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游牧民族,大家想到的一定是成群的牛羊、飞奔的牧羊犬,却往往忽视了另一种猛禽——金雕。
金雕可以捕捉中大型的兽类,是猎户外出狩猎时的好帮手,但是想要拥有一只金雕,猎户需要做出极大的努力。
游牧民族中保留着流传千年的“驯鹰术”,据说,想要驯服金雕,需与它对视七天七夜……
古老而神秘的驯鹰术究竟是什么?驯服顽固的金雕又需要多长的时间呢?
“雕”名赫赫
金雕经常出现在各种影视、文学作品中,比如金庸写的武侠小说里,就有金雕的身影。
大部分人对于金雕的印象,也是来源于此,以至于一提到它,脑袋里就是一只气宇轩昂的雕带着主角满天飞。
脱离艺术加工,金雕其实只是一种“平平无奇”的猛禽,有多猛呢?别的鸟还隔着高空遛弯,它已经径直飞出去捉猎物了,快得无影无踪,杀得干净利落,简直就是飞鸟中的“战斗机”!
经过训练的金雕还可以长距离猎狼,狼隔那生物链里也是草原一霸,谁见了它不逃?
只有金雕不退反追的,等追到狼疲惫不堪,甚至没有力气骂娘时,金雕就一个俯冲抓住狼的脖颈,再一爪戳伤狼的眼睛,让它失去反抗能力。
就主打一个不讲武德,空中压制,曾经,还有过一只金雕先后抓狼14只的记录。
这么猛的金雕,谁能不怕?谁能不喜?
反正游牧民族是喜欢极了,只要有一只金雕在,冬季一家老小的吃喝不用愁了。
所以,在很久之前,游牧民族便开始驯服金雕,并将这个传统延续下来,形成独特的民俗文化。
颇为神秘的“驯鹰术”就是游牧民族千年时间里,驯服金雕的秘诀和“偏方”。
据说,如果要驯服一只金雕,你就要先做好七天七夜不眠不休的准备,因为,接下来的七天时间里,你必须寸步不离地监视金雕,只有让金雕低头,承认你比它更强才行。
而这还远远没完,让金雕低头之后,你还需要花费三五年时间训练它,培养人与雕的默契。
有些人虽然让金雕臣服了,但是却没能发挥金雕的全部潜能,即使花费心血训练,也无能为力,所以对驯鹰人而言,好“雕”千金难买。
那驯服金雕和培养金雕的流程又是怎样的呢?
难道会很危险吗?
飞雕徜九天
金雕,是一种传统意义上的“猛”禽。
它的翅膀完全展开,能够有两米多长,比一个东北大汉还高还长。
金雕广泛生活于分布于北半球温带、亚寒带和寒带地区,可谓是恶劣环境中的求生专家。
它的爪子有5—6厘米长,凭借俯冲时的力量,可以轻松掀起猎物的头盖骨,简直霸气侧漏!
金雕在我国新疆、内蒙古和东北地区均有分布,而这些地区,向来是游牧民族的天下。
我国祖先凭借无可匹敌的智慧,把在食物链顶端的敌“兽”,要么变成了宠物,要么变成了食物。
比如:如今憨态可掬的二哈,还有传说中,令人垂涎欲滴的熊掌……
金雕身为顶级掠食者之一,自然没有逃过人类的“魔爪”,几乎千年之前,游牧民族中便出现了专门的驯鹰人。
所谓万事开头难,驯鹰的流程很难,但最麻烦的步骤就在开头——抓捕一只合适的金雕。
在传统的驯鹰术里,有两种方法抓捕金雕。
第一种方法,勇攀高峰,找到金雕的巢穴,当然这个方法风险极高,很有可能雕还没有抓到,人就先一步“投胎转世”了。
等人终于扒拉到金雕的巢穴时,就可以挑选亚成年大小的金雕回家了!只是要小心身后一寒,可能有只成年的金雕正在虎视眈眈。
第二种方法,则稍微保险一点,就是在野外诱捕成年金雕,就是后续的步骤会很麻烦。
因为小金雕带回家,可以在驯鹰人家中养育几年,和主人熟悉之后,就没有了抗性。
但是成年金雕心高气傲,难以驯服,它和主人生活在一起的时间很短,驯服时,则需要使用“熬鹰”这个神秘而麻烦的方法。
此“熬”非彼“熬”,自然不是把雕放进水里煲汤。
实际上,游牧民族的信仰体系中,金雕是威风凛凛的神鹰,哪怕抓捕时也会小心翼翼,绝不让金雕磕着碰着。
正因如此,驯鹰人一般选择冬季捕鹰,冬天气温寒冷、万物凋零,饥肠辘辘的金雕会被网中的诱饵吸引,自己投入陷阱之中。
用来捕捉金雕的网也大有玄机,它织成的材料不是普通的粗麻绳,而是柔软的棉绳。这样,金雕被网线缠住之后就不会受伤。
等金雕安静下来,人们就第一时间绑住它的锋利的爪子,用特制的眼罩遮挡它的视线。
因为金雕靠出色的视力锁定猎物,只有视线陷入黑暗时,它才会安静下来。哈萨克族的语言里,这种眼罩叫做“托马哈”,材料用的是熟牛皮。
给金雕戴上眼罩之后,驯鹰人就会牵着绳子,用右臂托举着金雕,那模样,简直就是现实版的“左牵黄、右擎苍”。
为了避免金雕利爪划伤肌肤,驯鹰人的右臂也戴着熟牛皮做的厚实手套,名字叫“比亚来”。
一开始,金雕与主人并不熟悉,直接抓在人手臂上会导致流血受伤,只有驯服之后,金雕才能控制自己的力气。
驯“雕”高手
金雕毕竟是凶悍残忍的野生动物,具有极强的攻击性,很难被人类驯服。
所以,驯鹰人针对金雕的“傲”气,想出了“熬鹰”这一办法,专治金雕的各种不服。
等捕到金雕后,驯鹰人会把它带到一个小房间,封闭的室内有两根木桩,上面固定了一条结实的粗麻绳,戴眼罩的金雕就会被放在这根绳子中央的纺锤形绳团上。
金雕很难在麻绳上站稳,就算安静下来,驯鹰人也会扯动它腿间拴着的绳子,让它不能休息。
这就是哈萨克族的熬鹰,也被人称为“摇鹰”。
熬鹰讲究一个法则——“紧七慢八,十天到家”,也就是熬鹰快点需要七天,慢点就要八天。
如果到了第十天,熬鹰也没有成功的话,就要将这只金雕放回野外。
金雕一站上麻绳,熬鹰就开始了,在接下来的七至八天时间里,金雕不睡觉,人也不睡觉,一人一雕在房间里“熟络”感情。
其实,熬鹰的原理是要让金雕疲倦到极点,等它失去反抗能力时,驯鹰人就可以“趁虚而入”。
根据传统,熬鹰时,驯鹰人不能给金雕喂食,有人可能会产生疑问:三四天还好,饿上七天,金雕真的能撑住吗?
还真撑不住。
但是熬鹰时,就算你喂给金雕食物,它也会因为桀骜不驯而拒绝进食的,自然界很多动物也是这样,四周安全不确保的情况下,不会轻易进食。
当然,也有金雕捕食之后,胃部还有未消化的食物的原因,在这种状态下,有一些金雕可以做到一星期不再进食。
那如果金雕胃部没有食物怎么办?这也不必担心,因为腹部空空如也的金雕,在熬鹰进行到中途时,就会摔下麻绳,陷入昏睡。
这时,驯鹰人会用衣服将金雕包起来,让它熟悉主人的气味,等金雕下一次醒来,吃下驯鹰人准备的鲜肉,熬鹰就成功了。
这里喂食的肉,也很有讲究,不能是普通家禽家畜的肉,否则金雕记住肉的味道后,会捕食家里喂养的牲畜。
所以驯鹰人喂给金雕的一般都是兔肉。
熬鹰成功之后,就进入了下一个工作“唤鹰”。
因为金雕虽然已经臣服,但是与主人毫无默契,要想让它服从命令去狩猎,就需要其他的训练。
第一步,驯鹰人需要用绳子把金雕漂亮的飞羽绑起来,让金雕无法正常飞行。
然后,驯鹰人会手里拿着鲜肉,发出独特的叫声,让二十米外的金雕飞来吃肉。
这个过程也是让金雕熟悉召唤的声音,随着训练的深入,这个距离会越变越远。
当金雕能从一公里外飞回来,准确无误落在驯鹰人手臂上时,“唤鹰”工作就成功了。
之后,就是不断加强主人与金雕的默契,进行捕猎的训练,因为野生金雕捕猎成功后,就会独自享用猎物,驯鹰人需要做的,就是培养金雕狩猎成功后,守在原地等待主人的能力。
在捕猎的训练中,驯鹰人会用动物皮包裹鲜肉,模拟出猎物逃窜的场景。
金雕每抓到一次“猎物”,驯鹰人就会奖励金雕一块鲜肉,不断重复这个过程,经过长时间的磨合之后,金雕才会习惯和驯鹰人的配合。
后记
被驯服的金雕,是驯鹰人的强力助手,在短短一天内,就可以帮助主人捉到5只狐狸。
狐狸无比狡黠,不仅跑得快还会学兔子钻洞,它体型较小,没几两肉,抓起来也费劲,整天追着跑,花费的时间都能抓到十多只兔子。
听起来虽然费力不讨好,但是狐狸身上的皮毛却非常值钱,狐狸体态修长,绒毛也晶莹剔透,可谓深受达官贵人的喜爱。
因此,能在不弄破皮毛的条件下,抓到足足五只狐狸,金雕简直就是一个“摇钱树”。
在之前,只要拥有一只金雕,驯鹰人就可以靠捕猎养活一家老小,所以才会有那么多人,耗费大量的时间去驯养金雕。
除此之外,金雕对于驯鹰人而言,也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既不是工具也不是宠物。根据驯鹰术的传统,驯鹰人养金雕到一定时间段之后,就要将其进行放生。
如果驯鹰人养的是悬崖上拾来的小金雕,那么在它七八岁时,就会将它放回嵯峨高山,如果养的是捕捉到的成年金雕,那么驯鹰人也会在一两年之后将其放生。
因为生存条件的恶劣,金雕的生育率不高,成活率也很低,因为食物不足,金雕先孵出来的大雏鸟往往会攻击后孵出来的小雏鸟。
如果金雕能及时带回食物,且小雏鸟有一定避让能力,那么还不至于同胞相食,但如果金雕长时间没能找到食物,大雏鸟就会将小雏鸟啄击致死。
而且,有些时候成年金雕也会将已死亡的小雏鸟喂给还活着的大雏鸟。
金雕的生存是充满残酷竞争的,而为了保证金雕的数量,驯鹰人需要及时放生金雕,提高金雕种族之间的生育力。
直至现在,驯鹰术已经流传了一千多年的时间,在这个过程中,游牧民族和金雕一直友好相处。
可惜的是,现在金雕摇身一变,成为了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若是没有官方的许可,任何人都禁止私自捕捉、饲养野生金雕。
许多老迈的驯鹰人因为缺少相关证件,不得不放生辛苦驯服的金雕。
现如今,驯鹰的手艺虽然存在,但是知道并传承下来的人,已经越来越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