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空军“三剑客”之一的歼-10战斗机,正式公开亮相于2006年。这种当时令国人眼前一亮的全新战斗机,也凭借全面的四代机设计和性能,开启了中航工业的新纪元。经过17年发展,如今已演变出歼-10A、歼-10B、歼-10C、歼-10S和歼-10E五大系列。除了歼-10S双座教练型号,其余四款都是单座主力战斗型,其中的歼-10A由于生产时间较早,技术状态相对落后,而且由于其进气口标志性的6根“小棍”,被很多人当成了急需淘汰的机型。这款服役时间较短,总体规模不小的国产战机,未来是改造后继续在国内服役,还是简单升级后外销其他国家,网络上已经热议多年。如今,歼-10A的出路终于落锤定音。
最新出现的JKL-24型X波段有源相控阵雷达
春节之前,官方媒体曾披露了歼-10A和歼-10S换装国产涡扇-10发动机的影像资料。当时就有观点认为,歼-10A的改装大潮即将开始,而最终事情的进展也确实如此。战斗机改装尤其是中期升级时的大规模改造,虽然过程比较复杂,不过大致还是可以分为发动机、态势感知、机载武器和作战软件四大领域。其中更换发动机的动作最大、代价最高,也是最基本的一步。一方面,其他方面的升级,不可避免地会增加全机重量(一般会增加数百千克),想要保证机动、速度等基本性能的稳定,换用更大推力发动机是最根本的措施。另一方面,航空涡扇发动机在使用约15年后,已经接近寿命极限,必须进行更换才能保障战机继续安全可靠运作。
早期曝光的歼-10A战斗机
对于歼-10A来说,情况又有些不一样。原本搭载的是外购的俄制AL-31F发动机,虽然性能稳定可靠,也能满足歼-10A的性能需求,但毕竟不是国产型号,除了一些专属零部件、技术支持长期消耗外汇、增加使用成本,也很难与其他子系统一同进行日常升级。如今,涡扇-10B取代AL-31F成为歼-10A的新动力,不仅仅获得了“100%国产”的标签,实际对于作战性能的意义也不小。发动机换装方案一旦确定,并且经过装机试验后,随后需要升级的就是以雷达、显示器(人机界面)为核心的态势感知系统。
歼-10A的矩形进气口和6根“小棍”广受诟病
近日,中航工业607所在宣传资料中,展示了为歼-10A升级准备的JKL-24型X波段有源相控阵雷达,表明歼-10A的升级方案已经完全定型。相比于歼-10A之前装备的KLJ-3平板缝隙多普勒雷达,相控阵雷达的性能提升是全方位的。当然,由于相控阵雷达功率远高于前者,因此需要更大功率的冷却系统,这就意味着更高的电力需求,同样需要更强劲的发动机来提供。顺便提一句,607所与中电科下属的38所,同样拥有雄厚的雷达技术实力,在国防装备领域表现出色。只不过,前者主要聚焦航空雷达等领域,而后者则发展出了以先进米波反隐身雷达为代表的地面、海上装备,两者各有建树又彼此配合。
歼-10A使用引进的俄制AL-31F发动机
动力、态势感知两大系统升级方案确定后,剩下的就是通过作战软件将机载武器与前两者有机结合。特别是雷达感知到的战场信息,经电信号转化呈现在显示器上的动作,即使放在红外、光电等感知系统发展迅速的当下,也依然是最关键的战场信息来源。因此,歼-10A换装升级后,以涡扇-10B发动机、JKL-24雷达和霹雳-15空空导弹为核心的新组件,将赋予其强悍的战斗力,歼-10家族也将全面进入四代半时代。至于这款新出炉的四代半战机,将由何方接手装备,其实也已经不言而喻了。
升级后歼-10A的武备将向歼-10C靠齐
每一支空中力量对战斗机的需求是不一样的,比如说歼-10C基于轻型机的特性,在我国是从属于歼-20、歼-16的作用,但其出口型歼-10E在巴基斯坦就成为绝对主力,为此甚至大幅强化了对地攻击能力。按照上述方案改造而来的歼-10A改进型号,假如打算出口到巴基斯坦、伊朗、朝鲜等国家,买家必然要按照自身需求提供改造方案,甚至会先改造几架来验证方案的合理性,但迄今为止完全没有相关讯息。更重要的是,歼-10A在设计时冷战尚未结束,技术特性带有强烈的截击机色彩,因此最大速度超过2.2马赫,是整个歼-10系列中速度最快的型号。中期升级可以改变发动机、航电和武备,但进气道口等基础结构是无法改变的,再加上其外挂点的固有不足,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歼-10A升级后的应用领域。
歼-10A装配了KLJ-3平板缝隙雷达
因此,对于上述三个国家来说,升级版歼-10A似乎有些鸡肋的味道。毕竟涡扇-10B、JKL-24雷达的造价显然不会很便宜,而实际作战效果也难以媲美歼-10B、歼-10C这些放弃截击定位,专注中低空、跨音速作战的后期型号。分析起来,中国海空军面临较为迫切的空中军事压力,不仅需要先进的战机,也需要规模更大的空中力量,而歼-10AG这种先进改性的出现,不仅获得了战力的提升,还有保持现有空中力量规模,并为进一步研制生产更先进的机型提供了缓冲时机。正是基于这种现实需求,大批量歼-10A的改进才成为可能。至于对外出口的重任,还是交由歼-10E或者更加低廉的歼轰-7A去争取吧。
歼-11BG已经领先一步完成规模改造
歼-10A大约在2004年开始试装备,从2006年开始以每年约两个航空团的速度服役,直到2011年被歼-10B所取代。而在总计约10个航空团的歼-10A中,除一个交给海航陆基航空兵使用(主要作为陆上训练装备使用)外,其余全部在空军服役,总数大约240架左右。假设按照70%的比例升级(战斗机在服役期间会有部分会不可避免地会遭受意外损伤,从而失去中期升级潜力),也就是超过160架会蜕变成四代半战机。在引进的苏-30MKK,以及组装的歼-11A难以升级的情况下,歼-10AG就成了补充四代半战机总量的高效手段。从这一点来说,歼-10AG虽然很难实现外界期待中的对外出口,但在国内起到的作用却更加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