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荟分株技巧,三个月生根周期,办公室摆放要点,这点需格外注意
在众多绿植里,芦荟算是很受欢迎的一种了。它不像有些绿植那么娇弱,养护起来相对来说比较容易上手,而且芦荟还有不少实际的价值呢。比如说它能净化空气,吸收一些室内的有害气体;还能用来做些小的护肤用途,像我有个同事,以前脸上长痘痘,偶尔就用芦荟胶擦,说是感觉没那么红肿了。芦荟有很多品种,这里给大家说说和它相关的其他一些绿植品种对比。像玉露,它是多肉植物,长得小巧玲珑,颜值超高,不过玉露对光照和湿度的要求就比较挑剔,不像芦荟那么皮实。还有龟背竹,它那独特的叶片造型很吸引人,可龟背竹个头容易长得很大,不太适合在办公桌上小范围摆放。再比如说虎皮兰,它能吸收室内很多有害气体,养护起来也比较简单,不过它的观赏价值就比较单一,主要是看那虎纹叶片,不像芦荟既能观赏又能有一定的实用功能。还有文竹,文竹是给人一种文雅的感觉,但是文竹忌讳烟尘,需要经常打扫灰尘,芦荟就没这烦恼。
芦荟的分株繁殖是一种很好用的方法。在30天的时候,这时候芦荟分株后的小芽可能刚刚开始适应新环境,还没有长出新根。到了2个月的时候呢,按照正常的养殖技巧,它差不多就应该生根了。这三个月的时间可不短,中间要是出了点差错,就可能导致分株失败。芦荟分株的话,要挑那种长得比较饱满、健康的小芽从母株上掰下来。这可是个技术活,我之前就不小心弄伤了小芽,结果没养几天就枯萎了。
说到芦荟在家养的痛点,很多人就是不知道怎么摆才能让它长得好。在办公室里摆放芦荟也有不少讲究的。比如说放在电脑旁边,虽然看起来很有生机,可电脑散发出来的热量对芦荟不太好。我有个朋友,他就在办公室电脑旁边摆了盆芦荟,结果没多久芦荟就有点发黄,后来他把芦荟挪到窗边,才慢慢恢复过来。还有个要点需要格外注意,就是芦荟不能浇太多水。特别是北方干冷的环境,很多人觉得芦荟可能抗旱,就偶尔大浇一次,结果水积在盆里,根部就容易烂。
在南方湿热的环境养芦荟就和北方干冷环境下不一样。南方的话,空气湿度比较大,花盆的选择就很重要。不能选那种透气性差的塑料盆,不然芦荟的根部就容易因为积水而烂掉。我认识的一个广州的朋友,她有一次就是用了塑料盆养芦荟,结果芦荟没养多久就挂了。后来换了瓦盆,透气性好了,芦荟就长得挺好。
再讲讲芦荟在养殖场的养殖情况吧。在那种比较大规模的绿植养殖场,芦荟的分株养殖可是有严谨流程的。就拿3年这个时间段来说,养殖场要不断筛选优质的芦荟母株,保证分出来的小芽品质好。在分株的时候,会有专门的工具和技术人员,每个小芽的处理都很细致。他们还特别关注不同地域芦荟的生长差异,比如在云南那种气候温和又不缺水的地方,芦荟生长速度快,分株后的生根周期可能比北方短一些。
在网上也有网友分享他们养芦荟的经验。有个四川的网友说,他在家里阳台养芦荟,因为阳台有时候阳光太强烈,他就给芦荟搭了个简易的小棚子,遮住一部分阳光,芦荟长得特别旺盛,每次分株都有很多健康的芽可以掰下来。还有的网友说在北方的冬天,他要给芦荟做好防寒措施,不然芦荟就可能被冻死。
芦荟在不同的场景下养护方式也有差别。在家养的话,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习惯调整养护方法。工作累了看看芦荟,心情也会舒畅。在办公室养的话,要考虑整体的环境因素。如果是在养殖场或者农场,就是要以大规模产出为目的,讲究科学养殖。
比如说在云南有个小型的芦荟养殖场,那里的老板就很注重芦荟种植的环境。云南的气候多样,有的地方适合芦荟露天养殖,有的地方就适合室内养殖。在露天养殖的芦荟,光照充足,芦荟生长得特别健壮,而且由于昼夜温差大,芦荟里面的含糖量都比较可观。但是在室内的芦荟,就需要人工调整光照,还有补光设备。这个老板说,在云南种芦荟,南北差异还是比较大的,南部的一些地区,温度和湿度更适合芦荟生长,芦荟的生长速度也比较快,而且芦荟从种植到可以长成适合分株的大小,一般要1年左右的时间,在这个过程中,需要精心的管理和养护,要防治病虫害,要合理施肥。
芦荟在养殖过程中,施肥也是个小细节。有个人在山东农村自己家里养芦荟,他就说每年的春天和秋天会给芦荟施一点农家肥,像草木灰混合着动物粪便之类的。刚开始的时候他不知道要适量施肥,施得太多了,芦荟的叶片就有点发黄,后来他减少了量,芦荟就又恢复了生机。还有广西的一个养殖户,他在当地的芦荟养殖场,用的是专门的复合肥,但是他也说,复合肥不能太频繁地使用,不然芦荟的生长会不健康。
芦荟的花也有点特别,很多养芦荟的人都不知道芦荟还会开花。在广东湛江,有个养殖户那里的芦荟开花特别美,芦荟的花是淡黄色的,特别像小喇叭。他说芦荟开花的时间不固定,有的芦荟可能几年才开一次花。芦荟开花的时候,需要给它更多的磷钾肥,这样才能让它花期长,花朵也大。
回到办公室摆放芦荟这件事。如果办公室是开放式的,人来人往比较多,那芦荟最好放在一个比较安全的地方,避免被碰倒或者挤压。我还知道一个在南京工作的朋友,他的办公室人很多,他的芦荟就放在一个角落,周围还用一些小盒子做遮挡,这样既方便观赏,又能避免意外。而且办公室的光照要是不足,就要定期给芦荟换个方向,让它各个面都能晒到太阳。
在东北的一些办公室,冬天室内外温差特别大。有个网友分享他办公室的芦荟养护经验说,他会给芦荟套个小袋子,晚上防止芦荟冻伤。而且芦荟在这样寒冷的办公室环境里,生长速度会特别慢,甚至可能会停止生长。
芦荟如果养得好,它的繁殖能力还是很不错的。分株后的芦荟小芽,在适宜的环境下会茁壮成长。在南方的一些城市,比如厦门,气候比较温暖湿润,芦荟分株后的生根速度可能会比北方城市比如石家庄的快一些。这也和当地的土壤条件有关,厦门的土壤比较疏松肥沃,适合芦荟生根,而石家庄的土壤相对黏重一些,就需要人为改良一下土壤,给芦荟创造更好的生根环境。
芦荟在不同的养殖阶段也有不同的需求。刚从母株分下来的小芽,比较脆弱,这个时候需要的水分不是很多,但是如果太干也不行。就像有个湖南的网友说的,他刚开始分芦荟小芽的时候,没有太掌握好浇水的量,结果小芽就有点焉了,后来他根据芦荟叶子的状态调整了浇水频率,小芽又慢慢恢复生机。等芦荟小芽慢慢长大,开始长新的叶片的时候,就可以适当增加一些肥料了,让它长得更茁壮。
芦荟还有很多有趣的用途,除了常见的护肤和净化空气。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芦荟还会被用来做食物的调料。比如在海南,有些黎族人会用芦荟来腌制一些特色菜肴。不过用于食用的芦荟是特殊的品种,和咱们平时放在家里或者办公室的大多数芦荟品种是不一样的。
从芦荟的种植、养护到繁殖,每一个环节都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无论是家养还是养殖场养殖,或者是办公室摆放,都有很多小的细节需要去把握。像芦荟分株这个技巧,看似简单,但是要是有一步没做好,就可能影响芦荟的生长和繁殖。那你有没有自己养过芦荟呢?在养护芦荟的过程中有没有遇到一些特别的问题或者有趣的事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