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护困境:失能老人的余生可以托付给谁?

科技观察不踩雷 2024-07-12 14:40:46

生命就像一个轮回,从纸尿裤开始,到纸尿裤结束。数据显示,当前我国失能失智老人数量有45000万人。

当一个人失去了独立生活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也就失去了自由,一旦躯体限制了灵魂,生命的质量便走出了个人能力把控的范围,尊严也无从谈起。生活无法自理,偏偏还能清醒地感受生命的悲哀,对于失能老人来说,长命百岁何尝不是一场人间疾苦?

如何帮助失能老人提高生命质量,让失能老人家庭“不失衡”,已然成为一个社会性问题。

文丨财经观察站

作者 | 小新

1

被捆住的长期照护者

前段时间,北大教授胡泳因照顾年迈母亲变成“24小时照护者”的文章被刷屏。文章之所以能引发共鸣,大概是因为照顾失能老人几乎是所有人的必经之路。胡泳一段话道出了人之于生命的不可逆:“今天你可能风华正茂,但是你早晚都会遇到”,他认为世界上只有四种人:曾经是照护者的人,现在是照护者的人,即将成为照护者的人,以及需要照护者的人。

学者预测,未来20年内中国失能老人或将数以亿计。而他们的子代——“独生一代”将不得不直面空前的养老照护压力。

家中有一位老人瘫痪在床,失去自理能力、大小便失禁、24小时需要照料一位失能老人,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意味着巨大的身心压力,让整个家庭失衡飘摇。

李先生这几年是有苦难言。父亲先后被三家养老院拒绝。失能、失禁、失智、瘫痪、老年痴呆......这些拆解开来单单一个都足矣令人发愁的症状或疾病,不幸地全都落到了罗先生父亲身上。

“父亲完全丧失了生活自理能力,需要有人24小时的照护。我的手机闹钟一天会响6次,分别是提醒我给父亲喂药、翻身、查看大小便。最头疼的就是每次换尿不湿他都不配合,有时候还会直接拿手边的东西开始砸,骂人。我和爱人真的忍受不了了,开始萌生给他送养老院的念头。”罗先生身心俱惫。但先后找了3家养老院,无一例外地都将他们拒之门外。找到一家愿意接纳的,入住费用高了2倍有余,加上缴纳高昂的押金,签订免责条款。罗先生还在犹豫不决。

“一人失能,全家失衡”的遭遇不在少数,对于一些困难家庭和独生子女家庭而言更是压力如泰山一般沉重。

80岁的沈奶奶,丈夫有严重的认知症障碍,子女尊重父母的意愿,也是处于“孝心”考虑,让父母居家养老。坚持了一年多时间,沈奶奶的女儿说,家里的生活像是“人间地狱”。自己和爱人要工作,家里还有读高中的儿子。几次跟老人商量将父亲送到了认知症障碍照护中心。但沈奶奶极不情愿,一心只想把丈夫接过到身边自己照顾,责怪女儿将他们老夫妻分开。

“没有接触过这个群体的人,无法理解照顾失能老人的事情有多难,洗澡,看起来是一件小事,但对于上了年纪的失能、半失能老人来说,却是一场冒险”,沈奶奶的女儿很无奈。

我们常用“床前没有百天孝”来感叹儿女不孝,但长期的伺候失能老人的确是一个折磨人的过程,尤其对于上有老下有小的打工人来说更是如此。少有所养、老有所依,看起来简单的八个字,背后还有很多不为人知的辛酸故事。

照护失能者对于精神和体力都是一种考验,就堪比一份沉重但无薪的全职工作;全职照护,不仅意味着对照护者个人时间和精力的剥夺,更带来难以排解的负面情绪。

2

照护者模式破局

过去的几十年,与国内老龄化同步发生的另外两件事也影响深远:一是独生子女政策之下中国人口结构的快速变化,二是城镇化引起的空巢家庭问题。

独生子女一代特有的“421”型家庭结构中,大都夫妻二人为了照护失能父母,有时需要一方辞职在家全天候照料,辞职意味着收入减少,经济负担加重。随着空巢老人增多,“421”家庭已很难承担起老人的长期照护负担。与此同时,社会力量提供的专业照护服务明显不足,形成了“照料赤字”。

去年五月,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和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而针对失能人群推出和试点的长护险便是普惠金融体现。众多失能家庭期待长期护理保险能成为飘摇家庭中的“保护伞”。

2016年6月,我国在上海、青岛等15个城市或地区开展长期护理保险试点,截至2023年6月,试点已扩大到49个城市,参保人数约1.7亿人,超200万人享受这一保障。

2021年至2023年,政府的工作汇报连续三年强调了“逐步实施长护险试点”的重要性。2024年,政府的工作汇报再次强调了这个系统,并且取消了“试点”的说法,改为“努力实现长期护理保险系统的建立”。

长护险,险企在行动。中国人寿寿险公司探索相关业务发展路径。截至2023年底,承办长护险项目70余个,覆盖人群超3800万人。

长护服务的提升不仅仅体现在从业人数上,更体现在从业人员的专业度上。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呼吁,国家要尽快建立全国统一的长护险制度,对筹资模式、筹资标准、征收方式、筹资原则等进行规范,否则等地方在试点中形成各自路径依赖,届时再统一就会难上加难。长护险顶层设计的出台“宜早不宜迟”,因为越往后,中国失能老人的照护负担积累得越多,全面推行也就更难。

照顾失能老人是一个需要耐心、时间和专业能力的难题。可以预见,未来的护理行业,养老机构这些特殊需求的业务将成为一片蓝海,不管是行业经营者来说,还是对于护理行业从业者来说,都是如此。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党组书记、副主任马建堂建议称,我国失能老人的长期照护,多靠家人承担,具有专业知识的长护人员极为短缺。他建议,一是将有意愿的农民工和失业人口进行必要培训后,精准提供给有需要的失能老人;扩大职业学院医疗卫生、长期护理、医养照护等专业招生规模,培养有意愿进入长期护理行业的医务人员、专业照护师、康复治疗师、医养照护人员等,满足中高收入家庭失能老人护理需求;加大对家庭护理人员和护理介绍机构的支持力度,不断提高长护人员的专业技能和介绍机构的规范化水平。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解决失能老人群体面临的养老难题,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护,不是某一个社会群体的独自努力,而是需要举政府、家庭以及全社会共同合力,个人及家庭应认清现状、及早规划、率先破局;政府应加大养老保障力度,完善社会保障和福利体系;全社会也应广泛关注,促进技术与养老行业的深度融合。

写到最后,想到了日本一部叫《老后破产》的电影,这是现实,也很可能是我们大多数人的明天。老龄化,养老服务,失能老人的护理服务是世界性难题,道阻且长。

财经观察站

0 阅读:0

科技观察不踩雷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