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的米脂县虽然地处偏僻,却全国闻名,有句顺口溜叫“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清涧的石板,瓦窑堡的炭”。这里不谈米脂的女人,只说米脂古城。此行榆林,笔者终于有机会到米脂老城里走走看看。
米脂这个地方属“延绥襟喉之地”,自古城防设施完备。历史上,西夏与北宋交兵百年未曾攻陷城池。米脂老城背山面水,被三条河流环绕,因“地有流金河,沃壤宜粟,米汁淅之如脂”而得名。
在北宋初年,这个地方叫惠家砭,是个小村落。后来朝廷在此设立毕家寨,宝元二年(1039)又更名米脂寨。到了元丰五年(1082),银州城被西夏攻占,于是将州治迁到米脂附近的永乐桥,米脂寨改名永乐城。
崇宁四年(1105),北宋收复银州,又将永乐城改回米脂城。直到金正大三年(1226),在此设立脂县。但米脂老城的格局基础则是元代打下的。元泰定三年(1326),县令吕东主持修葺米脂城。夯土加宽加高旧有寨墙,局部段落砌石垒门。这就是米脂的“上城”。
明成化五年(1469),知县陈贵进一步扩大城廓范围。到了嘉靖二十五年(1546),知县丁让修筑“下城”:将东、西关至华严寺湾等全部围在城垣之内。
万历六年(1573),知县张仁覆将上下城联为一体,城墙加高到9米,从流金河、饮马河畔一直盘蜒到凤凰岭上,周长2.5公里,建3座城门,附设瓮城、城楼。东为迎旭门 ,南为化中门 ,北为柔远门。为防水患,未设西门,在西角城墙上修一方亭。至此,古城格局基本形成。
1935年,时任县长楼铿声主持修建新城。城垣东段靠文屏山麓,北段沿银河畔,西段面临无定河,南段对小石砭,城墙周围1.5公里,面积约0.2平方公里。因经费不足,在城墙内侧修窑洞出售。这一创举,成为中国城防与民用结合的城郭建筑典范。也造就了著名的米脂窑洞古城。
所以,米脂古城其实是有三座城垣,环环相套自成一体。尤其是米脂“下城”,以十字街为中心,形成古城东街、北街、西街、南门街4条主要街道。东大街平行于银河和原城墙,北大街、西大街、南大街则与饮马河和银河呈垂直状态,巷道主要分布于四条大街两侧,形成不规则网状。
街巷地面以石板和碎石墁铺。东、北、西三条大街是整个窑洞古城聚落的主要街巷景观,店铺林立,窑洞院落分布于街的两侧。东大街的枣园巷、儒学巷、安巷子、小巷子、石坡及马号圪台、市口巷、北城巷、西城巷以及民国年间形成的东上巷、西下巷等巷道,格局未变名称未改,风貌依旧。(陕56,第五批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24年1月9日)
本页图片、文字、视频为“乌何有之乡大树上”原创,未经授权不得搬运或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