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爸照顾奶奶八年,他说抵不上姑姑伺候一天,老人还是偏心闺女了

彬翠丝谈娱乐 2025-02-17 20:31:19

当我小的时候,爸妈会把我和姑姑的照片放到墙上,用作对比。这幅作品中,我和姑姑分别为8岁和28岁,最大的区别在于, 我8岁的时候,爸爸妈妈希望我和姑姑一样聪明优秀;我长大之后就只希望我和我姑姑一样幸福。

因为我和姑姑都是同样的“天才”,从小就听说过姑姑的光辉事迹:聪明能干,成绩优秀,理想还高远。大目标是考上名校,大学到美国深造,最后成功地拿到了绿卡,定居在北美。

而我爸的成长轨迹就和大多数人一样 :一路读书,一路打工,考本科,娶老婆,生儿育女;从小镇讲到大城市,照顾家人,供我上学,送我出国,直到子女长大成人……这才是普通人的一生。

可我爸对我说: “我和我姐姐比起来,简直连家里的猫狗都不如。” 听到这话,我才明白,原来我看似最幸福的家庭,实际上是爸爸和姑姑姐弟二人各自的选择与牺牲。

我姑姑小时候聪明能干,成绩优秀,更是踏上了从无数人之中被挑选出来的那条“优秀者之路”。而我爸性格柔弱,学习成绩差, 早早地就选择了放弃功名利禄,养家糊口。

“我妈生病之前,姑姑每次寄回家里一千块钱,我爸就给我姑姑发语音:“你赚还不容易吗?留着给孩子花吧”可当我奶奶生病后,我爸全心全意给我奶奶当保姆, 还专门在朋友圈发文给我奶奶祈福,这才是最朴实无华的父爱!

原来,我爸和我姑姑这对姐弟是不同的。别人都以为我姑姑才是家里的顶梁柱, 我爸才是那个用自己的方式,心甘情愿撑起整个家的男人!

他从大城市回到小镇, 简陋的家具,摇摇欲坠的房顶,缺衣少食的日子……但只要我爸和妈妈努力打拼, 就能让家人过上更好的日子,这就是爸爸的“责任”。

一、从小就开始的“偏心”,长大后更明显

我奶奶生病期间,我爸向我发出了一个“看似”很奇怪的请求: 只要我奶奶能有一天和我姑姑住在一起,就让她去看医生。我不解: 难道不应该要我爸来照顾奶奶吗?

我妈妈给的解释让我恍然大悟: 我奶奶生病期间,最希望的不是让最孝顺的孩子来照顾她,而是和姑姑住在一起,给她讲讲小时候的故事,看会儿电视剧,聊聊家常的老年生活。

在我奶奶眼里, 和奶奶住在一起,能满足她情感需求的孩子,是最孝顺的孩子。我爸照顾奶奶八年, 却还不如姑姑一天的幸福。

二、我爸和姑姑的爱与责任看似不相上下

要知道,在我奶奶眼里, 我爸和我姑姑看似不相上下——姐弟俩都曾为家里打工,挣钱养家,都是家里的顶梁柱。但却有不为人知的“偏心”。 我姑姑在外有了自己的事业,就为家里寄钱,财力支援;我爸在外打工养家,给家里更好的物质保障。

三、从小就开始的“偏心”,还让爸爸心中有遗憾

原来这份偏心从我奶奶年轻的时候就开始了。 我奶奶的父母很早就过世了,在我奶奶的心中,姐弟俩能过上舒坦日子,就是对爷爷奶奶的最好回报。

但因为姐弟俩长大后追求不同,姑姑成为家里的贫困户的首富,爸爸却成了贫困户。 小镇上,我爸从小就对自己和姑姑的不同感到遗憾。但现在看来,我爸才最懂家庭责任的承担。

Part 1.经济能力不如姑姑,感情投入就要赢过爸爸

我奶奶心中对爸爸的偏心,让我很不解。直到我看到一位妈妈为生病的婆婆的选择后,我才明白亲情的复杂性。 亲婆生病后,这位妈妈和婆婆一起住进了养老院,丈夫请了一个月假,陪同父母。

这位妈妈的婆婆很生气,认为儿媳 “让人看笑话”,用一周的时间给马云的前妻谢丽芬写了一篇道歉信, 用财力回归,儿媳在婆婆眼里也就成了最不孝的女儿!

Part 2.爸爸的爱更朴素,给奶奶最好的“养老”

在爸爸看来, 不如姑姑经济条件更好,那就用心陪奶奶;不如姑姑有出息,那就做出更伟大的爱。这份伟大的爱来源于我爸的陪伴, 照顾生病的奶奶八年,他早就把陪伴看做最伟大的孝顺。

“你能瞎扯多久,我就能陪你多久。”看得出,照顾生病的奶奶期间,爸爸还陪奶奶看新闻,讲家里长趟,讲有意思的段子……老了以后,还能陪奶奶做自己最爱的事,爸爸的养老,绝对给了奶奶最好的“养老待遇”!

Part 3.给父母最好的养老待遇,得兄弟姐妹齐心

我奶奶生病期间,奶奶和我爸的陪伴比钱更有用, 兄弟姐妹齐心,给奶奶提供更好的情感支持,妈妈和姑姑轮流照顾,爸爸从大城市回到小镇陪伴奶奶……如果来不及给奶奶最好的物质条件,给她相互陪伴更重要。

难怪我奶奶说, “我和你们在一起,才觉得是人上人。”这才是最最最朴素的爱!

也许我们在家庭中扮演的角色不同,有的人是经济支柱,有的人是情感支柱,但我们对长辈的孝心是一样的。 这份孝心不分性别,只要被亲情温暖,就会勇敢承担起家庭责任。

如果你也有生病的父母,那你可以向我奶奶学习,在临终前把握最后一次亲情的机会,给爸爸和姑姑,都给他们一次机会!

0 阅读:0

彬翠丝谈娱乐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