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解读|中国心衰住院患者1年死亡率达13.7%,出院后面临较高死亡风险

柳叶记事本 2024-03-20 12:34:58

背景

心力衰竭(心衰)是许多心血管疾病的终末期表现,死亡率高、预后差。中国是世界上心衰负担最重的国家,但分析中国心衰死亡率和影响因素的大规模研究较缺乏。不同射血分数类别心衰的死亡率存在差异,既往的研究结论不一致。中国不同射血分数类别心衰患者的死亡率情况有待明确。

方法

将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心衰中心数据库中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从572家医院出院的230,637名成年心衰患者数据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全国死亡登记信息管理系统相关联,计算心衰患者出院后30天、1年和3年的全因死亡率,分析死亡原因、与全因死亡和心血管死亡相关的因素。

结果

研究最终纳入230,637名符合标准的心衰患者,平均年龄为69.3±13.2岁,41.1%为女性。射血分数保留的心衰(heart failure with preserved ejection fraction,HFpEF)患者101,033名(43.8%),射血分数下降的心衰(heart failure with reduced ejection fraction,HFrEF)患者82,083名(35.6%),射血分数轻度下降的心衰(heart failure with mildly reduced ejection fraction,HFpEF)患者47,521名(20.6%)。有26.6%的患者在过去一年中因心衰住院。201,949名(87.6%)患者从三级医院出院。

中位随访时间为531天(IQR 251-883天),总死亡人数为46,006人(19.9%)。在随访期间,有18,565名(22.6%)HFrEF患者、9,331名(19.6%)HFmrEF患者和18,110名(17.9%)HFpEF患者死亡。心衰患者在30天、1年和3年的全因死亡率分别为2.4%、13.7%和28.2%。

图1 不同射血分数类型、不同年龄心衰患者的全因死亡率

心血管死亡居心衰患者死亡原因首位,占全因死亡的71.5%(32,906/46,006)。不论射血分数类型如何,心血管死亡都是其死亡的主要原因,但HFrEF患者中心血管死亡的比例最高,达到71.5%(14,421/18,565)。

图2 不同射血分数类型心衰患者死亡原因构成

随着年龄增长,心衰患者的死亡率增长迅速。与年龄在18-49岁的患者相比,年龄≥80岁的患者全因死亡率显著增加(HR: 2.64,95% CI: 2.51-2.78),1年全因死亡率达到21.6%。随着射血分数下降死亡率亦增加,HFrEF患者死亡率最高,其次是HFmrEF,而HFpEF的死亡率最低。HFpEF、HFmrEF和HFrEF患者的1年全因死亡率分别为11.9%、13.7%和15.9%。与三级医院出院相比,二级医院出院与全因死亡率(HR: 1.09,95% CI: 1.06-1.12)和心血管死亡率(HR: 1.11,95% CI: 1.07-1.15)增加独立相关。较低的指南依从性评分与全因死亡率(HR: 1.05,95% CI: 1.03-1.08)和心血管死亡率(HR: 1.06,95% CI: 1.03-1.09)增加独立相关。

图3 不同射血分数类型、不同年龄心衰患者的Kaplan-Meier曲线

解释

这项基于中国最大心衰数据库的全国性前瞻性研究评估了不同射血分数类型住院心衰患者的短期和长期死亡率、死因及风险因素,发现中国心衰患者出院后的死亡率较高,超过70%的死亡是由心血管疾病引起的,HFrEF患者死亡率最高,较低的指南依从性评分与全因死亡和心血管死亡独立相关。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心衰患者出院后面临较高的死亡风险,不同射血分数类型心衰患者面临的危险因素不同,需依据患者类型指定个性化治疗方案,同时进一步深入探索不同类型心衰的病理生理机制,开发针对性治疗手段。医院层面的诊疗质量、指南依从性对预后有重大影响,这凸显了在中国推动遵循指南的心衰规范化治疗的必要性。END

团队介绍

本项研究是北京医院杨杰孚教授率领团队开展的。研究第一作者为北京医院的王华,李莹莹、柴坷为共同第一作者,北京医院杨杰孚教授为第一通讯作者。中国心衰中心项目是一项旨在改善心衰患者管理的国家级项目,覆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建立了集预防、诊断、治疗、综合管理及分级诊疗为一体的心衰防控体系。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心衰中心数据库是中国最大样本量心衰住院患者库。

0 阅读:0

柳叶记事本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