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安真的不想当官吗,为什么多次拒绝征召,直到四十多岁才出仕?

梧桐评商业 2025-01-14 09:38:35

谢安(320年-385年),字安石,出身于官僚世家陈郡谢氏,其伯父、父亲、堂哥、哥哥、弟弟先后在东晋担任高官。谢安对出仕一点也不急,隐居于会稽郡山阴县东山,过着洒脱飘逸的生活。是谢安真的不想做官吗?恐怕没有那么简单。

谢安网络图片

谢安少享大名,获得两大顶级士族领袖的夸赞

东晋初年的顶级士族是琅琊王氏和谯郡桓氏。琅琊王氏的领袖是王导,号称“王与马共天下”,东晋皇族司马氏还排在琅琊王氏后面;谯郡桓氏的领袖是桓彝及其儿子桓温、桓冲。

谢安四岁时,桓彝见到他就发出感叹,“这个孩子风度神采秀逸明朗,以后的成就一定不在王承之下。”王承(王东海)是东晋初年第一名士。

谢安童年时,神态深沉,思维敏捷,风度潇洒自如,善于写文章。谢安在弱冠之年去拜访名士王濛,两人清谈良久。所谓清谈,就是辩论。王濛称赞谢安谈锋甚健,咄咄逼人。

宰相王导也非常器重谢安。谢安年少时就得到广泛赞誉。

谢安父辈、兄辈都是生命不息,做官不止,他的弟弟都已出仕多年,全都官瘾极大,谢安很另类,一味拒绝征召

谢氏家族

谢安的伯父谢鲲避乱渡江后,成为江州长史,受封咸亭侯。东晋建立后,曾出任豫章太守,病逝于任上,追赠太常。陈郡谢氏原是儒学世家,谢鲲改尚玄学,渐入元康玄风,取得了进入名士行列的必要条件,使得家族地位得到提高,是谢氏家族社会地位变化的重要转折点。

谢安的父亲谢裒才兼文武。西晋永嘉年间,任职琅琊王(司马睿)秘书、丞相参军。晋元帝(司马睿)即位,授丹阳郡尉。永和三年(347年),打败后赵军队有功,受封福禄县伯,累迁吏部尚书、国子祭酒,卒于任上,追赠太常卿。

谢安的堂哥谢尚出镇历阳,并任豫州刺史长达十二年,使陈郡谢氏得以列为方镇,成为屏藩东晋朝廷的一支非常重要的力量。豫州成为谢氏家族地盘,是谢氏家族得以兴旺发达的实力基础,豫州刺史这个官职由谢氏兄弟谢尚、谢奕、谢万先后担任,旁人不得染指。

谢安的弟弟谢万早早出仕,被司马昱召为抚军从事中郎,历任徐州刺史、淮南太守。升平二年(358年),豫州刺史谢奕(谢安哥哥)病逝。谢万升任西中郎将、豫州刺史、假节、监司豫冀并四州诸军事,领淮南太守。

谢安的堂哥、哥哥已经为谢氏家族打下了地盘,连弟弟都已出仕多年,接过了家族传承大旗,谢安还在一味拒绝征召。

起初,东晋司徒府任命谢安为“佐著作郎”(秘书监中负责修史和文藉官员),谢安借口生病不去;扬州刺史庾冰因为谢安盛名在外,一定要将谢安招致麾下,屡次命令州郡县官去敦促威逼谢安,谢安不得已去扬州赴命,象征性地呆了个把月意思意思后,辞职返回东山隐居;随后,东晋政府任命他为尚书郎、琅琊王的辅佐,他都没有赴任;吏部尚书范汪举荐他担任吏部郎,谢安写信拒绝。

谢安屡次拒绝征召,朝廷“有司”就认为谢安有藐视朝廷的嫌疑,出面弹劾谢安,要求将谢安列入黑名单,给予监视居住和取消做官资格的惩罚。

不仅朝廷“有司”对谢安不满,谢安夫人刘氏也觉得谢安不求上进,对谢安没有好脸色,时有抱怨。刘氏夫人的抱怨无可厚非,哪一个女人不希望自己的丈夫高官厚爵,自己也能凤冠霞帔,受到封赏。

谢安隐居东山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谢安少年时就有盛名,自然自视甚高。自视甚高的人不愿委屈自己,对于不合适的职位,宁可选择拒绝,也不愿屈就。所以说谢安不是不想做官,而是不想做自己认为不适合的官。

清代左宗棠自视甚高,认为适合自己的官职唯“督抚耳”,意思是适合自己的官职只有总督和巡抚。曾国藩保举左宗棠做四品知府,左宗棠不仅不感激,还奚落曾国藩,“我是诸葛亮一般的人物,怎么会接受蓝顶(蓝色顶戴)放弃羽扇纶巾呢?”左宗棠很有耐心,一直等到五十多岁终于被授予浙江巡抚。

谢安心中合适的职位唯“宰相耳”,也就是尚书令、左右仆射、中书令等几个职位。既然没有人推荐他担任这些职位,他就耐心等待机会。

谢安在东山隐居时,与出身琅琊王氏的王羲之同处一地。王羲之当时担任会稽内史,是太守级别的长官。王羲之邀请谢安参加了著名的“兰亭”集会,谢安结识了很多士族子弟。在这些士族子弟的吹捧下,谢安的名气越来越大,以致到了后来,有了“东山不出,如苍生何”的说法,意思是说,谢安如果不出山做官,让天下苍生怎么办呢!

谢氏家族发生变故,谢安不能继续等待机会,只好出山做官

东晋升平三年(359年),谢安的弟弟谢万以西中郎将、豫州刺史身份,随同北中郎将郗昙兵分两路,北伐前燕,没想到谢万统兵无方,手中部队竟然在没有遇敌的情况下自行溃败,以致豫州治下的许昌、颍川、谯郡、沛郡等郡县尽皆陷落,谢万甚至单骑狼狈逃还,被废为庶人。对于一个官员而言,政治生命的终结比自然生命的终结更痛苦。

陈郡谢氏家族的官场旗手竟然如此不堪,眼看家族有因此败亡的危险,为了振兴家族名誉,谢安不得不考虑出山。

在谢万兵败豫州第二年,东晋升平四年(360年),四十一岁的谢安应征西大将军桓温的邀请担任他帐下的司马。桓温是当时最有权势的人物,可以废立皇帝。从此,谢安踏上仕途,先后担任太守、尚书仆射、总关中书事、录尚书事,成为名副其实的宰相。

谢安及其弟弟谢石、侄儿谢玄等人在淝水之战中立下奇功,率领八万北府军击败前秦百万大军,从而挽救了东晋政权,也将谢氏家族推升到顶级士族豪门。

从此,王谢并称,百年风流。

名将谢玄

0 阅读: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