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越贵打车越贵?大数据是如何“宰”你的?

IFIXIT 2021-03-06 16:15:56

最近,复旦的一名教授打车800次,做了一个调研报告,结论是手机越贵,打车越贵。

在该教授的报告中,数据表明,一键呼叫经济型+舒适型两档后,与非苹果手机用户相比,苹果手机用户的确更容易“被舒适”车辆司机接单,这一比例是非苹果手机用户的3倍。所谓的舒适车辆,指的是价格更贵,服务更好的专车、优享等。

看到这里,有些人可能会觉得这是“苹果税”导致的价格差异,也就是苹果对app平台内购所收的30%抽成。

但该教授的另一项结果表明,如果乘客使用的是苹果手机,那么就更容易被推荐舒适型车辆;如果乘客是安卓手机,也会因为手机价位越高则越有可能被舒适型车辆接走。

此外,他们还发现,苹果手机用户平均只能获得2.07元的优惠,而安卓用户平均能获得4.12元的优惠。

这基本上是坐实了“大数据杀熟”的存在,

其实,除了网约车软件,去年也爆出外卖平台同样存在“杀熟”情况。

当时有用户表示,他在购买了美团会员后订餐时发现,同一时间,同一家店,未开通美团会员的普通用户配送费为2元,而开通了美团会员的用户配送费却为6元或4元,皆高于普通用户的价格。

美团给出的解释是定位缓存偏差导致。显然,这一说法无法服众的,因为从上图中还能看出,会员与非会员的满减优惠都不一样。

平台时逐利的,这种“价格歧视”,在不同的市场面对不同的顾客,采用差异化定价。对企业来说,这是一种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常用策略。

所以大数据杀熟存在很多的互联网平台。

▲图片来自IT时报

对此,北京市盈科律师事务所温子瑜律师表示,平台通过不公平的算法,利用消费者的数据制定出具有针对性、差异性的价格,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属于价格欺诈行为。

但其实我们都知道很难追究平台责任,“大数据杀熟”本身存在证据收集难度。消费者的自行搜索和投诉是发现“大数据杀熟”的线索之一,但难以证明在线旅游经营者是否利用了大数据手段。

而且,其实我们在首次使用软件时,就已经自己“主动”同意了APP的隐私服务条款,很多不平等的规则条例就藏在这些又臭又长的隐私条例中。

比如,滴滴的隐私条款中明确提到,会收集设备信息,包括设备型号、操作系统,用于数据分析。

此外,很多老用户已经被平台黏上了,就算知道被杀熟,顶多发几句牢骚,该用还得用。

那消费者如何进行自我保护呢?

首先是货比三家,使用比价app过滤掉价格离谱的平台。其次,在日常使用手机的过程中少用手机号注册各种平台。

当然,更重要的还是需要相关政策的约束,让平台使用用户数据更加透明,隐私去向更加清晰。只不过这条任重而道远。

0 阅读:1

IFIXIT

简介:科技有态度,生活好读物