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闯关东》,太土了

小哲谝传子 2024-01-24 22:46:02

这个冬天,随着东北三省成为热门旅游地,最近,一部16年前的电视剧《闯关东》突然爆火,和当下时髦精致的电视剧相比,毫无疑问,《闯关东》是土气十足的,剧中的每个人都不完美,朴素、平凡、有性格缺点,像真实存在过的人,剧情也平淡的铺展,娓娓道来的像纪录片,但就是这样一部剧,却让众多网友破防了。

时间回到1904年,故事发生在山东章丘,因为连年灾害、庄稼绝收,匪患横生、饿殍遍野,在村庄间的道路上,一群群人拖家带口,推着独轮车向关外走去……

男主人朱开山(李幼斌饰演)在外无音信,只留朱家女主人文他娘(萨日娜饰演)在家看着三个儿子传文、传武和传杰。在帮助老大传文办婚礼时,文他娘借来的一袋小米被土匪抢了,本就没什么活路的他们,也被迫离开故土。

为什么要闯关东?关东,指的是山海关以东,也就是东北地区,沃野千里黑土地,非常适合农耕,但由于清朝禁关令,1860年以前出现了大量荒地。

1860年以后,因东北人口稀少,外部沙俄强行割占外东北,危机重重;内部关内人口激增、加之自然灾害出现大量灾民,于是清朝开放东北地区,招民垦荒,1897年,清政府更是决定全面开禁。

近代闯关东从1860年开始到1931年九一八事件时期,共有差不多2000万关内的汉族移民迁入了东北,其中,山东人占到多数。

那么,有人想问了,为什么不去南方发展呢?原因很简单,南方人口更多,而且南方的每一寸土地也有自己的主人,加之南方方言和生活习惯和山东人有差异,反之东北地区无主荒地多,且和山东生活生产习惯较为接近,因此东北成为很多山东人的选择。

《闯关东》的主题曲《家园》歌词里写道,“漂泊者的家到底在哪一边,回首故乡遥远,抬头前路依旧茫然”,闯关东的路有两条,分别是水路和旱路,但无论是哪一条路,都充满艰辛。

走水路,海上航行不可测,有时遇到风浪被迫滞留,比如文他娘三人在走水路时,因为周边战火滞留海上,而每个人所带口粮有限,许多人在船上活活饿死。

陆路更为艰苦,也颇为耗时,快则半年,慢则一年。彼时,走旱道的大都是穷苦的农民,有的推着独轮车,带着家当和老人孩子,有的拄着拐棍,风餐露宿。

传文和鲜儿在走旱路时险些把命丢在路上,因为吃够了饥饿和漂泊的苦,传文到东北后对土地和粮食表现的依恋明显大于其他兄弟。

《闯关东》分为四部分,即闯金场、闯农田、闯商场、闯煤矿,基本概括了所有闯荡者的归处。

首先是朱开山的“闯金场”,在淘金地老金沟,有官府、土匪、金场等多方势力,即使挖到金子,也很难运出去,几个胆大的去尝试,最后都送了命。在旁人提醒下,朱开山一行选择了“舍命吞金,运尸过关”,并通过声东击西的方法,成功运出了金子。

现实中,老金沟确实存在,这也是当时亚洲第一大金矿,其位于黑龙江漠河,且以盛产黄金而闻名于世。从发现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了,至今仍能淘到黄金。

其次是闯农田,朱家人在放牛沟种地,因女婿朱传武不满婚事安排离家,心疼独生女秀儿,老丈人韩老海百般刁难朱开山,但最终朱开山用真诚打动了韩老海,两家人和好。后来散兵进入元宝镇烧杀抢掠,朱开山一家被迫出走。

在那个年代,朱开山因为有金子在手,所以发展较快。如果初去闯关东没有本钱,一般像朱家的长工或短工,通过吃住在主家,一边帮工挣钱,一边自己垦荒,直到在当地扎根。

再次是闯商场,也就是到哈尔滨开饭店,遭到热河人潘五爷排挤,朱开山本想着忍气吞声,以和为贵,但面对对方一而再再而三的挑衅,他通过光明正大的竞赛,让潘五爷认识到了错误,结束了山东人和热河人多年的对立局面。

在闯关东的人中,不乏一些有本钱有头脑的,一般以经商为生,比如传杰的师傅夏元璋夏老板在关东以贸易为生,收购皮草、药材等山货贩卖,也将经商之道毫无保留传给了传杰。

最后是闯煤矿,东北地区物产资源丰富,朱家老三传杰发现当地煤矿资源后嗅到商机,为了和日本人竞争,朱开山也加入其中,开公司发掘甲子沟煤矿资源。

再如鲜儿和传武就曾在山场子和水场子干过,山场子一般在冬天,大树伐完运下山,木帮们的工作结束;水场子工作随后开始,将树木穿成木排,而后顺江漂送。因为辛苦程度和危险系数高,来钱比较快,传武一个冬天就挣到了两匹马。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中日矛盾激化,传武为了抗日壮烈牺牲,一家人悲痛不已,为报仇朱开山和传文杀死了日本特务森田,他们炸毁了煤矿并离开东北,然后踏上了返乡路,至此电视剧结束。

为了呈现真实的闯关东,剧组和主创人员不辞辛劳,实景拍摄,经历天寒地冻,吃住条件差等苦楚,最终将一段内地穷苦百姓的血泪迁徙史呈现在观众面前。

该剧作为2008年央视开年大戏。一经上映便受到了观众们的热烈好评,收视率曾达到11.84%,打破央视纪录,豆瓣更是拿下了9.3的高分。

时至今日,仍有网友年年冬天重温,《闯关东》相关视频的评论区,让人看到一段段交织血泪的真实移民历史。

有网友说,哈尔滨人往上两代,基本80%都是山东人,当年闯关东的后代。感谢东北,在2000万山东人漂泊无依的时候,给了他们一个家。

网友红山回忆,闯关东路上,自己的老太爷背着柳条筐,前面背着爷爷他们哥仨,后面放着干粮和被褥,老太奶在后面跟着,从山东登州府徒步走到辽宁朝阳,落户扎根。

网友凯哥称,自己的爷爷也是1925年从山东威海闯关东,从烟台坐船到大连,然后再从大连沿着鸭绿江边走到吉林长白山,而奶奶则是从山东临沂走旱路到的长白山。

听了闯关东先辈们的故事,谁能不动容,网友留言区一句句话让人破防,“历史上轻轻松松的一笔,是多少先人波澜壮阔的一生”,“东北人和山东人永远血脉相连”,“一部苦难的民族迁徙史,一段难忘的辛酸来时路”。

距离闯关东虽然已经过去上百年,但国人骨子里对故土的依恋从未改变,闯关东是很土,但这个“土”源自几千年农耕文明、儒家文化的浸润,是每个人不管漂泊到哪里都剪不断的根。在这一方面,《闯关东》的“土”其实是根,是中华民族的骨和血,是面对苦难迎难而上的精气神。

不管走的再远,都不能忘记来时路,这个冬天,和家人一起重温《闯关东》,唤醒心中对那片谓之家园的土地的深情。

注: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如有问题请联系后台。

0 阅读: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