪吒有火尖枪、混天绫、风火轮;敖丙则身披“龙鳞甲”。
这群土拨鼠连一件像样的衣服都没有,总是被抓去当炼丹的材料。
它们的爪子是唯一的“工具”,在这处荒野中,最终的命运却是被炼成丹药。
当哪吒来收割它们时,它们正捧着破碗谨慎地进餐。
对抗的毫无胜算,唯一能反抗的就是那一声单音节的“啊”字。
敖丙一出手,这群土拨鼠立刻成了“空中飞鼠”,毫无妖精的法力可言。
反抗的无力土拨鼠们正是代言底层生活的缩影,许多人便在此找到自己的影子。
这群土拨鼠如同拼命工作的打工人,干着最繁重的工作,时不时还要忍受几句骂声,而受到批评后,它们只能默默承受。
土拨鼠虽身处残酷的环境,却从不发声。
经历社会不公的打击后,它们依然渴望能改变自己的命运。
虽然在电影中土拨鼠不是主角,却有着不可或缺的价值。
没有土拨鼠的衬托,哪吒、敖丙的光芒又从何而来?
现实生活同样如此,一部大型机器的运行需要不计其数的螺丝钉,主机再好,没有配件也无法正常运转。
土拨鼠经历了不公的命运,它们渴望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犹如哪吒一样反抗命运的安排。
然而,出身注定了它们无法自由。
可怕的平庸与坚持土拨鼠们虽然认命,但对未来中依然怀有美好的期待。
尽管条件艰苦,却从未放弃过希望。
大家都是这群无辜的土拨鼠,看似无足轻重,却不可或缺,心怀梦想,只是无力去改变。
即使渺小,却从未放弃,活着也要全力以赴地活着。
愿每个“土拨鼠”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火尖枪”、“混天绫”和“龙鳞甲”。
土拨鼠之所以受到大家的喜爱,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它们憨态可掬的外表。
这群憨厚的生物让观众不自觉生出怜爱。
面对批评与攻击,它们向来呆愣几分钟后,才突然大叫一声“啊”。
在这严肃的主题中,土拨鼠的存在瞬间化解了严厉的气氛。
当哪吒的混天绫如狂风般席卷而来时,那一刻宛如视觉的盛宴展开。
观众透过令人惊叹的特效,清晰地看见每一只土拨鼠身上的毛发纹路,仿佛大自然赋予了它们独特的印记。
故事背后的隐喻再看那些土拨鼠们身上破旧的衣服,补丁处或许阵阵叹息,这些补丁讲述着它们的故事,像是被岁月精心安排。
地上那盛满腐臭南瓜汤的陶碗,连陶碗上的裂纹都分外引人注目,仿佛是经过美术团队精心推敲出来的艺术品。
这种对细节的追求,使得土拨鼠成为工业化制作中的一个典范。
然而,在华丽的表象之下,却包含了无情的现实。
它们被精心雕琢,仿佛艺术品般夺人眼球,但最终命运却无情地将它们消耗殆尽。
哪吒的出生充满了偏见,相较于土拨鼠,他有太乙真人保护。
土拨鼠只有在艰苦的劳作中才能获得一口饭吃,可即便如此,却仍被视为妖精而成为炼丹材料。
在土拨鼠的洞穴中,张贴了《修仙指南》这样的标语。
它们生活得如此拮据,依然相信努力就能到达神仙的境地。
申正道曾说过,“要怪就怪你们是妖”,然而土拨鼠又有什么错?
它们只想吃饱而已,然而最后却沦为被杀戮的理由。
更为讽刺的是,土拨鼠老大的哭泣声令人哭笑不得。
它的外强中干,表白了无数人曾经遭遇的不公。
颓丧的命运土拨鼠的命运无人关注,像是一群努力生活的人。
他们以为战胜了眼前的困境便是柳暗花明,却不知未来还有更大的压迫在等待。
在大家为哪吒的“我命由我不由天”而狂热时,是否有人感到一丝颤栗?
大多数人无法成为命运的主宰,只能像土拨鼠那般随波逐流。
静坐在土拨鼠洞穴的《修仙指南》并未帮助到任何人。
它们日复一日,重复着同样的工作,从未质疑、从未反抗,分外安分。
即便杀戮来临,它们只是用短短的“啊”音向命运表示质疑。
无量仙翁美化自己龌龊的目的时,它们依旧认为是自己的过错、努力不够。
现实生活中,企业裁掉35岁以上员工时,很多人也如同土拨鼠一般,唯恐触及不正规的规则。
追求变革的希望其实我们与土拨鼠毫无二致,在规则面前明白不合理,却也是沉默的大多数。
如影片结尾东海龙王的感慨:“我已经老了”,而哪吒和敖丙站在一起,坚定地说:“我们正年轻。”
或许,只有年轻一代才能打破这种陈规,不再让土拨鼠沦为炼丹的边角料。
导演的匠心独运使得土拨鼠的集体覆灭成为巨大的叙事反转。
在普遍的社会认知中,土拨鼠与“萌文化”紧密相连,陶冶了一种温情脉脉的感觉。
然而,导演扮演了一位犀利的解剖者,无情地撕裂温情的面纱,让人们一睹背后的残酷现实。
观众走出影院时,不约而同地自嘲“打工人不如鼠”,这似乎一句轻松的调侃,实际上却是一场银幕内外的共鸣。
在影片所建立的世界中,角色们每个人都仿佛拥有着光鲜艳丽的命运。
但是当我们停下脚步,向那些被遗忘的角落望去,就会发现无数如同土拨鼠般的存在。
它们在黑暗中默默无声,啃食着命运的残羹冷炙,生存着。
手中所盛的,不仅仅是南瓜粥,而是时代的焦虑与荒谬的现实。
这焦虑是无数小人物在社会重压下艰难喘息的表现,而荒诞则是命运无常的写照,理想与现实的巨大落差。
尋找希望的光芒或许,我们真正追寻的“我命由我不由天”的意义,并不在于成为哪吒那种天选之子,与命运抗争。
哪吒的超凡能力是令人钦佩的,他能够与命运开展惊心动魄的对抗。
然而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更应关注的,是土拨鼠眼中闪烁的那一丝希望的光芒。
那束光虽微弱,却无比坚韧。
它是土拨鼠在苦涩命运面前,顽强倔强的象征,包含了对命运的不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黑暗中努力探寻光明的勇气。
这才是现实生活中每个普通人都可能握有的,与命运进行对抗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