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众多领导人中,有一位领导人是十分特殊的存在。他从基层做起的,不仅连续3次担任中央政治局常委,还2次担任总理,子女个个都是栋梁之材。
值得一提的是,他和周恩来夫妇的关系很好,就连邓颖超临终前都在记挂着他。那么此人是谁呢?
父母皆是革命先辈
这位领导人正是李鹏,他的父亲是李硕勋是我党早期参与领导军事斗争的先驱之一。读书期间,李硕勋除了参加学生运动外,还接触了马克思主义,思想渐渐发生改变。由于太过先进,他遭到军阀的通缉,无奈只能去北京读书。
1923年,李硕勋进入国共两党共同创办的上海大学学习。在这里,他聆听了蔡和森、恽代英等共产党人的课,系统地接触了马克思主义。1924年,李硕勋表现优秀且对党忠心,他被吸收入共产党。
在此期间,李硕勋还找到了人生伴侣,对方名叫赵君陶。两人不仅有共同的追求和理想,还有相同的目标。1926年8月,他们结为夫妻,新婚当天,李硕勋对妻子说:
“我的人生观就是革命,我的生活也是革命。但革命的步骤又是怎样的呢?首先第一步是宣传,第二是组织,第三就是武装暴动。”
婚后没多久,李硕勋和赵君陶就奉命来到武汉工作,担任武昌县委书记等职务。1927年,他又被派到国民革命军第4军25师当政治部主任,叶挺是该师的副师长。
起初李硕勋跟随25师继续北伐,没想到4月12日蒋介石突然发动“反革命政变”,25师当即返回武汉讨伐蒋介石。7月5日,汪精卫在武汉发动叛变,一时间我党的形势格外险峻。为了挽救革命,中央决定发起南昌起义。
8月2日,李硕勋等人抵达南昌参加起义,他被编入起义军第11军25师担任政治部主任。南昌起义结束后,余部南下作战,李硕勋则和周士第率部投入到会昌战役当中,歼灭敌军两个营的兵力,还缴获了上百支枪支。
9月18日,朱德、李硕勋、周士第组成前敌委员会,率部留守三河坝,配合南昌起义余部作战。10月1日,敌军向我军发起猛烈的进攻,李硕勋不顾危险,亲自来到阵地指挥,并动员道:
“大家一定要谨记自己是‘铁军’,更要发挥铁军的精神,坚守三河坝,为起义主力军争取撤离时间!”
经过三昼夜激烈的战斗,我军以伤亡900多人的代价歼灭敌军3000余人。不过由于敌我双方兵力太过悬殊,没多久敌军就从四面八方向我军攻来,无奈只能向汕头、潮州撤离。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李硕勋奔赴全国各地,只要有革命的地方必定能看到他的身影。1931年7月,就在他去琼州检查指导工作的途中,却因叛徒出卖被敌军逮捕。在狱中,他遭受残酷的刑罚,但他始终没有透露出一个字。
9月5日,敌人见始终无法从李硕勋的口中得到有利消息,便决定将其杀害。这位铁骨铮铮的共产党员牺牲时,年仅28岁。
工作太过努力而得了盲肠炎
李硕勋牺牲后,国民党还将这则消息刊登到广州《民国日报》上。李硕勋的战友柯麟看到报纸后,沉默许久,随后找到赵君陶:“君陶,我要和你说个坏消息。”
赵君陶连忙说:“是和硕勋有关吗?”柯麟沉重的点点头,说:“是,他牺牲了……”听到这里,赵君陶的身子晃了晃,有些不敢相信地问:“确定了吗?”柯麟再次点头:“确定了,报纸已经登了。”
赵君陶的眼泪瞬间流出,放声痛哭,但她没有悲伤太久,而是将悲伤化为力量。不久后,赵君陶在得到中央的同意后准备返回上海,上海互济会还寄来500元当作路费。
临上船前,李硕勋和赵君陶的大儿子李鹏抬头问妈妈:“妈妈,我们回上海了,爸爸怎么办呢?我好想爸爸,你不是说他很快就回来了吗?”听到儿子天真的话语,赵君陶强忍眼泪,说:“爸爸有事还没忙完,我们先走。”
赵君陶不忍心和儿子说他的父亲已经牺牲了,她担心影响孩子。回到上海后她见到了刘伯承,刘伯承问她:“君陶,你要节哀顺变,接下来你打算去哪儿呢?”赵君陶毫不犹豫地说:“我都听组织的,组织让我去哪儿我就去哪儿。”
刘伯承点点头,说:“你现在怀着一个孩子,还带着一个孩子,如果去苏区很不安全,我觉得你可以先回成都,你的兄长在那里,可以好好照顾你,也能掩护你的身份。”赵君陶笑着说:“好,那我就回成都。”
1940年,周恩来和邓颖超终于打听到赵君陶和李鹏的消息。由于赵君陶工作繁忙,他们便将李鹏接到重庆八路军办事处,安排到凤凰山育才学校上学。皖南事变后,李鹏和其他烈士子女被送去延安。
在延安大生产运动期间,李鹏经常愁眉不展,原来是因为他觉得不管自己怎么努力,都无法赶得上延安当地的同学。在南泥湾的秋收中,他甚至因为太过努力而得了盲肠炎。邓颖超知道后非常心疼,将自己的牛奶让给他。
1945年11月,李鹏步行40多天来到张家口工业专门学校学习。毕业后,他被分配到晋察冀电业公司当技术员。有一次,他和其他同事去涞源运柴油发电机,没想到却遭到敌机的扫射。
李鹏和同志们以最快的速度躲到一旁的树林,躲过敌机的扫射,不过可惜的是柴油发电机被打坏,运送的马匹也被打死。等敌机离开后,同事们有些慌乱:“怎么办?发电机被打坏了,就连运输的马匹都被打死了,咱们怎么和上面交代啊?”
就在这个时候,李鹏站出来说:“大家不要慌张,没了发电机我们还有别的,没了马匹我们还有汽车,只要不放弃,就一定会有办法了。”后来在他的组织下,成功将其他电气器材运送到解放区。
先后两次担任国务院总理,儿子都是栋梁之材
1947年,李鹏来到哈尔滨油脂厂工作,担任党支部书记等职务。当时的他年仅19岁,但却展现出和他年纪并不相符的能力。第二年,李鹏和其他20多名烈士后代前往苏联,来到莫斯科动力学院水力发电系学习。
在苏联留学期间,李鹏认真读书,其他同学读书的时候他在读书,其他同学出去玩耍、放松的时候,他仍在读书。而李鹏的努力也没有白费,在此期间他先后担任中国留学生党支部书记和中国留苏学生会主席的职务。
1955年,李鹏从学校毕业后回国,进入丰满发电厂工作。由于他和周恩来夫妇的工作都很忙碌,所以没能经常见面,但周恩来一直关心着李鹏。
1962年6月,周恩来夫妇来东北视察,在参观丰满发电厂的时候没有看到李鹏,便问:“怎么不见李鹏呢?他去哪里了?”厂长连忙回答说:“李鹏同志被调到沈阳东北电管局工作了。”
1966年的一天,周恩来担心北京的供电、供水等问题,便召开一次紧急会议。在会上,周恩来对时任水电部副部长的刘澜说:“刘澜波同志,你推荐一位得力干将来北京供电局吧。”
刘澜波想了想说:“那就让李鹏同志来吧,他不仅年轻,工作还很认真负责。”听到熟悉的名字,周恩来有些犹豫地问:“李鹏?他有些年轻,能行吗?”刘澜波笑着说:“李鹏同志在东北工作了11年,而且表现的很好,更何况他今年已经38岁了,也算步入中年。”
周恩来听后点点头:“是不年轻了,既然你推荐他,那就让他来吧。”不久后,李鹏被调到北京担任北京供电局的代理书记。
1971年,李鹏被任命为背景电力工业局革委会副主任,此后更是努力工作,先后两次被任命为国务院总理。除了李鹏能干外,他的子女也是个个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