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娇劝阻吸烟事件的背后

山海与言 2025-01-01 10:35:36

几天前,演员徐娇发微博称,在长沙一家餐厅劝阻一位男士抽烟时遭到拒绝,在录下证据时,该男士抢走其手机,并直接把烟头扔在了她的碗里。警察来后,说长沙室内抽烟不犯法,无法进行罚款。

事情最终结果没有进一步披露,只是徐娇删了微博。

事件非常简单明了,理亏的自然是那位抽烟男士。还有个小插曲:估摸着是警察调解期间,这位先生发现涉事者还是是位公众人物,担心被网络曝光,提出徐娇如果删除拍摄的内容,他就道歉,警察对此提议表示肯定。

01道歉有用吗

这位先生的逻辑很有问题,过错方是自己,理论上是应该自己主动道歉,然后再提删除视频的请求。结果一开口,就将道歉作为砝码,当做一个交换的条件。我的理解是,这位先生是主观认为自己是无过错方,之所以道歉,是因为有把柄在对方手上。

这种流于形式的道歉有用吗?不仅没用,而且恶心,保不准对方在道歉的同时,还在心里默默地问候你家亲属。但是世人似乎很吃这一套,不管怎么样,形势要获胜,场面要占优,然后吃的亏自己咽下,再装个风度大方:行吧,就这样吧,下次注意。最后皆大欢喜,各得所需。

当然了,有时候谅解方也可能很无奈,只能被迫接受道歉,不然本来还是受害者的,可能一下子就反转过来被人指责不够宽容不够道德。世俗眼里,似乎每一句对不起,都要换回一声没关系,每一次道歉,都能换回一次原谅。

不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纵容道歉有用,才是社会最大的悲哀。

十几年前三鹿奶粉开新闻发布会,向社会道歉,并承诺不惜代价积极做好患病婴幼儿的救治工作,但是有用么?29.4万名婴儿因食用毒奶粉而出现健康问题,还有因此死亡的,也有一辈子都不能停药的,这些是句道歉或者赔偿就能解决的吗?罪魁祸首田文华没判死刑,仅仅是终身监禁,而且刑期还能一减再减,最终变成不到16年,据说2027年8月就可以出狱了。田文华16年就自由了,那些无辜婴儿可能终身不得自由。

前几天的韩国空难,机上181人死亡179人,只有2名乘务人员获救。韩国航空公司总裁鞠躬道歉了,并声明乘客都有巨额保险。但是,有位先生一家9口都上了飞机,赔偿金能给谁?事故原因还在调查,单从视频上看,飞机是撞在了客机跑道尽头一堵高大而结实的水泥墙引发的爆炸,并且现场没有消防车和救护车,一切都是那么的不正常。有钱能使鬼推磨,但是有钱能让人死而复生吗?用金钱堆积出来的道歉,照样也很苍白。

成年人的世界,越是正式的道歉,越是没有意义。

02执法者专业水平

都说道歉有用,要警察做什么?那如果来的警察不专业呢?

徐娇事件中,警察来了,他说长沙室内抽烟不犯法,无法进行罚款。

我搜了搜,长沙市城市管理局官方发布的信息,《长沙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明文规定“在公共交通工具、禁止吸烟的室内公共场所吸烟的,由市人民政府确定的行政执法部门责令改正,处五十元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二百元罚款”。此条例2021年9月29日生效。

有些人可能会说,餐厅内没有禁止吸烟的告示,不一定不能吸烟。国家《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第十八条规定“室内公共场所禁止吸烟”。此细则自2011年5月1日起施行。也就是说,从2011年5月开始,所有室内的公共场合,都不得吸烟。

来的警察不专业,似乎也就没那么有用,而且会起反的效应。否则,他怎么会肯定先删视频后道歉的做法?无外乎是担心媒体的力量,事情被闹大了无法收场。标准的先平息事件,而后解决问题的做法,执法逻辑极其不合理。

执法者,专业是第一条件。

徐娇事件还是一件小事,充其量也就是50元的罚款。如果是较大案件,参与的执法机构成员也不专业呢?这不是危言耸听,这几乎是必然会发生的。不然,“扶不扶”第一案2006年南京彭宇案,法院以“不是你撞的为什么去扶”为理由,将社会伦理道德拉到了历史的最底线,又怎么会发生?

如果进一步联想,万一执法者揣着明白装糊涂呢?简直不能想。

执法者,依法处理事件,是第一职责。

如果法律不能彰显正义,那就失去了公允。如果执法者不能伸张正义,那就是为虎作伥。如何能提高执法者水平,这应该是执政者应该深思的问题了。

2025年到了,希望社会少一点道歉,希望法治进一步清明。

—— End ——

0 阅读:3

山海与言

简介:心怀山海,言若星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