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上班族王健,这位“马路判官”,2024年用行车记录仪的拍摄方式,举报交通违法2277起,通过1945起,共有200多位是屡教不改的惯犯。这个数据让官方目瞪口呆,甚至超过了部分交警一年处理的违章数量,按照处罚标准计算,将扣掉违法司机共计8998分。王健将部分违法的视频发布在了平台社交的个人账号上,他本以为是对交通违法现象的曝光与警示,没想到引来了一场激烈的网络争议,消息一经传出,大家纷纷讨论起来。
对于王建私自安装流动摄像头举证交通违法行为,有人叫好有人反对。在一些固定摄像头拍不到的地方,违章行为被积极的举报,相当于为交通管理增添了一双眼睛,及时发现和反馈一些交通违法行为,倡导的是社会正能量。
这件看似个人离谱的行为在网络上发酵以后,有相当部分的人指责王健多管“闲事”,个人无权安装流动摄像头,拍摄举报行为过于较真,行驶过程中偶尔出现一些小违规,没有造成严重后果,就不应该被举报,这样的“职业举报人”,和物质奖励挂钩,也太坑了。
这个职业举报人,他是一个怎样的交通秩序守护者呢?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在广州道路拥堵加塞,一些车主无视交通法则,行驶车辆随意变道占用应急车道,对于上班族王健来讲,他开车上班的路就像一场混战,精神高度集中的同时,还要分心处理这些肆意穿行的违章车辆加塞超车等等,不知道哪天会来个“亲密接触”。
起初,王建觉得堵车时走应急车道可以理解,但是后来发现即使不堵车,不管在哪个路段,几乎都能看到个别车主走应急车道,这些开车的行为既危险又猖狂,即使在高速出入口附近,有些车主突然从应急车道变速挤入主路,造成安全隐患。
看到遵守交通的车主被这些违法车主随意插队,王建内心燃起了怒火,接下来他干了大家拍手称快的事。后来在采访中他说道:“大家都遵守交通规则,凭什么这些车主可以随意破坏交通规则,这对其他的车主太不公平了,万一真的有紧急情况,这些被占用的应急车道会成为生命的阻碍,救援车辆无法及时到达现场,后果不堪设想。”
斗志就这样爆发了,一忍再忍,忍无可忍,无需再忍,这样糟糕的交通状况他不再被动忍受了,他决定要依照法律,用自己的行车记录仪在行驶路上拍下来,并且举报沿途的违章车辆,他这一做就是一年。
王健的举报之路也并不是一帆风顺,首先,举证需要证据,怎么把这些违章的行为拍下来呢?他脑子一激灵,想到了自己的行车记录仪,他的行车记录仪具备语音指令记录功能,这一功能为他的取证工作取得了极大的便利。在发现有违章行为时,轻轻说出语音指令,他的行车记录仪就成为最得力的助手。除了语音指令记录,他的行车记录仪,紧急视频录制功能也派上了用场。
为了拍摄清晰的视频,王健还特别注意拍摄的角度和清晰度,违章车辆的车牌及周边的环境等关键信息清晰的呈现出来。当抓拍成为一种习惯,即使他不开车,乘坐公共交通行走的时候,看到这样的违章行为,也会掏出手机,记录下这些违法行为。
搜集完证据后,王健利用自己空闲的时间,把它提交到广州交警的举报平台,一天二三十条的信息花费他不少的时间,最高一天记录是近百起举报,每一条举报的都要填写信息上传举证视频照片。这样公益的行为日复一日,每天写完这些举报信息以后,一般1到2天才能出结果,遇到城区交通状况复杂,审核的内容繁琐,有时候会有一周,如果超过一周都没有审核结果的情况下,那很可能是举报系统传输文件过程中信号不稳定,导致数据流失。遇到这样的情况,王健又会重新提交举报信息,就这么费时费力的去举证这些违章的车辆,这持之以恒的事情,足可以看出他是一个较真且执着的人。
后来事情发酵,在回答采访中,得知他这样做也是有法律部门支持的,在广东深圳等地出台了专门的办法,鼓励群众对交通违法举报,并给予奖励,他重视法律执行和他所受到的法学背景有关系,这是促成他依法举报的动机。
持续一整年利用上下班的时间拍摄二三十条违章,无差别监督所有车辆,它的流动摄像头拍摄所见违法车辆,包括政府机关和运营车辆。他发现并多次举报的车主有200多位,而且有些是同一路段的“惯犯”。
有人说他这样的举报行为是为了政府奖励,他强调说这样的举报行为不图奖励,纯粹出于公益目的,并且他在平台私人账号上分享案例,呼吁更多的人成为流动监督员,并且说只有全民守法,才能改善交通环境。
王健的行为说什么的都有,但是他的出发点是基于法律与社会责任感,正如他所说,违章就是违法,每一个违法行为都该付出代价,这样道路才会更安全,对于“职业举报人”大家有什么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